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机枪介绍

 昵称12310011 2015-09-08
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也称布朗式轻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联邦国家军队的支柱。1935年英国正式将该枪列装为制式装备,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该枪的生产权,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制造,1938年投产,命名为“MKI 7.7mm布伦式轻机枪”,“布伦”(BREN)的命名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生产商布尔诺公司(Brno)和英国生产商恩菲尔德兵工厂(Enfield)的前两个字母组成。布伦式轻机枪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进攻和防御中都被使用,被战争证明的最好的轻机枪之一。它和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一样,能够提供攻击和支援火力


1.枪身
布伦式轻机枪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设计的ZB26轻机枪参加英国新型轻机枪选型,1933年被英国军方选中,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而来。它同ZB26轻机枪一样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的闭锁槽实现闭锁。布伦式轻机枪枪管口径改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该枪缩短了枪管与导气管,取消了枪管散热片,是与ZB26轻机枪明显的区别。在导气管前端有气体调节器,设4挡调节,每一挡对应不同直径的通气孔,可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一起前后移动,拉机柄可折叠,在行军状态时将其折回,避免行进中被扯挂。供弹口、抛壳口、拉机柄等机匣开口处均装有防尘盖。布伦式轻机枪使用提把与枪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换枪管。采用两脚架,也可以架在三脚架上以提高射击稳定性(与MG34机枪兼顾重机枪的持续火力的概念不同)。

2.瞄准装置
由于弹匣在机匣正上方,该枪带护翼的准星和觇孔式照门都偏出枪身左侧安装。
3.弹药
发射英国军队的7.7×56mmR标准步枪弹。30发弹匣供弹,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

4.性能数据
自动方式:导气式   
口径:0.303(7.7×56mm)   
容量:30发/弹匣、100发/弹鼓   
重量:23磅   
全长:1156毫米   
枪管长:535毫米   
初速:744m/s   
膛线:6条,右旋   
枪管冷却方式:气冷   
理论射速:500发/min  
保险装置保险/快慢机在扳机左上方。向前是自动射击,中间是保险,向后是单发射击。  

M1919A6式机枪
M1919A6式机枪是根据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紧急需要而设计生产的。此枪是M1919A4式的改进型,由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制造. 

1.枪身
M1919A6与M1919A4一样,均采用勃朗宁设计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射击时,随着弹头在枪管内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开始共同后坐6~8mm,同时压缩枪管复进簧和枪机复进簧。当弹头飞离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枪机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机匣上的开锁斜面压下,闭锁卡铁下降并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该枪设计有凸轮“加速子”机构,后坐中的枪管节套撞击加速子,使其上端拨动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枪机后坐过程中由抽壳钩将空弹壳抽出,同时取弹器从弹带中抽出一发新弹,通过机匣盖上方曲线槽导引,将新弹压至枪管轴线位置,新弹压下时同时将空弹壳挤出,并使其从机匣正下方的抛壳窗内抛出。此时由于闭锁卡铁下端被机匣底面上的凸起挡住,使得枪管节套不能先行复进,只有当枪机到位后开始复进时,其上缺口对准闭锁卡铁,卡铁才能上抬解脱节套,同时枪机尾部的凸起部分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推动枪机和枪管节套一并复进到位,闭锁卡铁在枪机闭锁斜面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方的闭锁槽,枪机完成闭锁,同时拨弹杆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使拨弹板拨动下一发弹到机匣口,以便下一次取弹,同时将已对准弹膛的那发新弹推人弹膛,进入下一次发射循环过程。M1919A6的进弹口在机匣左侧前方,可以同时使用M1919A4机枪的250发金属弹链和M1917机枪的250发帆布弹带供弹。

2.瞄准装制
准星和表尺位于机匣两端,准星座可以折叠,瞄准基线较短。 
3.弹药
它发射0.30英寸(7.62mm)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弹头之初速为792~823m/s
4.性能数据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式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容量:250 发 
射击速度:400―500发/分
膛线右旋:4条
缠距:254mm
枪全长:1346mm
枪管长:610mm
枪身重:14.7kg
理论射速:400~500发/分




