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城的文化

 诸城郭氏图书馆 2015-09-10

 

                                    诸城的文化


        今天到抽时间到诸城的几个主要文化点走了一圈,有幸陪同我们的是当地的诸城市委副书记张洪全先生和杜副市长等,张书记非常博学,对诸城文化非常了解,他亲自当导游,陪我们走了三个地方:诸城博物馆广场,超然台和舜帝庙。

 诸城的文化



        诸城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新建的博物馆非常漂亮,诸城市境内有新石器时代至周文化遗址61处,汉代遗址200余处,故城遗址5座,可考的古墓葬180余座。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重点人物有虞舜、公冶长、苏轼、刘墉、张择端、赵明诚、丁耀亢等。

诸城的文化

诸城的文化

舜帝庙中原古诸冯村(舜帝故里)附近,旁边就是潍河、

诸城的文化

诸城的文化

诸城的文化



        舜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父系氏族社会晚期部落联盟首领。史传他仁义孝道,温良谦让,终因四岳推举,辅尧摄政。虞舜终于职守,深得民心,尧禅让帝位于他。《孟子·离娄篇》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名德皆自虞帝始”,“舜之德可谓至矣”,将天下名德“始”、“至”皆归于舜。清乾隆《诸城县志》载:“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诸城是虞舜的故乡,舜文化是诸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为充分挖掘、弘扬舜文化这一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诸城市于2004年全面启动大舜苑文化旅游景区建设。

 

        超然台是古密州的遗迹,是苏轼的杰作,苏轼在39岁时曾经在这里工作过2年多,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其弟苏辙为之起名“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这实际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诸城的文化

诸城的文化

超然台 


          超然台是诸城的著名古迹。它坐落在诸城古城北城墙偏西,台高10米左右,北面紧靠城墙,台面略呈梯形,前沿东西长28米,南北宽25米。台上分前后两院,前院中间有三间厅堂,明柱出厦,门悬横扁“慕贤亭”;后院有东西两庑,各三间,内置刻石;后堂三间,

诸城的文化

内有苏轼泥塑坐像,一手捧书,一手抚膝,神态文雅庄重,风度超然脱俗。
诸城的文化

这个砚洗是苏东坡用过的原物

 

诸城的文化

苏东坡在密州狩猎图,当时他是密州最高的官,所以非常得意。

        此台最初建于北魏,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任密州(治所诸城)知州时,于熙宁八年(1075)重修,复加栋宇,作为登眺之所,其弟苏辙(时为齐州[今济南]通判)为其取名“超然台”。苏辙深知兄长的性格和情感,还特地写了一篇《超然台赋》,夸其“高台凌空”。苏轼对此台名十分赞赏,亲自写了一篇散文《超然台记》。文中写道:“园之北,因城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超然乃超出尘世之意,而乐无知命、与世无争,是苏轼一生的处世态度,故而苏轼深爱此台名亦属必然。他在诸城写下的一些名篇中,每每提及超然台并津津乐道。他在《超然台记》中赞美说:“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他在政务之余,邀同僚,会朋友,欢聚台上,或远眺诸城名胜古迹,凭古吊今;或席地而坐,引吭高歌,抒发个人的情感;或挥毫泼墨,写下传唱千载的名篇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在熙宁九年中秋节登台赏月,欢饮达旦,大醉后一气呵成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的这首《望江南》,则用生花的妙笔,把诸城描绘得春光明媚、景色宜人。这些动人诗篇,都是其在台上所作,都是以台为依托的,可见苏轼爱台之深。
   

        苏轼是宋神宗熙宁七年冬由杭州调任密州的。他在密州期间,勤于政事,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称其为“苏青天”,尊其为“苏公”。苏轼离任后,密州百姓十分怀念他,便在台上建了苏公祠,塑了苏公像,增修了慕贤亭,成为诸城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后来,历代的文人名士,慕名前来登台凭吊,写下了诸多佳作名句,刻于石上存念,这就使超然台的景观更加丰富多采,成为作词赋诗的胜地。此台可惜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损毁,现遗迹不存。

 

        作为潍坊市十大旅游工程之一的诸城超然台恢复建设项目,于2007年开始在超然台原址恢复重建。苏轼在此台上留下了《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解放战争时期,超然台不幸毁于战火.我正好有一些苏东坡的手迹数码照片和文字资料,我将这些资料也赠给了苏东坡纪念馆和诸城领导。

 

 

        最后,诸城市张书记等着诸城的一个古板栗公园内请我们吃饭,并带我们游览了古板栗园。

 

        栗园乃至整个昌城镇区域曾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著名的“潍水之战”就发生于此。战争留下了全国少有的汉墓群落和潍河东岸大片荒沟滩涂。吕后七年,昌城设县,刘氏王公大兴土木,建造了昌王城,潍河东岸便成为昌王狩猎的天然林园。到了明代,潍河东岸乃“垦植家栗,渐成大行”。大清乾隆年间,栗园已达数千亩,为宰相刘墉、诸城首富王家巴山村王氏大财主所建。古老的栗园孕育了神奇瑰丽的板栗文化,园中既有凤凰送栗、恋人徇情、二郎堆山的传说,又有光阴寺、炳烛寺、天齐庙、歇马台遗迹,是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乐土。

 诸城的文化

公园内现尚存明清古树3600多棵,最古老的栗树名为“祖孙树”,树龄已有400多年。

诸城的文化


        另外还有老歪脖子树、宴官树、凤凰树、幸福树等古栗树,都是因其形似而被人们冠以其名,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向往。园内森林繁茂,百草葱茏,有木本植物80多种,草本植物12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园中候鸟成群,鸣叫声声,千回百转,绿树掩映着护栗红房、看瓜圆屋,恰如古人憧憬的世外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