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和滥,谁更难治?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5-09-09

烂和滥,谁更难治?

东西的腐烂,人体的溃烂,官场的糜烂,整治起来虽然难,但只要肯下决心、肯用力气就会有一定的效果。何况各种烂往往带有明显性或局部性,而且人一接触就会感到刺眼刺鼻,反感者多。而滥,治起来就更难。因为它使人不容易很直接地摸到、看到、嗅到,有时还会使很多人跟着学样。

什么是滥?就是多余而无用(甚而有害)的东西太过剩,太超量。但是不治,必将误世误国、误人误事。中国的古代、前代,每一次由兴而亡,大都与各式各样的滥有关。那样的滥,所指的类别很多,粗略地统计一下就有:一,政滥,主要指官吏多如牛毛;二,财滥,主要指虽然大多数人都很穷困但少数“富贵之人”仍在抢夺和炫耀奢侈之物;三,文滥,主要指一种文化样式行时走俏之后,随之便出现了如蜂似蚁的依样画葫芦者;四,武滥,主要指越是在太平年代越会冒出成堆的武官、武将、武士、武人;五,教滥,主要指某种宗教或教派一经被皇帝或官方推崇,很多人也都会一窝蜂地成了该教的信徒。

上述的滥在种类上若是细说起来仍很多,只因为那是古代、前代的事就不去多说了,这里只说近时的滥。几十年前的革命口号滥、豪言壮语滥以及大字报滥、大批判滥也不再提了,只说当前的滥。

当前的某些滥,种类也颇为繁多。粗粗统计起来就有:物质滥、精神滥、经济滥、政治滥、文化滥、艺术滥以及能人滥、名人滥等等。物质滥主要指生产出或制造出的奢物、伪物、赘物、废物太多太多了,上至万元、十万元一枚的首饰,下至几百元、上千元的一条内裤,都成了市场上的热销之物。还有在拍卖市场上竞拍的一块石头,一件生锈的古物,都不惜悬以高价。其实,那些东西中不乏废物!以此来显示中国的物质财富大大“腾飞”,自欺欺人而已。

精神滥不仅指精神荒芜,更指有关精神的种种表演大盛行。这样的人虽然什么像样的高尚精神也没有,却能时时摆出“精神问题专家”的架子。

经济滥主要指虚假的广告、商标、合同、签约铺天盖地,而恪守诚信者少。

政治滥主要指官衔滥,官话滥,官腔滥,以及会议上的空话滥、大话滥等等。

文化滥主要指貌似博学多知而卓识却近于零,把文场当成表演场、叫卖场。

艺术滥主要指将艺术弄得与胡闹没有区别。有人卖俗,将胡喊、乱跳、野唱、疯耍当成艺术。有人卖雅,把模仿几首外文歌曲、朗诵几首古诗(尽管常常唱错或读错)也装成贵族的样子。

能人滥主要指弄不清以下几种区别,如人员、人才、人士、人物的区别。从事某业的人仅仅合格只能叫人员,破格的才叫人才,有真实名望的人才叫人士,在社会上或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才叫人物。但眼下的不少“能人”,连合格人员的级别都未必达到,却自称人才,甚而强行膨胀为著名的人士、人物,岂能不滥?

最后说说名人滥。当前是一两天就能产生一个或一堆名人的时代,那些名人又大都不懂得名气、名声、名望的区别。名气大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出现次数多而已,此外不说明什么。名声则有美名与恶名之分,干丑事也可以出名,那样的出名又有什么价值?而名望则是指德才的兼备,是知和行的总和。这样的名人越来越少,而名气大、名声响的人越来越多,是名人滥的主要标志。

中国已经是名片大国,名片上大都标注着各式各样的衔,如官衔、职衔、学衔、名衔以及闲衔、虚衔等等。眼下中国的有衔之人,总量加在一起足可抵得上某个中小国家的人口总和。衔滥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泡沫化现象的加剧。

治滥之所以比治烂的难度更大,因为滥已近于流行化、时尚化。但是无论多难,也必须下决心去治,因为滥是一种危机,是一种祸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