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欧洲难民能来中国避难吗
2015-09-10 | 阅:  转:  |  分享 
  
欧洲难民能来中国避难吗?

分享:



导语:?近日,欧洲难民安置问题是全世界讨论的重点。很多欧洲国家已履行国际义务,开始接收难民。但有网友认为,中国也应该接收一些难民,为他们提供帮助。欧洲的难民能来中国避难吗?来了以后能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接收难民,中国一直在路上

国际法上对于难民的相关规定,有《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中国已经于1982年签署了这两个文件,出于承担国际义务,中国一直在接收难民。最近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5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指出,中国正在成为难民接收国。



在历次接收难民的事件中,中国也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最著名的就是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庇护。何凤山1937年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回忆录里记载,一个犹太青年,跑了40多个领馆,没有一个领馆肯给他签证,最后他找到了何凤山。中国使馆全力救助犹太人的消息被迅速传开后,领馆门前很快排起了长队。法西斯当局则以中国领事馆租用犹太人房子为由,硬将房子没收了。何凤山便自己出钱租用了一处小房子,继续给犹太人核发“救命签证”。下图为中国不同时期曾接收过的难民。





所以欧洲的难民是可以选择来中国避难的。但一般难民选择避难国家时,除了考虑该国政策,同时也要考虑距离远近等,所以欧洲国家目前承担了大部分的难民接收责任。我国的难民主要来自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越战争期间逃到中国的北越难民,大约有二十多万,其中大多数是华裔。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自愿返回母国,留下来的也已较好的融入当地社会。



来避难,需接受面试甄别

哪些人能够在中国申请难民庇护?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地区高级保护专员张有利介绍,任何非本国籍的人都可以申请,预约面试甄别。如何在中国申请难民资格,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需要甄别面试,是因为申请避难的并不全是难民。有些避难申请人是出于经济目的来到我国。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另外还有一些人申请难民资格是为了做生意、上学或者旅游,比如有的商人商务签证过期了没法延期,为了避免出境时被处罚,就来申请难民资格。这些人会利用网络搜索某时间某国发生了什么新闻事件,然后说自己在事件中受了袭击,以骗取难民身份。



“甄别面试一般由所在国政府负责。不过中国政府并未接管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来做。”张有利介绍。甄别面试的惯例是一对一,由难民署工作人员主持。面试内容主要围绕“你为什么离开你的国家”。问答都十分具体,一般持续两小时以上。难民署工作人员会根据各种情景、细节是否与当地情况相符来判断申请者回答的可信度,鉴定其是否真的符合难民标准。



至于如何认定,我国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依据的是国际标准。该定义是:基于一种可以证明成立的理由,由于种族、宗教、国籍、身为某一特定社会团体的成员、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而畏惧遭受迫害留并身在其本国之外,并由于这样的畏惧而不能或不愿意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一个无国籍的人,或国家灭亡的人,并由于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以外而现在不能、或由于上述畏惧而不愿意返回该国的人。



国际公约没有规定因为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人需被承认为“难民”。但联合国难民署的宋菁介绍说,相对于这一认定标准,国际社会目前通行的做法,已经将在战乱情况下逃离本国的民众认定为“难民”,“联合国难民署自然是执行最为广泛的标准。”



中国难以成为难民的第二故乡

难民可以向联合国难民署提出经济帮助的申请,难民署会对该难民的经济状况做评估,如果符合条件难民署会向难民提供经济帮助。目前,在中国大陆境内统一标准为每人每月1200元。



对于难民的永久解决方案,通常有三种——自愿遣返:一般是来源地局势好转,可申请由难民署帮助返乡;就地融合:即在申请难民身份的地方定居,成为该国公民;第三国安置:可申请去愿意接收难民、给他们国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等。



中国只是难民短暂的依靠,而不是长久的归宿。中国虽一直在履行国际义务,接收难民。但并没有建立起长期容留难民的机制,所以对留在我国的难民来说,很多需求是无法满足的,比如就业、教育等。难民们都没有在中国工作的权利,因为这种身份不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所列范围内。



我国能找到的关于难民的法律规定只有1982年宪法第32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还有2013年7月生效的《出境入境管理法》第46条的规定:避难申请人可以凭临时身份证明在中国停留;已被认定的难民,可凭难民身份证件在中国停留居留。



中国虽持续地履行着接收难民的义务,但相关的机构、政策、法规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例如一个大国为什么没有自己负责难民甄别和安置的机构;来到中国的难民几乎显有法律保护,政策依靠;在中国学习的难民儿童无法参加高考,因为没有公民身份。援助难民,除了接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往期回顾



献花(0)
+1
(本文系雅神藏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