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的草药传统

 圆角望 2015-09-08

  

  南京译林出版社最近面世的《杂草的故事》,是英国博物学作家和园艺专栏作家、畅销书《植物大英百科全书》的撰著人理查德·梅比的一部新作,陈曦翻译。作者对于本书,意在多情讲述“人类与杂草爱恨交织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杂草文化史”。突破人类为中心的藩篱,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以杂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等的发生、蔓延史,原本在欧美自然文学的叙事里并不罕见,我则首次在对该书的阅读里,明确了解到欧洲也有自己的中草药传统——欧洲当然是西医的发源地,可是,理查德·梅比说道,“在英国的草药传统中,第一个从其他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契机出现在12世纪初。在1120年前后,萨福克郡贝里圣埃德蒙兹教堂的僧侣们完成了阿普列尤斯(古罗马作家和哲学家)所著《植物记》的一个新版本。这本书最早出现的日期可追溯到5至6世纪。这本拉丁文书籍并非原创,而是将迪奥斯克利德斯的一些处方和其他希腊的原始资料汇编成书,但散布书中的少量植物插图是据实而作,令人耳目一新,这在北欧地区是前所未见的……书上的车前草和蒲公英,被粗糙却专注地画在了纸上,被与咒语相差无几的语言写在了书里。”接下来,“英国第一本真正的通俗植物指南是约翰·杰勒德的《草本志,或植物简史》(1579年)。”杰勒德本人就是个外科医生。书里包含了一些民间的药用知识,如使用开黄花的茼蒿,让黄疸病人洗过澡后服用,可以恢复正常的肤色,等等。茼蒿是中国餐桌上历久弥新、口味独特的绿叶菜,四季可食,大众喜食,在今天的上海,也被戏称为“皇帝菜”。唐代的孟诜著《食疗本草》早早记茼蒿:“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又,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不可多食。”对比英国草药如茼蒿的使用,中国本草关于用茵陈、别名曰白蒿来治疗黄疸病的记载丰富。这很有意思。

  后来,相当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不久,另一位英国人,托马斯·约翰逊,一位约克郡绅士、植物学家与药剂师于1633年开始修订并出版新版《草本志》。1643年,他为此获得了牛津大学荣誉医学博士学位。还有一位名叫尼古拉斯·卡尔佩珀,被誉为英国名声最大的17世纪草药学家,致力出版平民化的草药书《英国医生》。1651年,这本书如期出版。《英国医生》的副标题写道:“一本完全医疗手册,凭借此书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保健,仅售3便士,药材全部是英国本土植物。”书里收录了约三百三十种药用植物,大部分被认为是妨害庄稼与园艺正常生长的杂草。回顾过往,中国明代的《救荒本草》《本草纲目》问世之后,明末清初,并没有发生中西之间本草交流的记录。欧洲的草药传统,独立发展,自成一脉,是可以肯定的。

  让我们举例来说——

  全书十二节。其中第四节标题是:宽叶车前——“百草之母……蕴含着力量”;第五节:夏枯草——杂草亦良药。诸如此类,仿佛巧合。但中西专家对具体药用植物的客观描述不同,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约翰·拉斯金的笔记为代表,对于被笼统冠名为杂草的药用植物,他以外形与颜值作感性判断。例如夏枯草,他认为包括夏枯草也是自然“半成品”的一种,“以夏枯草为例,它能在没喷农药的草坪上蔓延,用自己紫色的花朵和苞片给青草镀上一层紫铜般的色泽,而这正是无数草坪爱好者憎恶它的理由。”拉斯金生气地大声嚷嚷:“它的花瓣特征很不正常”——哪有植物会在花朵中央长出成簇的刚毛,哪有植物的花瓣呈现如利齿鱼下颌般的参差边缘,哪有植物看上去像是动物的喉咙里生病的腺体……(《杂草的故事》,陈曦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5月版)周王在《救荒本草》里如是描述和叙述夏枯草,“《本草》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及河、淮、浙、滁平泽。今祥符西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对节生,叶似旋复叶而极长大,边有细锯齿,背白,上多气脉纹路。叶端开花,作穗长二三寸许。其花紫白,似丹参花。叶味苦,微辛,性寒,无毒”。救饥方法,也是“采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看草》记上一个羊年的端阳节,我来到伏牛山里的卢氏地界,“中午进县城,早市才散,临街小店关了木栅门板。一位白发老妪坐地摆弄新采来的四种草药,分别是蒲公英、夏枯草、水芹菜和车前草,诸草皆连花头。门户前多有红线绳扎起的鲜艾草对称放在门墩上,小院纷纷飘出油炸的焦香”。

  不仅用草药,英国人吃野菜,早早还吃马齿苋。1866年,清朝19岁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随团参加中国第一次访欧使团,乘英籍轮船由天津出海,其《航海述奇》首次记录了国人吃西餐的食谱。“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个……”早餐有“烧鸡、烤鸭、铁雀、鹌鹑、白煮鸡鱼、烧烙牛羊、鸽子、火鸡、野猫、姜黄煮牛肉、芥末酸抹马齿苋、粗龙须菜、大小药豆……”马齿苋和龙须菜,本也是中国人喜爱的野菜。周作人说豌豆尖在江南曰龙须菜,邓云乡说北京天坛有野生龙须菜。至今还有说龙须菜即芦笋也。这虽然不是《杂草的故事》内容所记,可我们因此可以兴致勃勃地猜想,莫非英国人还有类似中华的《食疗本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