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
M2的.50BMG弹药由美国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开发,主要是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13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弹药。为了赶进度,设计师勃朗宁(1855~1926)和温彻斯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合作,在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制成12.7mm口径机枪。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其实是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7.62mm口径)的放大版,于1921年正式定型,列为美军的制式装备。美军当时命名为M1921,装有水冷散热装置,该枪增加了一个液压缓冲器,以吸收过大的枪管后坐力,并且液压缓冲器内油的流量可调,射速随着流量可变;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后阻铁;为了便于双手操作,去掉了小握把,改为装在机匣后方的双握把。1920年代开发防空及反装甲用途,研制成第一挺气冷式12.7mm口径重型机枪。1932年,美军对M1921进行改进后正式被命名为M2,换成质量小的带气冷式枪管。当时为解决持续射击枪管容易过热的问题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后来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M2QCB及轻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1.枪身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 M2机枪使用的弹药
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该枪采用单程输弹、双程进弹的供弹机构,拨弹杆尾端的导柱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当枪机做往复运动时,实现供弹动作。 
2.瞄准装制
该枪采用简单的片状准星和立框式表尺,准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机匣上。 
3.弹药
该枪发射12.7×99mmmm口径枪弹,包括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弹、曳光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脱壳穿甲弹、硬心穿甲弹、训练弹等。 
4.性能数据
总重量 38公斤(空枪)、58.2公斤(连三脚架)、58公斤(空枪,无三脚架)   
全长 1653毫米   
枪管长度 1,143毫米   
弹药 12.7×99毫米(.50BMG)   
口径 12.7毫米 
射速450-580发/分  
枪口初速930米/秒   
有效射程1800米   
最大射程 7400米   
供弹方式 弹链供弹   
瞄准具型式 可调机械照门




美国M1917A1重机枪
1.枪体   该枪采用勃朗宁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整个机构比较复杂。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射击后,火药气体作用于弹壳底部,推动枪机和枪管一同后坐8mm。随后,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和节套,单独后坐。开锁后,枪管和节套在后坐中猛击旋转式加速杆,加速杆上端撞击枪机下面的突出部,在加速枪机后坐的同时,减慢枪管后坐速度。枪机在后坐、复进过程中,完成一系列抛壳、供弹等动作。   该枪采用弹带供弹,利用枪机后坐能量带动拨弹机构运动。   该枪枪管可在节套中拧进或拧出,以调整弹底间隙。枪管外套有可容3.3L水的套筒,以冷却枪管。该枪还配有1917A3式三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准星为片状,可做横向调整;表尺为立框式,可修正风偏。  
3.弹药   该枪发射M1式或M2式7.62mm枪弹。   
4.性能数据 
口径 7.62mm  
初速 854m/s  
有效射程 1000m   
枪口动能 3538J  
理论射速 450~600发/分 
自动方式 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 卡铁起落式 
供弹方式 弹带   
容弹量 250发   
全枪长 981mm 
枪管长 607mm  
膛线 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 18.6kg 
枪管质量 1.36kg 3.  
单支架质量 685g  
瞄准基线长 668mm   
配用弹种 M1式或M2式7.62mm


MG34机枪
概 述  MG34 7.92mm通用机枪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通用机枪,是德国毛瑟公司设计的。它综合了以前许多机枪的特点,同时自身也有不少特点。它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管套筒前箍上;作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铝制)高射三脚架或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与1专用高射支柱上。 
二战中还生产了许多MG34S和MG34/41等改良型机枪。改良型机枪比原型机枪尺寸短,枪管也短;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和枪管助退作用。   至于MG34机枪的装备程度基本是从1935年德国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起就开始装备德军,并且在抗日战争中,希特勒还提供给国军一些MG34和大量MG13机枪。但事实上,在二战中,MG34机枪始终没能取代老式的MG08机枪和MG15机枪(这些老式武器大量装备给留守部队和党卫军),后来的MG42机枪也没能取代MG34机枪。因此,二战时期德军的机枪装备十分杂乱,不过MG34机枪确实是通用机枪的鼻祖。

