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鹳象虎图》彩陶釜破解“豫”密码

 高万须图书馆 2015-09-09

《鹳象虎图》彩陶釜破解“豫”密码

 万须

    河南的简称为“豫”。长期以来,对于“豫”的解释为“一人牵大象”。后来有人解释为“天大”、“天象”,不是大象。对于“豫”的来历,说法是“禹定九州”,其中有“豫”。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

    关于“豫”字,《说文解字》载:“豫:象之大者。”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象之大者’,之本义。故其字从象也。引伸之,凡’者称‘。大必裕。故先事而备谓裕之意也。则乐。故释诂:‘豫,》郑(玄)注曰:‘,说(悦)。乐。亦借为‘字。象大而不害物。故‘宽’、‘缓’取此许书则从象不可解。《康熙字典》曰:“犹、豫,二名,性多疑。凡人迟疑不决者,借以为喻”按照字源解说:篆书 (豫) = (予进入,通过)(象),表示大象通过。造字本义: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书  将篆文字形的   写成  《尔雅》称:乐也(满足)安也舒也至于“予”的字源说为:甲骨文 (梭子头部)(连着丝线    的梭子   ),表示上下两个织布梭子相交接 的样子。造字本义:带着纬线的梭子在经线中来回穿行,给出丝线。引申义:给与(予)、授与(予)。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由上看出,“豫”本为动物“高大的象”之名,作动词用意为“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引申义为“安逸、安闲、悠闲、安乐;安祥、祥和、和谐;从容、安定、镇定;舒适、舒服;喜悦、和悦、欢喜、快乐、乐意;奢侈;迟疑、犹豫;出游、游乐、嬉戏、娱乐;参与;预备、预先、准备”等等。

    20154月汝州市出土的“鹳象虎图”彩陶釜之上绘制的三幅图(《鹳鸟觅食》、《行进双象图》和《下山虎图》)恰恰可以破解“豫”字的密码。《行进双象图》传递的信息是:一对(群)大象在广袤的大地上从容悠闲地向前走着,没有犹豫,没有紧张,没有惊恐,也没有顾忌;大象的体型庞大无比,忠厚之中透见其威武,悠闲之间显现其实力;大象的活动地域非常广阔,大约是当时其他两个势力范围——鸟联盟和虎联盟——综合的二倍还要多。

    这些足以印证“豫”的“大”与“安”、“和”与“祥”,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和谐”和“安逸”的状况。

    “鹳象虎图”彩陶釜上的三幅图展示的是天下“一统三分”的局面。《鹳象虎图》可以说是“五帝”中颛顼帝时期(6000年前)的历史写照。颛顼帝二十岁登基帝位,叱咤风云,摧枯拉朽,万方臣服,天下形成三大部落联盟:东方淮河周围以“鹳”为图腾的九夷(九黎)族(黄帝长子玄嚣,又称少昊,曾为首领),中原黄河中下游以“豫”为图腾的黄帝族(颛顼之父昌意曾为首领)和远在陕甘以“虎”为图腾的西羌族(游牧族)。鸟部落联盟与虎部落联盟地域基本连接,关系密切,相处融洽,居民生活舒适,各得其所,普享太平;虎部落联盟与其它联盟相距较远,基本不相往来,几乎没有联系部落联盟对其它联盟虎视眈眈,存在扑食东方之心,正蓄势待发。颛顼帝制订《颛顼历》,创制九州,统领万国(上万个部落)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归附)颛顼帝将天下划分为州:冀、衮、青、徐、扬、荆、豫、幽、雍 ,并确定了各州所辖的区域。后又有“舜分十二州”和“禹定九州”之说。《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自汉以降,虽政区划分多有变化,但中原之“豫”称依然传承至今。

    “豫”义为从容安祥行进的“大”象,引申为“一切‘大’者皆称‘豫’”。颛顼帝时期,中原以“豫”代称,地域辽阔,是天下最“大”的地方。河南称“豫”,并非“一人牵大象”之意,也非“天大”、“天象”可解。2015.8.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