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费阅读学术探讨:三阴三阳与三胚层 三胚层全文-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8期期刊连载-中医园

 一元堂中医张 2015-09-09

  手阳明大肠腑与手太阴肺,有经脉相互络属,故相为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六腑之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实而不能满,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物下传于肠,则肠实而胃虚,虚实交替,腑气得以通顺,肠胃中糟粕方能及时排出体外而不滞留。然而,大肠之传化物,排糟粕,又须依赖肺气的降顺、脾气的布津和胃气的降浊。可见,只有阳明、太阴相济为用,才可完成水谷的收纳、腐熟、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水谷代谢正常,水谷精微就能奉养周身,化生气血,于是《素问·血气形志篇》就有了“阳明常多气多血”的说法。[4]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的尖端,沿食指桡侧向上,出第一、二掌骨间,进入两筋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峰部前边,上出于肩胛上,与诸阳经交会于颈部大椎。向下入缺盆络肺,通过横膈,会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通过面颊,入下齿缝中,回转过来绕至上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5]

  手太阴肺经,从中焦胃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返回循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再从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行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之前,下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沿鱼际边缘,出大拇指的末端。它的支脉,从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5]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旁的迎香穴,交会于鼻根中,旁边交会足太阳经,下沿鼻外侧,入上齿缝中,回出来环绕口唇,下交于承浆穴处,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颊车上至耳前,通过客主人穴,经颧弓上,沿发际,至额颅部;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至人迎穴,沿喉咙入缺盆,通过横膈,属于胃,络于脾。它另有一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至乳房的内侧,再向下挟脐,进入毛际两旁气街部;另一支脉,从胃下口,下循腹里,至气街与直行的经脉相会合,由此下行经髀关,至伏兔部,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前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另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它的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入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5]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大趾内侧的赤白肉际,经过核骨,上行至内踝前边,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方,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膝股内侧的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过横膈,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并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又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5]

  1.3.3 内胚层与阳明太阴的对应关系消化系统: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所络属。呼吸系统:手太阴肺经所络属。尿道上皮:足阳明胃经分支所绕行部位。甲状腺等腺体上皮:手足阳明经在头面部所行之分支。中耳系统:足阳明经在颅内所绕行部位。

  2 结语

  综上所列种种三阴三阳与三胚层之间的联系,可谓是国内首次提出。之前曾有学者提出“中医五脏实质是三胚层”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觉得“五”脏与“三”胚层无法有着明显的界定,但它仍有着其合理可借鉴的一面。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三胚层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关系,但独阴无阳,与中医基础理论所提的“阴平阳秘”、“阴阳调和”的大原则并不相符合。

  那么,三阴三阳和人体十二经络究竟有着何种的联系?它们只是名字上的一种单纯命名吗?王伯章教授说这是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提出的“以气命名,以名命处”的“标本中气学说”,而且“人体十二经络是三阴三阳在人体的投射”。太阳、阳明、少阳是人体的三阳,它们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阳气的多少,太阳最多,为三阳,阳明次之,为二阳,少阳最少,为阳气初生之一阳也。而就人体组织胚胎发育的过程而言,最早出现的是外胚层和内胚层,最后出现的才是中胚层。为什么最后出现的是中胚层?至今仍无明确的解释,但如果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的话,就可以说得通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阳气最少,所以,中胚层到了最后,当太阳的外胚层和阳明的内胚层都发育到了一定程度后,才产生足够的阳气供中胚层出现。而且,对于纠缠了分子生物学界多年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也可以有个初步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基因的活动状况的,也就是说,是什么因素(包括细胞内的和细胞外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选择性地使某些基因活动和使某些基因不活动的?如果说现代医学还在汲汲寻求着答案的话,那么,我们就用中医传统理论来解释吧,那就是阳气——即所谓的能量,基因自身所蕴含的能量的多少和性质(阴?阳?或者可以说是负?正?)的不同而导致了它们的活动能力的不同,从而在不同的时间分化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为世界之原始, 二,即为阴和阳。只有当阴阳调和、阴阳交融,世界才会有万物的化生。就像电场和磁场有正就有负一样,与天地同为一体的人体就有阳也有阴,所以阴阳是不能分离的。

  虽说,三阴三阳和三胚层的分化在某种意义上有着惊人的相同联系,但是,在这各个胚层里,哪部分属阴,哪部分属阳,还有待继续研究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是国内医学界里喊了很多年的口号,而如何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到现在,我们都仍在不停地摸索中。临床上的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进展,而理论上的结合,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各种条件上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方法。而我们,都会继续努力地在这条道路上不停地摸索,而终有一天,当我们能够真正从理论上也做到了中西医结合时,必将可以把祖国的传统医学推向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 第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06.

  [2] 成令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0.

  [3] 熊曼琪. 伤寒学, 第1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7.

  [4] 梅国强. 伤寒论讲义,第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5] 孙国杰. 针灸学,第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