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器材】尼康AF20-35F2.8 IF D上手玩

 泉山听雪 2015-09-09

本栏目由一拍机合摄影租赁赞助播出




前言:

有一期我们试玩儿了尼康最牛逼的人像标头AIS58 1.2,这次小编要来试玩师出同门,同样有着手工研磨非球面镜片的尼康AF20-35 F2.8 IF D。试玩之前,先解释一下这款镜头的名称内涵。

尼康AF:是指本身没有自动对焦马达,只能靠机身马达提供对焦动力的镜头,普遍特点是设计时间比较早,对焦声音比较大,有时候还会出现令人不悦的尖啸声。

IF:尼康独有的内对焦内变焦技术,全焦段内镜身长度不会改变,缺点是有的焦段后镜组长度会发生改变,拆镜头时容易刮伤后组镜片。

D:有手动光圈环的自动对焦镜头,在F口无自动对焦相机上可以使用光圈环,在F4以上的自动对焦机身上要将光圈环锁定为F22

本文内图片较多,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每张图片在2MB左右,戳大图画质更佳

为了获得最好的浏览效果,请在右上角选择“最小字体”浏览全文!

静物样片基本上没有后期,人像样片调整了肤色、进行了简单的磨皮。

往期回顾:【玩器材】尼康Noct 58 1.2上手玩



正文:

简单回顾一下尼康20-35的历史:

诞生与1993年11月份的Nikon AF 20-35mm f/2.8D,犹如钻石般,被尼康捧到了世人面前。顿时引来惊呼一篇,虽说早年间尼康中距离变焦镜头并不鲜见。但当时多以28mm和25mm为开端。而全新的AF 20-35mm f/2.8D是第一个叩开20mm变焦之门的镜头,同样也是尼康第一代广角变焦镜头。当时上市价格约12000元,即使在当下这个价格也不低,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更是一种发烧的极致表现。(摘自色影无忌)

1993年距今已经20多年了,然而很多在当年看起来惊艳的数据,放到现在也是鸡肋。先看看尼康20-35的规格:

其中最让人在意的是0.5米的最小对焦距离,这个参数可谓在今天已经非常落后了:要知道佳能十几年前推出的16-35F2.8一代的最小对焦距离就已经达到了0.28米。而衡量一枚镜头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非微距属性下的微距能力。

下面请看产品照:


搭配Df使用非常“趁手”,尺寸刚刚好,稍微有些大,一斤多的分量并不重。



外观涂层是尼康早年常用的皱纹漆工艺,虽然手感非常不错,但是不防刮,很容易“一带一片”,连续掉漆。最让人诟病的是D系列尼康镜头,在转换AF与MF时,变焦环是锁死不动的,此时若强行转动,会损伤AFMF选择环。小编混五棵松相机维修期间,曾经见过很多AFMF选择环断裂的20-35来维修,可见这还是个“品控”问题。



转动AFMF选择环之前,要先按下还上的银色按钮。



非常罕见的尼康原装MC UV,镀膜颜色是冰蓝色的。77mm的滤镜有较强的通用性。



拆下UV后,可以看到20-35的前组镜片并不很大,镀膜颜色是蓝紫色的,与现代尼康镜头的黄绿色不太一样。(所有样片拍摄中均未采用UV镜)



光圈环和光圈锁定机构,其实这款镜头应该用胶片机来试玩,可惜小编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因为没有尼康胶片机……


实拍表现:

先来一张风景样张:24mm焦段 F11 ISO 50 快门:125


再放一张后期前后对比:


很任性的取了高光区域,单纯将阴影拉高了


这个环境刚好前中后景都有,下面我们来看看画质表现如何:

前景:


中景:



后景:



其实单纯这样看,20-35的画质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要被假象迷惑,因为我的截图位置都靠近画面中央。没有意外的话,画面中央的画质总会好于边缘画质。


下面请看右上角的边缘画质:

这画质崩溃的感觉真酸爽……找到了许久之前玩儿佳能16-35的敢脚……还有这紫边,太犯规了!!!!


