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说意》 > 卷六·少阳经 提纲 (卷六) 少阳小柴胡汤证

 p0oouuu 2015-09-08

提纲 (卷六)

少阳从相火化气,其经在阳明之次,筋脉之分,起目锐眦,循耳下颈,自胸贯膈,由胁里出外踝,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则经气壅遏,不能顺降,故胸痛胁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阳气升浮,是以目眩。浊气冲塞,是以耳聋。位在二阳之里,三阴之表,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往来寒热。其视(视 通“是”。)三阳之经,阳气方长,故其脉弦细。

伤寒中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则传少阳。然三日少阳,而不入阳明之腑,太阴之脏,则无少阳诸证,六日经尽,汗出表解,不能自解,则以麻黄、桂枝发之,大小柴胡,不必用也。若内传脏腑,外连少阳之经,然后显少阳诸证。其始得,不必三日,其病解,不必六日,是大小柴胡之证,与太阳之麻、桂无关也。

 

少阳小柴胡汤证

风寒感伤太阳之经,未经汗解,外而太阳阳明之经迫束于表,内而太阴阳明之气壅逼于里,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表里之间,郁遏不畅,于是病焉。里阴胜则外闭而为寒,寒往而热来,表阳胜则内发而为热,热往而寒来。少阳之经,自头走足,由胸胁而下行,表里壅遏,不得下行,经气磐郁,故胸胁痞满。甲木逆侵,戊土被贼,胃气困乏,故默默不欲饮食。胃以下行为顺,困于木邪,逆而上行,容纳失职,则生呕吐。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相火升炎,则生烦渴,肺金被刑,则生咳嗽。甲木失根,郁冲不宁,则腹中痛楚,心下悸动,是皆表里不和,少阳结滞之故。宜小柴胡汤,柴、芩清其半表,参、甘温其半里。半夏降其逆,姜、枣和其中,此表里双解之法也。

【19】小柴胡汤 六十五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