1.枪体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有膛口助退器和消焰器;闭锁机构为枪机头回转式,开锁时通过枪机头上两侧滚轮与枪管节套开锁加速凸轮凹槽相互作用加速枪机体后坐;供弹机构有弹链和鞍形弹鼓供弹两种方式。供弹方式的改变采用更换两种形式的机匣盖完成。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输弹机构为拨弹滑板式,用枪机带动,可从机匣左右两面输送弹链,靠调换受弹器零件和供弹杆改变输弹方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击发机构为利用击发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扣压扳机上凹槽时为单发射击,扣压扳机下凹槽或用二个手指扣压扳机时为连发射击。退壳挺为圆柱形,安装在机头内,枪机后退时,退壳挺后端撞击机匣内的退壳挺衬轴而向前移动将弹壳抛出。
2.瞄准装置   该枪的准星为折叠式,表尺为带高射瞄准具的折叠、立式后照准器。重机枪上有光学瞄准镜。作高射机枪用时,有简单的高射瞄准环。

3.弹药   该枪发射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mm枪弹。 
4.性能数据
战斗射速----100~12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机头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或弹鼓 
容弹量:
轻机枪----50发
重机枪----250发
弹鼓----75发
全枪长----1219mm
枪管长----627mm
全枪质量(不含两脚架,弹鼓)----12.1kg
75发实弹弹鼓质量----4.2kg


MG42机枪 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奥马哈巨兽

简介 
  MG42式7.92毫米通用机枪原称M39/41式标准机枪。1942年德军开始装备该枪,命名为MG42式机枪。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二战结束时,该枪已生产100万挺。   50年代,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62×51毫米枪弹,并重新命名为MG1式。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只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做了些改变。一些原型MG42式7.92毫米机枪也改成使用北约7.62毫米枪弹。MG42式机枪的另一重要改型枪是MG3式其供弹机构不仅使用标准的DM1式弹链,也使用DM6式和美国的M13式弹链。   在意大利生产的MG1式改称为MG42/59式7.62毫米机枪,同时装备意大利军队。前南斯拉夫仍生产7.92毫米口径原型MG42式机枪,并命名为M59式7.92毫米机枪。   该枪可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作为重机枪使用。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安装在与MG3式机枪同一类型的简化枪架上。1.枪体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闭锁时,位于枪机头内的两滚柱进入枪管节套凹槽后,被位于机体内的楔块撑开,完成闭锁。开锁时,两滚柱在机匣仿形槽作用下使滚柱向内收拢开锁,同时通过楔块加速枪体后坐;供弹机构与MG34式机枪使用的相同,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在枪机后退时,内拨弹齿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半个链节距;枪机复进时,外拨弹齿再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稍大于半个弹链节距。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MG42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在照片中用的是常规瞄具,在左侧可见有测试曳光弹或根据射程调整的加长针形瞄具。

3.弹药
  该枪使用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毫米枪弹。
4.性能数据 
口径——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论射速——1200-15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或50发弹鼓   
容弹量——500发   
全枪长——1219毫米   
枪管长——533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千克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毫米枪弹   
有效射程——800米(轻机枪);1000米(重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ДП和ДПМ 7.62mm轻机枪是前苏联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1926年设计定型,1928年装备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中发现,该枪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后将复进簧改放在枪尾内,于1944年重新定型,改名为ДПМ轻机枪。ДП轻机枪在50年代被淘汰。ДП轻机枪的变型枪还有:ДА航空机枪、ДА-2双管航空机枪、ДТ坦克机枪、ДТМ改进型坦克机枪等。


1.枪身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欲称鱼鳃撑板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复进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采用弹盘供弹,弹盘由上下两盘合拢构成,上盘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弹送至进弹口。该弹盘可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均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该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 
3.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1908年式7.62mm有底缘枪弹。

4.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40m/s   
最大射程----3000m   
表尺射程----1500m   
有效射程----800m   
枪口动能----3303J   
理论射速----600发/min   
战斗射速----80~9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卡铁撑开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盘   
容弹量----47发   
全枪长----1270mm   
枪管长----605mm   
膛线----4条,右旋   
火线高----276mm   
全枪质量(不含弹盘)----9.1kg   
枪架质量----700g   
供弹具质量   
47发实弹盘----2.8kg   
47发空弹盘----1.59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V形   
瞄准基线长----616mm   
配用弹种----1908年式7.62×54,mmR枪弹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这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射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出来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射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入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进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子”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既可确保枪弹不致从 “漏斗”中掉落出来,又可使枪弹稳固地保持在进弹位置上。接下来,就该解决连续向枪内压弹的问题了。在这一个环节上,应该说“歪把子”成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弹链供弹机枪的供弹原理。在“歪把子”的枪机框上,开了一个斜向导槽,“漏斗”底部的拨弹臂凸块置于斜向导槽之中。当拉动枪机(包括枪机在射击中前后往复运动)时,拨弹臂凸块在枪机框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拨弹臂上的拨弹齿则将弹夹上的枪弹不断地拨压到进弹口部,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击发。由于弹夹被“漏斗”两侧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动,故当拨弹臂向枪内拨弹时,空弹夹被留在“漏斗”之中,当最上面的弹夹的枪弹在自身质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时,最下面的空弹夹则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事实上,“歪把子”供弹机构“上压、横进、前推、下漏”供弹过程 的协调和默契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循环机械运动。从“歪把子”的这种极为繁琐、复杂的供弹方式,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日军的教条和刻板。据美军记录,歪把子机枪质量较好者能连续射击500发不出故障.