我这还是用1600W像素的Df,要是用了3600W像素的D810甚至转接A7RII、5Dsr,那么这画质根本不能放大看………………

小提示:像素的提高会带来画质的提高,也会将镜头的缺点极端放大。


还好Lightroom可以修正紫边,如下图:

修复后:


可以看到效果拔群,然而稀烂的边缘画质,Lr可救不活了……

不光脑残无药医,边缘画质差也没治,除非剪裁,那么问题来了:挖……不是,为了追求优良的边缘画质而损失焦段,用户还要那么广的焦段有条毛用……

后来经过实拍,我发现20-35的紫边简直重到离谱……一旦有一点高对比强反差的地方,凡是带上点亮色,即可发现紫边……

比如这样:

截取:

唉,谁让这枚镜头都20多岁了呢,虽然没我大


接下来我们看看近摄画质与焦外效果:

画质与焦外的截取位置如图:


20毫米:

原图:


焦点处:

焦外:


可以看到虽然20-35的最小对焦距离才0.5米,然而F2.8的大光圈虚化效果也不是盖的。20mm时中央近摄画质非常不错,锐度和解析都很棒,然而焦外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彗差,也出现了并不明显的二线性。


下面来看35mm:

原图:


焦点:


焦外:

35mm时,焦点画质下降,而彗差与二线性好转。

综上,20mm时,画质尚可,并未落后太多,而35mm时,画面整体表现良好而焦点处不够锐。


接下来我们看看眩光表现:

35mm:

F2.8


F22

虽然大逆光的场景比较极端,然而20-35也是渣的掉渣,唉,辣鸡呀辣鸡,果然一枚20多岁的镜头就没法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了么……不过仁者见仁,这眩光光路,我觉得还挺好看的,出了老镜头经常出的彩虹斑。


20mm:

F2.8


F22

广角端,同上……由于景别因素,造成了眩光比较小的错觉,没错,是错觉,实际上该有眩光还是有……

综上,虽然现在的标准对这枚老镜头来讲比较苛刻,然而,20-35的抗眩光水平还真是辣鸡!!!


不过在试玩中我发现,20-35和隔壁的佳能16-35F2.8差不多,都是非常容易出现星芒的镜头,于是我拍了一张星芒照:


然而星芒太抢镜了不是么……


本来觉得20-35有一片精密研磨非球面镜片,会在点像还原能力上有些突破,然而眩光却打消了我进行近景夜拍的念头:眩光都眩成一坨屎了,暂时不聊点像还原能力也罢!


于是我接下来进行了城市风景与夜拍的试玩环节:

城市风景片:20mm ISO400 F14 快门:50


丢后期前后对比图:


其实通过放大观察,我发现至少20-35有个优点,就是小光圈下中央成像还是很棒的,要解析有解析,要锐度有锐度,不过它的边缘画质,真是葬送了它“钻广角”的名号……


夜景:三张接片


可以看到星芒还是很犀利的,不过,更让人在意的是比较糟糕的抗眩光效果,现在可以明显的发现整个画面比较“脏”,眩光带来的小圆光斑污染了本该是黑色的夜空。

我们再举个例子,24G的城市夜景接片:


这一张左侧有一个非常大的点光源,然而画面非常干净,并没有一丝一毫的眩光产生。

20-35真是廉颇老矣啊……


我还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测试了不同光圈下星芒的不同,做成了GIF,看起来比较直观:

20mm

可以看到F2.8就有微弱的星芒,F4星芒就很明显,然而随着光圈的缩小,星芒也更尖锐更长,而且还会“转圈”?!这也是我头一次发现……


附:更多的样片供参考



结束语:

尼康AF20-35 F2.8 IF D 这枚镜头只能在胶片时代称王称霸,到了数码时代则暴露出诸如边缘画质崩溃、焦外与画质无法兼得、眩光吃屎、最小对焦距离着急等问题。就让时光把它的故事留在过去,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换,科技在进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也许有一天,当科技足够进步,让20-35的这些缺陷都不再明显时,它会重新披挂备马,杀敌于无形,继续驰骋疆场,发挥自己的余热。

优势较小的体积与77mm滤镜;同时代最强画质·最强焦段的强强联手。

劣势严重落后的技术指标,外观容易受伤,如有损坏,非常难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