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编剧:小说与电影中的意识流

 宏泽资料库 2015-09-10
点击上方“追梦编剧人”可以订阅哦!



“意识流”是电影和小说所共有的一种用来描绘思维状态的技巧——虽然它起源于后者并且更多地用于后者。这一技巧运用在这两种独立的表现手段中,由于方式不同,所以可使我们更深人地了解小说与电影的区别,因而,这也正是本章的命题。

  “意识流”这一术语不是来自文学,而是来自心理学,它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为了描绘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性质而创造的一个词。根据詹姆士的说法,“意识……并不是一段段地出现的。象‘链条’或‘环节’这样的词都不适合于用来表现它的原始状态。它不是联接起来的,而是流动的。因此把它比作‘河流’或‘统水’倒是十分自然的。”然而不论詹姆士的比喻是多么贴切,它也只能使我们对意识有一个摸糊的理解,因此我们现在有必要研究一下那统称为“意识”的过程和成分,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理解这一概念。


  意识可以说是当我们清醒时发生的一切思维过程;另一方面,梦作为我们的意识,则是当我们入睡时直接意识到或能够直接意识到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中有一些是回忆、想象或幻想、感觉—包括视与听—以及有关文字、数字和空间方面的推理。但是,既然大部分的文化都是以言语为基础的,因此,最常和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言语表现出来的思想,所以下面的讨论将侧重于意识的言语方面—但愿读者不要以为本文作者对其中某一方面有什么偏颇。


  构成意识的不仅有不同的过程,而且这些过程还有不同的级,这一般称为“意识的级”。这些级的基本标谁是言语的句法和逻辑——并以规范的、文法正确的语言为意识的最高级,而句法混乱的思想、写作和话语为意识的最低级。换句话说,级的这一端(最高级)是统一,明晰和有条理的。而另一端(最低级)则是艰涩和紊乱的。在这两极之间的是打破句法、逻辑和条理的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但又是和修辞、象征以及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思维过程。


  因此,就言语思想而言,各级意识可以比作论文或小说写作的各个阶段:最基础的阶段只包括一些匆匆记下来的提示或印象,然后通过不断修改和加工,几易其稿,才成为一个思路清楚、合乎逻辑和条理分明的定稿。


  既然我们知道了意识的状态有质的差别,那么就让我们回到詹姆士关于“流水”的比喻上来,并看看有意识的思想素材是怎样在脑子里“流动”的。詹姆士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观察,他说在这一意识“流”回忆可以和幻想并列,清楚的思路可以和混乱的思路并列,感觉可以和反省并列。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意志和自由联想。前者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因为它指的是控制记忆、想象和反省的心理成分。“自由联想”这个术语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因为它所涉及的思维过程,我们很少意识到它的发生(虽然它可能是一种最经常发生的思维活动)一句话:“自由联想”就是思想中没有意识(有时叫做不由自主的思想)时的那种意识的流程。在这种思维状态中,各种思想迅速地在脑海里闪过,回忆、幻想、感觉等等以一种明显的任意的次序并列起来——我们说明显的任意,那是因为我们通常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思想以什么样的方法或逻辑相互联系起来,但是,不论多么微不足道,它们又是有联系的。


  因此意识流可以认为是两个重要的可变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两个因素在文学和电影中,长期以来一直是有效地描写思维活动的上要绊脚石。


来源:梦禾编剧圈


微信号:bjr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