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讲义

 江山携手 2015-09-10
近体格律诗 讲义  三(2) 
第二节   近体诗格律 
 
说起近体诗,我们最早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七绝了。在我们半懂不懂的时候,往往就会写一些七言四句的东西,我们会毫无犹豫地把它叫做七绝。当我们真正的入门了,我们就会知道,学习近体诗是要从七律入手的。因为不论从格律、平仄、对仗、押韵、谋篇等方面,七律都能比较系统的体现出来。学好七律,才能为学习近体诗的其他体裁,乃至为古典诗词的所有体裁的认识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所谓“格律”无非就是“固定的法则”,当然,将“律”解为声律,也有道理。 
 
格律;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七律由七绝句重叠而来,其关系犹如哥哥牵其弟之手,内容虽然有别,但形式一样。只不过我们在四联的七律中,将首,尾两联不作对联看而已。在此节中,以讲七律为主,绝句以后再述。 
上节讲过,七律由四联组成。即;首联 颌联 颈联 尾联 
 
如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韵(首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韵(颌联)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韵(颈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韵(尾联) 
如果我们将颌联和颈联单独提出来看看;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韵(颌联)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韵(颈联) 
 
不难看出,它足以是篇好的律绝。 
 
又;七律是五律扩充而来。 
如; 
七律  春柳 
小溪水暖柳芽还 
老叟催牛茵草闲 
薄雾帐中闻笑语 
浓林深处觅红颜 
东风忽吹淡烟处 
燕子惊穿密叶间 
一只鹰筝银线拽 
新花恰似梦音环 
 
如果我们去掉每行的前两字,就成为了; 
水暖柳芽还 
催牛茵草闲 
帐中闻笑语 
深处觅红颜 
忽吹淡烟处 
惊穿密叶间 
鹰筝银线拽 
恰似梦音环 
 
简单地说,也就是去掉了副词,偏正词,,,等。就成为一首不错的五律。 
五言律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在五言诗当中,往往诗人是融入到情景之中,如诗中的“水暖柳芽还,催牛茵草闲”,都侧重于这样一种近乎客观的观照, 
而七言律诗则更强调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七言诗中,往往有一些词,表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评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评论,才凸现出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如以上例子的 小溪  老叟  薄雾 新花 等词。 
五言律诗要求精简,总希望追求空、虚的境界,但七言律诗则要平实许多。往往五言律诗中所不需要的成分,或者说必须被省略的成分,七言律诗中都要写出来,不仅写出来,而且是要被强调的对象: 
如; 
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如果我们去掉前两字看; 
绿水青山枉自多 
绿水强调了青山。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华佗强调了小虫   等等。 
在五言律诗中,常常需要紧缩掉连词、副词。而在七言律诗里,这些连词、副词本身就是诗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律的起  承  转  合;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如; 
风帘寂落月斜钩, 
窗罩樱花星倚楼。(起) 
移步怕惊春夜梦, 
低头喜嗅润花流。(承) 
荆桃满树织绒网, 
福岛盈檐垂绣球。(转) 
借纸书笺情尽诉, 
眺望春水泛沙洲。(合  也称结) 
 
第一种:七律分四联,分别安排任务: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 
如;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起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承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转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合 
 
这首诗的章法是一联一意,起承转合,脉络分明。第一联起,写的是公务之暇登临快阁。交代了人物痴儿、缘由没事干、地点快阁、时间晚上、天气晴朗时间应是 黄昏倚靠栏杆了。 
顺着情理,第二联承,写登楼所见的景色。 
是远景,用两句,扫描而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月分明……看来是比较晚了,有些初学者写远看景色,景色很清楚,然而却是雨夜所见,这就有违常理,须是 月分明的时候 才可能看见那么多景色 甚至高高飞过的雁阵都见。 
区区两句,把眼前的景色都囊括了,如果再写景色,可真多余了,赶紧刹车,转到别的话题去,大凡人登楼,是先望望周围的景色,然后就想想自己 
 
第三联转而感慨知音难觅,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已经逝去,所以自己只能如俞伯牙一般,终身不再古琴,现在能让自己感兴趣的,恐怕只有美酒了。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这里,从朱弦已绝 而想起俞伯牙钟子期,算是便宜了黄庭坚,要是娱乐一点,认为黄庭坚失恋了,未尝不可。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归 字。可见诗人想要离开当时的地方。白鸥盟,是告老还乡、隐居闲散的代表性字眼 
 
其实,快阁在江西,作者也是江西人,所谓万里归船,是夸张的说法。唉,诗嘛,要是理解成诗人的心灵世界离他原本的心愿已经很远很远,未尝不可。 
 
百度鸥盟: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 宋 陆游 《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海边钓石鸥盟远,松下棋声鹤梦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既改官,作《归兴》诗云:‘此去真为泛宅行,扁舟江上订鸥盟。’” 
 
第四联是合,点明题旨,也是诗人的想象,表达自己乘船归家,与白鸥为盟,忘掉机心的愿望。 
 
就是一些作者常讲是忘掉世俗 名利 之类 
世上争名斗利之类把这些 忘记世俗 名利浮云 的字眼入诗,会让整首诗失败。 
 
第二种写法: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如; 
《秋怀》  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生,(起) 
虚堂淅淅掩霜清。(承) 
黄花自与西风约, 
白发先从远客生。(烘托) 
吟似候虫秋更苦, 
梦和寒鹊夜频惊。(勾勒) 
何时石岭关头路,(转) 
一望家山眼暂明。(合) 
 
这首七律的章法是最容易学会的。诗以凉叶萧萧、雨声淅淅起兴,烘托诗人逢秋的愁绪。第一联完成了诗意的起承。(忍不住点出几个入声字:淅淅、约) 
 
第二联,写时光流逝:菊花仿佛是和秋风约好了一样,又像往年那般盛开,而我这个漂流远方的客人,却比别人先长出了白发。 
 
为什么说这联是烘托,而不像黄庭坚那样是承呢?黄庭坚用两句写景,已经很明白是承“登楼”写的;这里从庭院的雨声写到眼前黄花、自己白发同一联,则是烘托“虚堂淅淅掩霜清”的凄凉 
虚堂,就是家徒四壁,像我的蜗居那样,没钱没车只有租房,霜清,这雨一冷,自己心也冷了,怎样烘托这种凄惨心寒呢?菊花到了它的季节了,而我都白发了,我的季节要过去了!作者觉得光是白发对黄花还不过瘾,有再仔细地勾勒自己是怎么个苦法: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候虫秋更苦,候虫,比如蟋蟀吧,到了秋天,真的是一声不如一声,上气不接下气了。寒鹊夜频惊。鹊鸟儿大概经常噩梦,神经弱质,经常半夜醒来的。诗人懂得这个常识的,比如“明月别枝惊鹊”。月亮太亮了,鹊鸟也失眠。 
 
因此: 
黄花自与西风约, 
白发先从远客生。(烘托) 
吟似候虫秋更苦, 
梦和寒鹊夜频惊。(勾勒) 
 
就像画国画,烘托是淡墨,一笔过去,是一张荷叶。勾勒是干墨,细细勾勒,嘿,荷叶叶脉出来了。 
这就需要尾联 既要转 又要合 ,把主旨说出来 
何时石岭关头路,(转) 
一望家山眼暂明。(合) 
哦 看来是想家了 回头看 白发先从远客生。 看来离家很远 老了要落叶归根 
望到家乡 眼睛就明亮 这种思乡心情 真的很真切 
诗人缅怀故国,更想念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