性能参数
操作:自动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九二式重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使用的重机枪是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当时的陆军对重机枪的认识是,弹药能使用6.5mm×50子弹,如果有2km射程的话就足够了。但是和世界各国的重机枪相比威力不足(当时各国重机枪的标准口径7~8mm),而且防空射击时射程距离也不足。因此陆军于昭和4年开发了以对空射击为主的使用7.7mm子弹的八九式回旋重机枪。陆军也需要使用7.7mm子弹的重机枪。于是将八九式重机枪进行了改装,以用于地面部队。并进行量产以装备陆军。但以当时的日本的工业能力,无法大量生产这种型号重枪。


性能数据
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mm   
全枪长:1,156mm   
重量:55.3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分(最大)实际200发/分   
子弹初速:800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产商:日立   
总产量:45,000挺




FG42伞兵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空降作战中,特别是1941年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后,德国空降部队认为装备的轻武器不能满足空降作战的要求。德国伞兵一直装备与步兵单位一样轻武器。空降作战经验表明,其武器都不适合空降作战的特殊要求。德国空军希望增强单兵火力,要求为伞兵设计一种可携带、可选择连发射击模式并且方便空降携带的步枪,兼顾半自动步枪与轻机枪两种角色。
FG42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弹击发后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导气管进入活塞筒,带2个闭锁突笋的旋转闭锁式枪机,被认为是参考刘易斯机枪,斯坦格大概借鉴了该枪的某些设计经验。击发装置单发射击时处于闭膛状态,射击更精确;连发射击时,则处于开膛状态,以便冷却枪管。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弹匣水平插入机匣左侧,弹壳从右侧抛出。由钢板冷锻成的中空的直型枪托容纳枪机尾部、复进簧、后坐缓冲器,一方面缩短枪的长度,一方面配合安装两脚架、用螺纹拧在枪口上的枪口制退器,连发射击后坐力限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直线型的枪托结构和侧装弹匣的组合使得重心基本位于枪膛中心线上,这为处于全自动状态下发射步枪弹时的提供稳定发射状态。据说FG42的这种设计思想还被后来的设计者参考。FG42的重量轻和枪管较短尺寸小非常适合给伞兵使用。可以提供和任何一种轻机枪或步枪相当的火力。FG42扳机后带有倾斜小握把。早期的FG42小握把的向后倾角度很大,两脚架铰接在机匣前方前托的前部,并向前折叠;在重新设计的FG42第Ⅱ型改用了倾斜度较小的小握把。两脚架安装位置接近枪口,并向后折叠。为了节约资源以及适应冬季作战,金属制的枪托还改用了木制枪托。快慢机上增加了保险功能。第Ⅱ型质量增加到了4.82kg,枪机质量增加,延长枪机后坐行程,枪的长度增加,降低了射速。第Ⅲ型枪的全枪质量为4.98kg,枪机质量为595g,而斯坦格最初设计的枪机质量仅430g。枪口制退器外观也不像最初的设计而是带有横槽呈宝塔状。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并增加了重量,然而却不适合标准的步枪弹,威力过大,因为它的后坐力嫌大,全自动射击时不容易控制。采用短枪管使用标准步枪弹所产生枪口焰比较大。实战证明FG42无法替代轻机枪的角色,因为弹匣容量小,枪管容易过热;而且FG42生产成本太高。相对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StG44突击步枪)也不具备优势。FG42枪口制退器卸下之后可以换上枪榴弹发射器。FG42的有些早期型号还带有光学瞄准镜。XINGNENG
性能数据
操作:全自动、半自动   
操作原理:导气式  
弹药:7.92×57mm毛瑟步枪弹   
容量:10发、20发/弹匣   
重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全枪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管长:502毫米 
射速:900发/每分(Ⅰ型)、600发/每分(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ZB-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战后捷克在当时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其中,ZB26轻机枪就是其中一个经典之作。 1920年时,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Vaclav Holek)在布拉格军械厂(PaZB-26轻机枪rga Zbrojovka- Prague Armory)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他设计的概念来自同厂的另一位设计师杰兰(Rudolf Jelan)。 第一支样枪称为布拉格一式(Praga I),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交给捷克国防部测试。测试成绩与有名的勃朗宁、麦迪森(Madsen)和维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国防部要求布拉格军械厂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征集徵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森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射击精确,而且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国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生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布尔诺的国营兵工厂(Ceskoslovernska Zbrojovka Akciova Spolecnost v Brno)签署了生产合约合作生产。哈力克随后加入了设在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的绘制。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样枪于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 即ZB-26)。

