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月书单| 收心读书,等候秋来

 真友书屋 2015-09-08



九月,节气中的处暑来临时,南方还是火辣得让人透不过气的苦夏。对于一个很少经历过真正秋天的南方人而言,在依然身着短袖衫的天气里,偶尔也会幻想更北的地域里,秋天来的时候,枫叶红艳、叶子落下,万物柔软。


读书的人心性中喜欢这样的季节,不为锻炼大隐于市的心境,也不求在冷冬里显示一副凌寒独自开的气节,只是刚好处于一种自然赋予的清凉里,思绪平缓,在这样的季节里读书,每一言一语都会熟记于心。


虽然南方少有真正秋高气爽的大地,但所幸,在阅读中,我们早见过了最北边的秋。


九月书单,收心读书。



|九月书单|


《我们在此相遇》

约翰·伯格|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性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没人能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着的滋味。在里斯本,约翰遇见自己的母亲,坐在一个公园长椅上,冲他绽出学生般的天真笑容。她已经死去十五年了。在克拉科夫的集市,他认出了肯,他的“向导”,他少年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上次相遇,肯六十五岁,而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如何计量,进入我们人生的,究竟有多少生命?


《画布下的乐园》

[日] 原田舞叶 | 著

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纽约现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一个是美术界的天才新秀,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同时被一封神秘邀请函叫到瑞士巴赛尔,为了争夺一幅名画——《梦》。名画的主人定下规则:七天时间,一本古书,两人每天各有一个半小时阅读古书中的一章,七天后,各自发表感言,并判断这幅画的真伪。能打动他的人,即可获得名画的所有权。正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争夺游戏中时,美术界也风起云涌,阴谋和丑闻渐渐包围二人。这是来自艺术的挑战:是放弃职业生涯,誓死捍卫?还是向权威低头,隐瞒秘密?还有古书中透露的关于画家的巨大谜团,真相是什么?


《甘特的冬天》

[巴拉圭] 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 |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推荐理由:该书被称为拉丁美洲“爆炸后”文学的典范之作,是巴拉圭近40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一部带有长篇前言、注释和参考书目索引的评点性的全景小说,将巴拉圭这片陌生的土地与纽约、亚特兰大、巴黎等现代大都会联系起来。作品在故事的主体框架之外,又加入原始部落卡拉伊人对当今世界的预言,形成一个多重语义相互交织、情节发展回旋往复的叙事文本,从而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所处时代矛盾的敏锐认识和清醒思考。在艺术上,作者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和多声部对话理论,对叙事体文学的写作模式进行了一次深入而有益的美学探索。


《其实我啊,相信写真》

[日]荒木经惟 | 著

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对我而言,写真即人生。只有当心跳停止,快门才会停止。”日本天才摄影大师荒木经惟最真挚的内心告白——母亲·阳子·猫·爱欲·生死 用相机记录对整个世界的温柔与爱恋,相信并写下真情。荒木经惟是目前日本最具国际影响的天才摄影大师之一,其“私写真”的拍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共鸣,已出版摄影集已450多册,举办的摄影展难以数计。本书为荒木经惟出道以来的随笔结集,配以部分摄影作品,记录了他对摄影的见解,对父母、妻子以及爱猫的深情爱恋,对生死的体悟,完整呈现他的人生轨迹、从业道路、生命感悟,是他对这个世界最深情最动人的告白。



《不在他方》

陈绮贞 | 著

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陈绮贞是我的私心,很长的青春期里我听她的歌,那个时候我们描述她:“歌者永远是个女孩子”。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手冲一杯好咖啡》

[日]庄野雄治| 著 / [日]平泽摩里子| 绘

重庆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书中介绍了咖啡豆的产地、特征、保存方法以及冲泡过程中各种影响咖啡口味的要素,用图示指明了咖啡的不同冲泡方法和不同口味咖啡中各种成分的搭配,并详细图解了手冲咖啡、牛奶咖啡及冰咖啡的制作过程。突出强调了迎合自己的舌头是享受咖啡的第一要素。


《茶味的初相》

李曙韵 |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李曙韵茶事美学首部曲,作者用茶人的第三只眼看茶、看人、看世界。从器物层面:茶席的设计,壶、碗、盅、杯、水方、茶巾、茶匙、茶帖、茶布包,茶之花,乃至茶汤本身;从技术的层面:如何行茶、如何分茶、如何碗泡、如何传杯、如何清壶;从人的层面:茶友、茶书院的同学们,设计各种茶具、茶器的陶艺家们,最后到茶人的养成……《茶味的初相》完全还原台版风貌,在制作过程中辗转寻觅,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做到做好,甚至可以说与台版各擅胜场,完全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索尔·贝娄访谈录》

[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著

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1999 年,波士顿大学,两位当代最重要的东欧流亡作家索尔·贝娄与 诺曼·马内阿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内容涉及贝娄的家庭、成长、信仰、犹太人的美国化,以及创作、阅读、爱情、友情等诸多方面。某种意义上,它成为了一部索尔·贝娄自述的珍贵个人传记。两位背景相似、惺惺相惜的犹太作家在长达6 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回顾了贝娄作为犹太人与移民两重身份在美国的经历、创作与犹太家庭生活,以及美国街头经历,留下了一组生动而珍贵的时代剪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