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治理

 庸庸学馆 2015-09-10

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治理

作者:齐冬梅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988

新媒体使社会治理环境发生了重要改变,对于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机制,使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环境,同时发挥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新媒体对社会治理环境的影响。一是大众信息发布与传播增强了社会的透明度。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大众化,使社会环境日益公开透明。新媒体技术带来信息发布传播的便捷性、开放性和廉价性,人们只要在法律框架内,就可以运用手机等新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第一时间将所见所闻和观点意见发布到网上。而新媒体大众传播以及网络运营机构的利益驱动,又使百姓的所见所闻和观点意见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二是新媒体成为民意表达的平台。新媒体构成的新型公共领域日益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传统媒体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在实现公共领域向尽可能多的人开放这一点上无能为力,而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技术上的局限性,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开放、交互的意见表达空间。三是新媒体成为民意诉求的集散地与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畅通了信息传播扩散的渠道,避免了种种利益保护驱动下对于信息的封锁,使民意诉求能够通过新媒体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新媒体的隐匿性,消解了人们发表言论和看法的各种顾虑,每个人都能够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从而使各个方面的见解和意见关联起来,一些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可能与政治、经济及社会的重大议题结合起来。
  新媒体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一是新媒体舆论形成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新媒体提供的公众表达和交流平台以及新媒体社会舆论的放大机制,使民意能够聚合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政府决策进行干预,从而使民意在政府决策中得到体现。这种以新媒体舆论方式凸显的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对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决策必须由单纯的精英式决策向与公民协商共同进行决策的模式转化。另一方面,政府决策必须重视对于各个方面利益的考虑。二是对政务公开透明及有效性要求更高。新媒体大大提升了公众对于公权力监督的意愿与能力,这使得政务公开透明及有效性进一步被强调。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公开、透明并不意味着仅仅将政府部门职能、相关文件及政务活动新闻等简单化地在网站或者微博上公布,而是要本着真正与公众协商对话的态度,将关乎公众利益的政务信息、政务活动和相关政策等,以方便公众获取和解读的方式及时送达给公众,以便供社会和公众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政务公开透明及有效性的强调,要求政府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而这种转化是从理念到行动,从被动行为到主动行为,从临时性到常态性的转变。三是对政府治理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更高。由于新媒体使社会及公众对政府行为、公权使用的监督更加直接、便捷、广泛、深入、及时和精准。因此,政府一些部门的职能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很容易被聚集并放大为强大的社会舆论。这对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政府机构及工作人员履职的责任心和规范性,以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要避免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一是构建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要强调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性”是指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公布于众,而“有效性”是指政府不仅要公布信息,对于必要的信息还应主动推送给公众。及时和有效地进行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送达,不仅是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要求,而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政务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布与送达,才能为政府与公众协商共同管理社会创造条件。二是构建公众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公众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是否完善,决定着公众参与和影响社会治理决策过程及结果的机会,事关社会公平、公正。如果民众被排斥在社会治理决策进程之外,其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决定着政府与公众协商对话共同治理社会的有效性,事关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合作的成败。如果缺乏有效的公众表达与政府回应的有效机制,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共同治理社会难以落到实处。新媒体为构建公众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网站、微博和微信是公众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的重要平台,但目前这些平台上构建的公众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大部分其有效性还比较差,一些流于形式,甚至无法操作。更重要的是新媒体公众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中,将社会和公众意见纳入决策过程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构建信息化政民互动沟通机制。信息化政民互动沟通是通过信息化机制牵引政府实体机制运行的重要途径。政民互动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民众的诉求,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治理社会、为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政府网站、微博和微信等信息化政民互动沟通机制不仅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而且通过这种信息服务牵引政府实体机制的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