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山乡武侠 2015-09-08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因为努力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


努力,一定是痛苦的

努力,就是试图用强大的意志克服“阻力”的约束,与环境和自身心境对抗。从这个意义来看,很多成功人士或许从来都没有“努力”或“勤奋”过,在常人眼里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顺应自己心灵的召唤而已。

半夜12点,小莫扎特在练琴;凌晨1点,在父母棍棒驱使下的一个小男孩同样在练琴。外表相似的行为背后,是全然不同的结构。前者在享受整个音乐行云流水的过程,后者或许仅仅出于不愿挨打的目的。“顺心”根本无需努力,只有“违心”才需要努力。

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如果孩子每天学习都不开心,都在努力克服许许多多的障碍,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努力本身,已经让孩子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努力,意味着不满意自己

我们常说“努力才能进步”,提到“进步”的时候,其实就暗含了一个思想: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于是我们可以把“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翻译如下:

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我希望能够针对我不满意的方向,持续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我知道需要克服大量的痛苦——但愿,我就终于不用像现在这样了……

“努力就可以进步”,你以为是很积极昂扬的,健康振奋的。但它的潜台词,实则是很阴暗沉重的。最沉重的一点就在于:现在,我不满意自己。

努力,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

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

旅行,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了地方,疯狂的拍照留念,吃好吃的,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这是时效性。

赌博,你把筹码放上去,下一秒就知道输赢,就算去玩网络游戏,一个小时候就能知道结果。这种及时反馈的游戏让人乐不思蜀。

但是努力,不是能够短时间内看到结果的。于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过早的退出。过早退出的原因往往在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投资时间最终无法收到回报的恐惧,感受到的困难越大,这种恐惧越大,因为越大的困难往往暗示着这个任务需要投资的时间越大。

学习要培养兴趣,不要“刻苦努力”

提到“刻苦”或“吃苦”这一类学习态度,我们习惯于欣赏它所表达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总是忽略它里面包含的那个令人不快的“苦”的味道。

作为成人,在考虑一个问题的因果关系时,会为了结果忍受过程的痛苦。把这种经验推广到孩子身上,要求他接受学习过程的苦,换取学习成绩的甜——这样的思路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但它到了孩子那里,却很容易变成一种不良暗示。

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适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它会使孩子在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有谁会喜欢苦呢?

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他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它来要求孩子,就更不适合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所以,学习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刻苦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