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scygtys 2015-09-09

“东水西调”开发西部地区,拓展我国生存与发展空间

黄河水利委员会, 魏剑宏,《水与中国》(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  20138

 

东水西调即中国东水西调工程。我国“东部水多地少,西部水少地多”,实施“东水西调”可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互补,拓展我国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南疆地区的政治稳定,以及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依托东水西调建立开发特区,开发高效节水种植业、畜牧业、矿产开发和加工、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开发、重化工产业等。水资源将成为链接南疆与东部的纽带,“东水西调”将使我国东西部地区链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初步设想“东水西调”一期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年调水量50亿m3,输水线路经柴达木盆地边缘、穿阿尔金山,入我国最干旱的塔里木盆地若羌县及和田等地区;输水干线总长980km,其中隧洞线路5段总长190km,最长隧洞90km,明渠790km,主体工程总投资1050亿元。一期工程建成后,开发区面积5万km2,开垦高效节水种植面积1500万亩,新增人口承载力500万人,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
二期工程由怒江、澜沧江引水至通天河与一期线路衔接,引水坝址控制年径流量410亿m3,年引水量150亿m3。二期至通天河工程,建设坝高110m~180m大坝9座、输水隧洞共8段线路总长260 km,其中最长隧洞75 km,泵站7座,最大地形总扬程1260m,二期工程总投资约4500亿。一、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总投资5550亿元,年总调水量达到200亿m3,开发区面积20万km2,开垦高效节水种植面积8000万亩,新增人口承载力2000万人,新增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

      实施“东水西调”开发西部地区编辑

 

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土资源条件差别较大。东部地区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但开发条件较好,东部以平原为主,雨量充沛,利于农耕,较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历史上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以高原和荒漠为主,生存条件恶劣,尤其是水资源缺乏,总体发展规模和水平相对东部地区较为滞后。
我国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国土资源相对匮乏、地域狭窄的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居民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住房困难,交通拥挤,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困难,粮食安全,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究其主要原因是人均占有国土资源量过小。可以预见,未来国土资源的限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部土地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虽已实施多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西部地区水资源、政策、体制等开发条件的限制,我们还没有看到西部大规模的、连片大区域的整体大开发建设局面。因此,有必要实施“东水西调”,以解决西部大开发水资源问题,理顺政策和机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地区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拓展我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保证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
2东水西调的基本构想编辑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状况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存的主要问题。东部水资源相对丰富,长江每年入海水量达9700亿m3,澜沧江、怒江出境水量分别达到708亿m3和740亿m3;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广大的沙漠地区,条件恶劣,人烟稀少。“东部水多地少,西部水少地多”,实施“东水西调”,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互补,可拓展我国生存与发展空间,极大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初步设想一期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年调水量50亿m3,输水路线经柴达木盆地边缘穿阿尔金山,入我国最干旱的塔里木盆地若羌等地;二期工程实施怒江、澜沧江等其他东部河流引水工程,年调水量200亿m3,供水区扩大到塔里木盆地和田、喀什等地区;远景建设雅鲁藏布江调水工程,进一步引水至河西走廊的黑河、石羊河流域。


3东水西调一期工程概况编辑

 

“东水西调”一期工程,由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引水枢纽坝高130m,年调水量50亿m3,引水线路经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入塔里木盆地若羌等地,输水干线总长980km,其中隧洞线5段总长190km,最长隧洞90km,干渠总长790km。
通天河概况
长江上游当曲口~巴塘曲口称为通天河,干流可分为当曲口~楚玛尔河口、楚玛尔河口~登艾龙曲口和登艾龙曲口~巴塘曲口(玉树、直门达)河段。“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引水坝址位于当曲口~楚玛尔河口河段的下段。
当曲口~楚玛尔河口:河道长约310km,平均比降0.8‰,河道宽浅,叉流众多、水流缓慢。河床高程在4200m以上,本段属高原丘陵区。主要支流楚玛尔河与格尔木河为邻,流域面积为2万km2,河道长约500km,平均比降1.4‰,河口高程约4200m。
楚玛尔河口~登艾龙曲口:河道长207km,平均比降1.12‰,区间面积1.94万km2,河床高程4000~4200m,本段属高原丘陵区向高山峡谷区过渡地带。
供水区概况
塔里木流域总面积为102.04万km2,其中国内面积为99.68万km2。塔里木盆地南部、西部和北部为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天山所环抱,地貌呈环状结构,地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1000m左右。各山系海拔均在4000m以上,盆地和平原地势起伏和缓,盆地边缘绿洲海拔为1200m,盆地中心海拔900m左右,最低处为罗布泊,海拔为762m。塔里木河流域属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该区多晴少雨,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6.8 mm,干流仅为17.4~42.8mm。流域内蒸发强烈,山区一般为800~1200mm,平原盆地为1600~2200mm。塔里木河流域高山环绕盆地,荒漠包围绿洲,植被种群数量少,覆盖度低,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塔里木河流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哈萨克、乌兹别克等18个民族;行政范围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2005年末,全流域总人口为943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47%,其中少数民族为777万人,占流域总人口的82.4%;农业人口为682万人,占总人口的72%。2005年末,全流域耕地面积267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06万亩,林草灌溉面积1219万亩。
若羌县是中国面积第一大县,是“东水西调”一期工程的主要供水区之一, 总面积近20万km(河南省面积约16万km),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县境内最高点为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m,最低点为罗布泊洼地,海拔780m。若羌县总人口3万人(2004年),其中维吾尔族10130人,占37.7%;汉族16189人,占60.3%。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km。
若羌县也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仅17mm,年均蒸发量1400mm。境内有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4条。境内罗布泊、台特玛湖是著名的干涸湖泊。若羌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40多种,以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为重要,辽阔土地上还有更多的资源有待发现。
引水枢纽
通天河引水枢纽坝址选择在楚玛尔河口下游约29km处,坝址河道高程4160m,坝址年平均径流量65亿m3,初步考虑年引水量50亿m3,引水量占径流比例79%。水库正常高水位4275m,引水高程4260m,水库大坝最大坝高130m。引水口洞底高程4250m。
线路布置
“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引水线路为自流引水。输水干线线路总长度980km,其中明渠干线总长790km,隧洞线路5段总长190km,最长隧洞90km。
隧洞线路总长达到190km,可分5自然段分段实施,其中最长隧洞段为通天河~格尔木河隧洞线路长90km,输水洞进口底板高程4250m,隧洞纵坡比降1/2500,出口底板高程4210m;穿越阿尔金山隧洞段,隧洞线路长度40km;隧洞进口底板高程3010m,出口水面高程2990m,纵坡比降1/2500。干线明渠主要分为柴达木盆地明渠段和阿尔金~若羌明渠段2部分。柴达木盆地明渠段,明渠长约460 km;进口水面高程3100m,出口水面高程3010m,比降1/5000。阿尔金~若羌明渠段长约330km,纵坡比降1/5000。供水开发区海拔约1080~1200m。
工程投资
参照2013年4月《南水北调项目西线工程项目建议书》投资综合单价,并考虑采用30%扩大系数进行扩大计算,综合分析“东水西调”一期工程总投资约需1050亿元。
一期工程效益
设想2030年一期工程建成,结合调水工程的建设,在供水区建立开发特区,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开发南疆土地资源,首先重点开发高效节水经济林草粮种植业、畜牧业、矿产开发和加工、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开发、重化工产业等等。一期开发区面积约5万km2,开垦高效节水种植面积1500万亩,其中农田700万亩,经济林草地800万亩,开发区新增人口承载规模达到500万人,新增200万个工作岗位。
4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可行性分析

