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每一次纠结和拉扯中成长

 花开dfdfdfddf 2015-09-09
一、接纳此时此刻正在纠结的自己
 
在心理咨询中,会遇到因为无法作出选择而前来咨询的来访者。他们在做咨询之前往往为了某一个选择已经纠结了很长时间。

有一个来访者,22岁的姑娘,她学习的是英语专业,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就职,刚开始她做的工作更偏向于课程营销。她不喜欢也不擅长销售,而且这个岗位每一个月都有销售指标,令她倍感压力,非常想离职,和上级沟通之后,进行了单位内部岗位更换,她转了行政。但是,她对行政工作也不满意,觉得工作内容很乏味,她真正想做的事情是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但是她没有教师资格证,家长们也因她的年轻不信任她的上课能力和英语水平。在这个行政岗位上继续干下去吧,她觉得很不满意,不是自己想要的,离职吧,她担心离职后自己没有能力找到想要的工作,同时失去目前行政工作的稳定和轻松。就这样,她为了要不要离职纠结了一年多,还是无法作出选择,每天都很郁闷。她说,非常讨厌自己纠结、拧巴的状态。
 
还有一些来访者会面临其他一些选择困难,比如:
 
即将大学毕业了,是选择参加工作、考研还是考公务员?
 
谈恋爱了,一个是刻骨铭心的初恋,分开几年后又来求复合;一个是谈了一年多恋爱,情感稳定的现任男朋友;选择哪一个?或者一个是家庭条件较好,工作能力又强,但是没有共同话题的土豪,一个是有很多共同话题,聊得到一块,但是挣钱太少的文艺青年,选择哪一个?
 
与TA恋爱多年,亲密关系还不错,但是要不要结婚呢?一边是安稳,一边是自由,选择哪一个?
 
31、2岁刚结婚不久,是先拼几年事业,再生孩子,还是先生孩子,生完之后再重回职场奋斗?
 
35、6岁已婚多年,婚姻一直不幸福,夫妻感情淡漠,没有性生活,除了事务性谈话,连一句话都不愿意和对方多讲,但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要不要选择离婚?
……
 
这些因选择困难前来的咨询者会有一个错觉,觉得其他人都能很快做出自己生活的选择,全世界就数自己最纠结,最痛苦,因此,容易陷入自感无能和自我厌恶的泥潭中,其实真相是:这些选择题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令其纠结痛苦,无法轻易作出选择,只是有的人纠结的时间长一些,有的人纠结的时间短一些,有的人厌恶正在纠结的自己,有的人则接纳正在纠结的自己。
 
以我自己为例,大学时,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从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起,我开始纠结要不要上一个一年的培训班,考个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然后转行做心理咨询,为此纠结了一年,最后才做了决定。我并没有因为纠结而讨厌自己,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在我看来,对很多事情纠结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当事者需要时间去对选择,以及选择的后果进行梳理和评估,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深入的认识。所以,当一个人因选择而纠结时最好能够接纳此时此刻正在纠结的自己,同时提升自己对作出选择前的那种不确定感的承受力。
 
不过,生活中很多事情要作选择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允许你纠结,比如高考后填报志愿,就三天时间,需要你快速作出选择;面试后拿到两个offer,去哪一家单位需要你一个星期后作出选择;已婚的30岁女性,意外怀孕了,孩子是生还是不生,也要抓紧时间作出选择……

想想人生这么多事情都需要你作出选择,真烦啊!唉,做人真不容易呢!
 
选择从来不是容易的事,而我们的人生又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人生选择多又难,是不是可以接受那个不怎么会做选择,纠结、拧巴的自己?然后愿意给自己时间去努力学习如何作出选择。
 

二、为什么我们无法作出选择?
 
小到去哪家餐馆吃饭,点哪一道菜,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约会,大到找工作,找伴侣,结婚还是不结婚,生还是不生孩子,为何你总是难以作出选择呢?是什么阻碍了你作出决定?
 
1、害怕和逃避选择
 
很多人无法做出选择的原因是逃避选择。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给我写信说:“又面临着选择,我最讨厌选择,但又深知人生就是选择的,可我总是选择逃避”。一个婚姻崩溃的女性来访者曾告诉我:“婚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了,我知道我必须要做选择,但是我很害怕,一直逃避,拖了又拖。”选择是痛苦的,逃避选择只能换来短暂的心理安慰,并不能换来长期的幸福和安宁,最终还要自食逃避选择的恶果。
 
《奥秘心理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通常情况下,人总是设法逃避他对自己的演化所担负的责任,逃避自由选择的责任。他对自由有一种巨大的恐惧。当你做奴隶的时候,你的生活责任从来不是你的;别人为此负责。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受奴役也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没有负担。就这一点而言,受奴役也是一种自由:免于有意识的选择的自由。”
 