结构特点 
ZB-26轻机枪的工作原理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扣扳机时,枪机向前运动,枪匣下方防尘片同时向前弹开,以供空弹壳向下抛出(平时关闭防止沙尘进入)。在子弹推入弹膛之后,活塞杆和枪机座因惯性向前运动,因而打击枪机内的撞针,击发枪弹,此时枪机后端已由枪机座向上顶住枪匣,确实闭锁。当子弹通过枪管的导气孔,导入气体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杆及枪机后退,此时枪机后端随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锁,枪机继续后退,并拉出空弹壳,至弹膛末端时,退壳榫由枪机上的凹槽撞击弹底上缘,弹壳向下弹出。最后枪机会回到开膛待机状态,根据单连发选择钮,或是开膛待击,或是立即重覆上述的动作。 
ZB-26轻机枪7.92mm口径,发射7.92×57mm枪弹。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为20发。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在枪身上方中心线,因此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安装。该枪瞄准装置采用由普通准星和蜗轮式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拉机柄位于枪身右侧,在向后拉之后,进入待击状态,向前推回原位,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活动。该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片,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膛口装置上四周钻有小孔。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要求伸缩。枪管上靠近枪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与快速更换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ZB-26作为班组轻型自动武器,使用提把与枪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弹性。步骤极为简单,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续性,一般配备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有射击副手携带。熟练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帮助下,更换枪管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一般每射击2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可以达到250发。   ZB-26轻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射击精确以外,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的射击。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   

时的轻机枪,多半使用弹匣供弹,装弹量有限,不像德国的MG34/MG42及美国的M1919系列,使用弹链供弹。因此其提供持续火力的能力仍有限制,换弹匣的空挡会造成火力中断。客观来说,当时轻机枪的设计思路也并不要求长期持续射击,至于持续不断的射击,或者对集团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是重机枪的任务。弹匣装弹量小在当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ZB-26轻机枪容量20发子弹弹夹对于轻机枪来说仍显得装弹量过小。20发的装弹量就意味着,更多时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断。在战斗中,作为火力支柱的机枪火力即使必须中断,间隔也要越少越好。但是由于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过多。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打掉机枪。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敌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英军根据ZB-26轻机枪改进的布伦轻机枪就采用了三十发弹夹供弹,火力的持续性增强了。当然,代价是整枪重量大了。   
ZB-26轻机枪采用枪身上方装弹匣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其瞄准装置是偏出枪体的瞄准方式,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对于机枪手来说,良好的视线是非常重要的。

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同时开始外销,直到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国营兵工厂出口了大约12万挺各型ZB轻机枪。中国、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都采购了相当数量的ZB轻机枪。   
ZB-26轻机枪出现了许多改型,ZB-27、ZB-30、ZB-30j、ZB-33等型相继出现,英国布伦式轻机枪即是由ZB-33改进而来。

性能数据:
全枪长:1161毫米。   
全枪重:9.60千克。   
枪管长:672毫米。   
自动方式:导气式。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发/分。   
枪管冷却方式:气冷。  
供弹方式:20发弹匣。   
使用枪弹:7.92×57毫米毛瑟枪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