 


编辑
在海拔4160m的地区,建设水源水库和穿越昆仑山90km的隧洞工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目前我国施工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施工条件较为恶劣的条件下我国已成功建设了青藏铁路,因此“东水西调”一期工程的实施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总体上是能够实现的。
“东水西调”一期工程与西线第一期工程主要指标比较表
主要指标
东水西调一期工程
西线一期工程
1
调水量
亿m3
50
80
2
大坝数量

  
1
7
3
枢纽最大坝高
m
130
192
4
隧洞线路长/分段数
km/段
190/5
325/9
5
最长洞段
km
90
72.37
6
明渠长度
km
790

  
7
静态投资
亿元
1050
1544
一期工程引水线路总长度980km,其中明渠干线总长790km,隧洞线路总长190km。一期工程规模较大,但与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比,工程规模还是要小一些,尤其是与西线一期相比较来看,“东水西调”技术和经济指标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东水西调”一期工程的工程规模相对工程效益并不大,施工技术难度上也是可以实现的,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5东水西调工程远景展望编辑

 

2040年建成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由怒江、澜沧江引水至通天河与一期线路衔接,引水坝址控制年径流量410亿m3,年引水量150亿m3,二期至通天河引水工程,包括坝高110m~180m大坝9座、输水隧洞8段线路总长260 km,其中最长隧洞75 km,建设泵站7座,最大地形总扬程1260m。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总投资约4500亿元。一、二期工程总投资5550亿元,建成后年调水量达到200亿m3,开发区面积20万km2,开垦高效节水种植面积8000万亩,新增人口承载力2000万人,新增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东水西调”一、二期工程建设,技术上是可行的,国民经济效益是显著的,经初步分析国民经济内部回收率在12%以上,财务分析财务内部回收率为6-7%。
2060年即用约50年左右的时间,完善和扩大南疆调水工程,建成雅鲁藏布江引水工程,进一步调水至河西走廊地区的黑河、石羊河流域。远景东水西调总调水量增加到400亿m3,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6实施“东水西调”的意义编辑

 

东水西调是维护南疆稳定的重大战略工程
维护边疆稳定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尖锐。为了加快新疆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召开了“新疆工作会议”,将加大力度促进该区的经济发展。水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东水西调”工程将是中央战略部署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将成为链接南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纽带,“东水西调”将使我国东西部地区链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信通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建设,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从根本上解决南疆的稳定问题。
拓展我国生存与发展空间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实施“东水西调”,进行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对于拓展我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实施后,可开发1500万亩土地,新增人口承载规模达到500万人,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二期工程实施后,可开发8000万亩土地,新增人口承载规模达到2000万人,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经过约50年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建成雅鲁藏布江引水工程,调水至河西走廊地区的黑河、石羊河流域,总调水量总调水量、开发区面积及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加。因此,实施“东水西调”对于我国缓解生存压力和拓展发展空间意义重大。
改善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状况的需要
受水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生态环境恶劣,宏观上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涉及沙尘暴、气候、自然植被等多个方面。如能将水引入该地区,部分水量直接用于生态用水,如引水入台特玛湖和罗布泊地区,将利于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塔里木盆地相对封闭,调水后水量重复降雨利用系数高,可较大程度的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增加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初步认为增加循环重复降雨量可达调入水量的约30%。下一步,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东水西调”对气候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81954-793480.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魏剑宏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东水西调1、2期工程年总发电量约1200亿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