有选择代表着一个人有自由,有自由也代表着有责任,但有的人会逃避自由选择的责任。他对选择的自由怀有恐惧,究其原因是害怕承担责任,因为自由和责任相辅相成。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选择的勇气。
 
选择是一个人把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上,自己选择,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很多人不去选择,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上,是希望别人替他选择,为他的选择负责或者让问题自然解决。
 
一个人越是逃避选择,就越无法做出选择,越无法做出选择,他就越逃避选择,然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害怕和逃避的心理往往会阻碍我们作出选择。直面选择,不逃避,不退缩,我们才能作出选择。
 
2、缺乏作出选择的能力
 
每当遇到因选择困难特别纠结和痛苦的来访者,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从小到大,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
 
他们的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从小到大,没有自己做过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父母为自己做的。
 
这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和悲哀。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你什么都不要想,不要管,只要好好努力学习就好了,你上什么兴趣班,念什么学校,在哪个城市求学,学习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和生活,和谁相亲和结婚……我们为你安排好一切,你只要且必须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安排好的方式生活。
 
这样的“教育”称不上是真的教育,而是包办和控制,接受这样的“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安排和选择生活的能力,也丧失一种对生活、生命的热情和主动性。他们的内心能量很弱,很被动,常常感觉不到为自己在活着,而是像提线木偶般为父母,为别人的目光活着,心很累,很压抑但又很无力。相比自主选择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自己选择的狭隘环境中,更倾向于听命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说,父母的包办不仅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更剥夺的是他们的生命能量。包办型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们在非常小的时候就有独立和自主的愿望了。当我们1岁学走路时,就开始探索外部世界了,就能够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件事情。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父母对孩子的自主行为没有过多的限制,不是以“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或者“你做不好这个,做不好那个,我们来帮你做”这样的打击方式,而是积极鼓励的方式,孩子就有一种主动和自主的品性,会为自己做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做选择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能够通过一次次的选择训练获得。从小被父母安排着长大的人,被剥夺了这一训练的机会,从而丧失了独立选择的能力,面对选择时,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怎样做。所以,当后来需要他们自己做选择时,他们会感到痛苦万分,根本无法独立思考,为自己做选择,甚至愿意放弃自己选择的自由,放弃在自己的生命中做主的权利,希望父母、伴侣、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为自己做主。
 
那些能够为自己作出选择的成年人,大多是因为从小就开始参与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课题中去。他们在幼儿园里和谁玩,每天上学前穿怎样的衣服,留怎样的发型,要不要上课外辅导班,看什么课外书,听怎样的音乐……大多可以自己选择,父母比较尊重他们的选择,没有太多干涉和强加。
 
我看到,父母帮忙成年的孩子找工作、帮忙安排相亲对象、帮忙买房结婚、婚后父母为其做饭、洗衣、带娃这样的现象在这个时代盛行,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人格不独立,彼此依赖共生,成年的孩子依赖父母的照顾,父母依赖于孩子接受这一照顾,从中获得心理满足。
 
老实讲,我觉得中国当下具备独立自主精神,能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幸福的年轻人非常之少,而且这部分人大都不是父母或者学校教育出来的,而是父母和学校祸害他们祸害得比较少一些,对他们控制和包办比较少一些,让他们有机会去发展自己而已。

3、 追求一个完美的解,不接纳不完美,不接纳失去
 
很多人无法作出选择的原因是在苦苦追求一个完美的选择,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万无一失的,能保证是百分之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选择。有所得必有所失,每一个“是”的背面是个“否”,这是选择的本质。鱼与熊掌常常不可兼得。如果你非要追求一个绝对完美的选择,就相当于缘木求鱼。
 
一个来访者,已婚的27岁的女性,她为意外怀孕后生还是不生的问题纠结了两个月,当时她正准备转行,对她而言,生和不生的利弊她都特别清楚,自我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就是无法做出一个选择,因为她其实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既能怀孕生子,同时自己的时间精力都不会被生孩子这事占据,人依然美丽如初,还可以顺利转行,全身心地投入新生活新工作中,顺便还能考个研,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呢?可是完全不切实际啊。
 
很多人难以作出选择正是如她一样,有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愿望,追求完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放弃和承担,结果迟迟作不出选择,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道出了所有选择者的艰难和挑战: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选择是失去和拥有并存的勇敢者游戏。你站在选择的岔路口,面前有两条甚至更多条的路,你选择其中某一条的时候,就失去了走其他条路的可能性。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现实。
 

4、害怕选错,害怕遗憾和后悔
 
这一点与前面一点有一定相关性。当我们选择了道路A,放弃了道路B、C、D会担心和不安,因为我们不知道做了这个选择之后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会怀疑,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吗?如果选择B/C/D会不会更好呢?如果选错了,我会后悔吗?如果我后悔了,可世上又没有后悔药,到那时我怎么办?
 
