配色: 字号:
机电产业发展趋势
2015-09-08 | 阅:  转:  |  分享 
  
传统机电产业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浪潮的冲击,必须通过信息化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寻求有效的发展机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机电一体化的形成大大的促进了智能化的使用,我国的机电产业的历史比较悠久,产业的特点也是十分的明显,机电产业发展逐步走向了智能化,从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断的发展和扩大,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从而更近一步的进行开发和创造。近几年,我国机电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机电产品自然而然走向了全球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新产品日益增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1~5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478.8亿美元,增长9.9%,较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高1.2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8%。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794.6亿美元,增长6.7%;机械设备出口1485亿美元,增长12.1%。在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2974亿美元,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汽车进口51万辆,增长31.5%。机电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相较于国外机电行业发展,我国的机电行业还处在成长时期。不管是从源头的生产,还是终端的销售环节,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差距。业内专家认为,对传统机电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优化内在结构、提升机电产业素质的迫切需求,也是完成中国经济由粗放向集约蜕变的必然选择。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内机电行业应加快摆脱原始化、技术含量低的特点,并向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化、控制智能化及高精度化等方向发展。未来是信息化时代,我国的机电产业也应该积极的向信息化产业靠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不断的快速的发展,促进电气行业的不断的进步,从服务开始,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到开发,一定会促进电气行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从而满足产业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寻求发展机遇。信息化和机电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机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我国机电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机电产品自然而然走向了全球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新产品日益增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

2008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888.8亿美元,增长25.4%,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3%,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607亿美元,增长24.8%;机械及设备出口1280.6亿美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61.7亿美元,增长21.8%.其中,进口机电产品2653.8亿美元,增长18.9%.

但是,任何发展再好的行业都有自己无可忽视的软肋,机电业也不例外。调查问卷中反映,约27%的企业表示在手订单同比下降,26%的企业订单持平,47%的企业订单增长,且21%的企业订单增长在20%以上。国内部分机电企业研发的产品都创新不足,大多都是在低水平设备上徘徊。一个地区有多家在生产,重复性较大,价格也竞争厉害,利润薄弱,导致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

业内专家认为,对传统机电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优化内在结构、提升机电产业素质的迫切需求,也是完成中国经济由粗放向集约蜕变的必然选择。

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内机电行业应加快摆脱原始化、技术含量低的特点,并向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化、控制智能化及高精度化等方向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dzbgs201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