当我们在两个选择之间徘徊犹豫之际,正说明这两个选择没有哪一个就是比另一个更好,它们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苦与乐罢了。我们很多人会高估或者放大选错之后的后果,觉得自己选错之后,人生就完了,于是特别担心自己会选错了。我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选错了,选了一个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会展专业,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人生因此就完蛋了。和我有一样经历和体会的人有很多,我相信他们的人生也没有因这一次错误的选择就被毁掉。
 
其实,大多数时候,你的人生真的不会仅被一次错误的选择毁掉,除非你在选错之后放弃了努力,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25岁女性曾写信给我,说家里的母亲近年来身体不太好,她一直纠结着要不要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老家是一个宜居的南方小镇,回去可以享受生活,照顾父母,但是缺乏北京的工作机会和文艺活动,这两个部分都是她非常喜欢的。
是在一线城市继续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在回到家乡小镇陪伴家人,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她纠结了很久,每次下好决心,下个月要离开北京,然后她就开始害怕:哎呀,我为了父母,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以后后悔,怨恨父母怎么办?然后改变选择,继续留在北京生活,她也会恐惧:哎呀,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他们老了,我不陪伴在他们身边,我是不是不孝?以后我想起这事会不会心怀遗憾?于是,她又改变了选择。她总是看到自己选择中负性的一面,这会动摇她作出的任何一个选择。
 
我让她多看看自己作出选择之后,她“得到”的那个部分,如果那个部分失去了,她会有怎样的感受。两个选择中各自都有“得到”的部分,失去哪一个她更痛苦。最后,她做出了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因为相比于背负不孝的痛苦,不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的痛苦更让她难以承受。
 
没有哪一个选择落实之后,可以保证我们不后悔,除非你因为做了这个选择,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感觉这个生活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是分手,还是继续?你选择了分手,后来你遇到了合适又有爱的真命天子,从此幸福的在一起,你会觉得自己当初的分手无比正确,如果你一直单身,常常想起前任对你的好,事业发展又不顺利,你便会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大错特错。
 
如果你对自己想要的不是很清楚很坚定,你怎么选都会觉得自己以后会后悔。如果你做决定之后,生活得不好,也容易否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会后悔常常取决于你后来的生活如何,所以为了让我们自己不后悔,作出选择之后,我们应当沿着自己的选择努力将生活过得更好。
 
有一个来访者,跟我分享了她一个朋友做决定的状态:“我这个朋友,做决定的时候也会认真考虑,但是不会考虑太久,她做了决定之后,为了避免后悔反复的情况,会很快做出相应的行动来敲实了自己的选择。会给自己各种洗脑,找理由让自己坚定自己的选择。这是我俩最大的不同,我做了决定会容易反复,后悔,但是她不会,她会努力让自己的选择变成确定的,并且努力把这个选择走好。”
 
电影《非诚勿扰2》里有句台词:“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放到生活的很多选择上也是如此,怎么选都有可能是错了,因为没有哪一个选择是最好的选择,一旦我们做了选择就要相信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行动和努力,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

 5、被负面情绪淹没,失去了深度思考力
 
有一个来访者,跟丈夫相亲认识,异地恋,迫于父母催婚压力,总共才见了三次面,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多,感情也未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就结婚了(这婚结得多草率啊,但是这绝对不是个例)。婚后,她辞了原来的工作,来到丈夫所在的城市生活,新婚之夜的第一次洞房便怀孕了,怀孕期间两个人经常发生矛盾和争吵,这期间她还没找到新工作。
 
和我咨询的过程中,她倾诉自己和丈夫两个人如何如何不合适,丈夫如何如何对她不好,缺乏爱意,她的生活多么痛苦,如何迫切地想离婚很久了,她问我,她要不要离婚?
 
我问了她一些问题:如果离婚,打算什么时候离婚?是将孩子现在流产掉,然后离婚?还是生下来之后离婚?如果生下来离婚,要不要孩子的抚养权?你自己有存款吗?没有工作,离婚后你靠什么生活?你目前婚姻的状况是否有和父母讨论过?你之前会迫于父母的压力结婚,如果现在你父母反对你离婚,你敢不顾家人的反对而离婚吗?
 
这些问题她一个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是她没有做选择时评估利弊得失的思维方式吗?并非如此,而是她的负面情绪如洪水一般将自己的理智淹没了,让她无法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纠结仅仅是停留表面,比如一个人一直在“我要,还是不要辞职”上挣扎,而不去思考我为什么想辞职,我辞职之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我想要怎样的新工作,我获得新工作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等问题,那他的纠结便没有意义和浪费时间。
 
在咨询中,我遇到不少人因为被负面的情绪淹没了,无法理智、深入地思考自己要作出的选择,变得很纠结且纠结得没有营养。不要在情绪冲动下做选择,原因是带着很多的情绪,你纠结了半天可能都做不出选择,或者做出的选择极可能不正确,不是你想要的,以后会让你后悔。
 
当你陷入负面情绪时,要做的不是选择,更不应匆忙做决定,而是疏泄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好情绪,让理智回归,再做选择。
 

6、不以自我为轴心的生活,到处问意见
 
有一个朋友说自己选择困难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她的妈妈是怎么影响她的呢?每当遇到一个选择的时候,她妈妈喜好集思广益,比如当她还是一个高中生时,就读的学校有很多人出国留学,她问妈妈自己该不该出国读书,她妈妈就把这个选择题拿去询问自己所有的亲戚,甚至好几年都未联系的亲戚都会被她妈妈征求意见,还有她从小到大的老师、邻居。如果“大家都觉得出国读书好”,妈妈就让她出国;如果“大家都觉得出国读书不好”,妈妈就不让她出国。
 
等到她自己想生二胎时,她跟当年的妈妈一样,到处问意见,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微博、微信上的网友她都问个遍:“要不要生二胎啊?你说生二胎好吗?”这些人里面有的人连一次恋爱都没谈过,也从没想过生孩子的问题,她也要去征求别人的想法。她还把问题发到朋友圈里,收集大家的意见,以便于自己做决定。
 
如果一个人自己没主见,集思广益的结果是什么呢?浪费时间,迟迟无法作出选择不说,也容易被别人左右,做出一个错误的或者令自己后悔的选择。
 
很多人作选择时,太考虑别人的看法和意见,父母会怎么看,同学、同事、朋友们会怎么想,唯独不问问自己:我自己是怎么看怎么想?若自己没有主见,到处问别人意见,会严重阻碍你作出选择。这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给出的意见,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对你的认识和了解,而是自己的主观判断。你问他们意见,可能还没有问路边摆摊卜卦的人给你的意见靠谱。
 
一些丈夫有外遇的女性,与我做咨询,总是问我:我丈夫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出轨,第三者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破坏别人的婚姻啊,别人知道这个事情会怎么想,你说,我要不要离婚啊,我问过自己的朋友,我的朋友他们是怎么怎么说的,如果我离婚了,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啊……我则要不断地把问题重新拉回她自己身上:面对丈夫的外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丈夫还有爱吗?你还想和他重归于好吗?你想不想离婚?原因是什么?……当她开始直面这些问题时,她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才增多,才能为自己做出选择。
 
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判断,且必须自己做主,因为你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生活也是你自己在过,而不是别人在过你的日子。不关注自己的感受,不以自我为轴心地生活,往往导致自己的感受很痛苦又只能自作自受。
 
一个以他人为轴心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处处以他人的意见、标准和价值观要求自己,拼命迎合他人,会把自己搞得很累,甚至会把自己变成受害者,觉得都是别人害自己这么痛苦。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完全没有自我,只有别人,刚开始也许他还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间一久,他们连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无法做出自己生活的决定,凡事听别人的,却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决策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人生课题,我们难以作出选择的原因有很多,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分享,有些部分并不是很严谨或者有一些重叠,比如自己没主见,到处问意见,完美主义等也可以算在欠缺做选择的能力这一主题上。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分享,可以让大家在选择这个议题上进行积极和发散性的思考,思考如何从阻碍自己做选择的因素中找到让自己更好地作出选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同时看一看自己做选择的方式和状态,从而更多更深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在选择的左右为难中突围前进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的纠结和拉扯中成长的。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个你成长的契机,也是确立你是谁,你要如何活出你自己,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利弊得失是怎样排序的一个过程。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了解和确立自我的机会。你的命运和人生也正是由一次次的选择缓慢造就的。不去选择,就等于放弃了自我和仅有一次的人生。所以,请不要逃避选择,一直原地踏步地纠结,而是勇敢地直面选择,直面选择的痛苦,然后带领自己去往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


鹦鹉螺第二十期成长团体活动,仅剩两个名额,欢迎上海的童鞋报名参加!
http://www.douban.com/event/25126320/


声明:本文系作者meiya原创,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微信公众号,文末附上作者简介即可。

---------------------------------------
meiya,畅销书作者,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咨询与团体带领时间超过600小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