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让教师节沾染上了“铜臭味”?

 林中飞WZL 2015-09-10


提要:教师节又到了,但是家长和老师们却因“送礼、收礼”陷入了头疼的两难境地。而关于“教师节该不该送礼”、“应该怎么送礼”的话题也再掀高潮。

  教师节又到了,但是家长和老师们却因“送礼、收礼”陷入了头疼的两难境地。而关于“教师节该不该送礼”、“应该怎么送礼”的话题也再掀高潮。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也曾将教师作为批驳的对象进行了口诛笔伐。然而从怪相的社会风气角度来说,笔者其实也是承认有教师“被腐败”现象存在的。特别是在“送礼”歪风已成社会诟病的大背景下,教师有时候也是很纠结很受伤的!


  从现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来说,尽管部分地方的教师收入没有私企老板和部分干部的高,但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教师工资水平还是可以的,生活质量是有保障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地区,教师的工资是要比一般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员工高出许多的。基本上算是一种最幸福的最让人艳羡的职业。因此对于那种既伤感情又伤形象的家长之“礼”,完全改变不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有教师称,很多人为了退还或者拒绝家长的礼物伤透了脑筋,“如果拒绝,有些家长甚至习惯性地产生'这个老师不好伺候,嫌少啊’这样的想法。让孩子捎回去?家长们这样做都极力避免让孩子知道,有些时候很无奈”。——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看着父母如何讨好自己尊敬的老师时,无形中也会建立起凡事要通过送礼来搞好关系的观念,对其今后的成长和社会文明的建设都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所以,面对小学生“想当一名贪官”的童言无忌,不少教师陷入了无尽的烦恼当中。


  其实,很多家长给教师送礼,根本不是在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初衷实则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家的孩子,让孩子坐在更好的位置听课,或在班上担任个“一官半职”。而他们却忘却了“滥则成灾”的道理。试想,当送礼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家长都争着比着给老师送礼的时候,老师还会整天惦记要照顾哪个学生吗?况且,孩子的成绩也不是因为送礼就会提高的,反而会使学生滋生不良情绪,贬低教师人格,如此两败俱伤的不益之举,岂能不让教育很受伤?


  尊师重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拜谢师恩,于古于今都在正常不过。只是,现在一些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的做法,实在是误读了拜谢师恩的文化内涵。既然家长送了礼,老师也不会对孩子另眼相看;那么教师节那些沾染了许多“铜臭味”礼物,是不是也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呢?!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李吉明

编辑:李媛荣  

主编:颜 陈



————#########——————#########——————#########——————

附一:       老师拒收红包说“不用客气,来日方长”有深意?





  开学伊始,就迎来了中国第三十一个教师节。这样的日子里,说起老师,你是怀着满满的感恩和祝福,还是有说不出口的心思纠结?


  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在新班主任家访时塞红包被拒。老师推挡中说的一句“不用客气,来日方长”,让家长愈思量愈纠结,前两天终于忍不住上网请教:“这究竟是意味着让我以后再找机会单独送上礼物?还是老师安慰我,觉得红包完全没有必要?”讨论无结果,话题却火速传遍朋友圈。教师节前,许多微信群中转发的老师“拒礼”短信,也让很多家长焦虑症发作。


  也在这几天,一则“最美女老师”的图片消息在网上流传。照片上,吉林市的一位高中女教师一边打着吊瓶一边给学生讲课,引来了网友们的赞叹,也引来了对教师健康、待遇和学校管理的种种担忧和议论。


  很想知道,在这样的新闻面前,你会站在哪一边——是认同“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时发现身边的“最美教师”而心怀景仰,还是在心底里一边费尽心思想着如何送红包,一边对这个群体生出鄙薄不齿、畏而不敬更不信的情绪?


  太过重视人生的竞争与成功,是不少国人无比看重教育的原因——以相当功利的方式。有关教育得失和孩子成长的新闻,总是很容易惹起整个社会巨大的情绪起伏。现实中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虽然不似医患之间那样紧张到冲突频发甚至染上血色,却也足够敏感和脆弱,经不起什么风险和考验:一个未送进红包的孩子上学后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家长便要猜疑老师给了别人照顾;怕因学生意外受伤惹麻烦担责任,学校就努力把孩子训成小绵羊,不许自由蹦跳……


  也许我们都该相信,有着相对良好教养、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会有在社会平均线之上的整体道德水准。近10多年来逐渐提高的教师待遇,以及越来越严格、规范的师德教育与纪律约束,也在不断地整顿和塑造着这个群体。他们中间,会有地震来临时慌乱夺门的“范跑跑”,也会有交通意外时推开学生牺牲自己的张丽莉;会有性侵孩子、克扣学生营养餐的败类,也会有放弃赚大钱机会、只为一声“老师好”和“桃李满天下”而兢兢业业几十年的教育家。


  我们也许不必见带病坚持上课的女教师,就狂赞“最美”,将单个个体拔高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的精神境界;却也不该在身边的老师拒绝红包后妄加猜疑,归结为自己送得还不够“专业”。这样物质化的“谢师”与揣度,其实是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不信任和伤害。


  要成就“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仅有每年一度的少数“园丁”获奖和“春蚕”精神倡扬是不够的;要培育问心无愧的职业自豪感,也不能有藏藏掖掖的红包授受,而要靠言传身教、引领一个个生命成长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恩与情、尊与敬。在这样的师与生、师与社会的关系中,不能缺少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了信任,赞美与祝福就失了真诚、只剩空洞,红包送不送,都要纠结。


  社会风气的净化,依赖制度建设,也需要所有人的自我约束。你可以选择责任与坚持,做“最美教师”,也可以选择做一个信任孩子、信任教师的健康成年人。与其吐槽痛陈社会流弊、教育病,不如让自己的思维举止更阳光。人与人的信任建设,从信任教育、信任教师开始,很合适。


  亲爱的老师,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愿我们所有人能给予你们最好的赞美,就是信任。



————#########——————#########——————#########—————

附二:教师节收不收礼?一位任教13年的小学老师有话要说……





教师节,家长该不该送礼、教师能不能收礼的话题,又成热议。

2015年上半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对上海17个区县15000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10%的家庭都有过送礼经历。

我国教育部曾于2014年7月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设立6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这股风气甚至刮到了国外。英国《每日电讯报》注意到,近年来英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给教师赠送礼品时出手越来越阔绰,以致攀比成风,令人担忧这是否构成“校园腐败”。

任教十三年的宁波小学老师王悦微,为澎湃读者带来一线教师关于这一现象的真实感受和朴素思考。


王悦微丨文


刚工作的时候,我二十岁出头,年轻面薄,不太懂处事之道。当时有家长来送礼,悄悄在教室外塞东西给我,我几番推脱不下,又怕引来人注意,只好匆匆收下,事后再买些其他礼物,送给孩子,算是还礼。但老是这样,我也觉得麻烦,买什么礼物,小孩喜不喜欢,价格合不合适,都要去考虑。但如何拒绝家长的送礼,对那时的我来说,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一年,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他的学习能力很差,我经常留他放学后补课。然而就算这样,他的成绩起色也不大。我为此急躁,有时对他的态度就比较严厉。那年的教师节,他妈妈来接他放学,硬是塞给我一张面额五百的购物卡。这是我当时收到的最大面额的礼物,相当于我工资的四分之一。那时的我,还未做母亲,无法想到,也不能理解一个妈妈面对孩子学习吃力、老师严厉时的心焦,只是单纯从职业本能觉得,我不该收。可是我偏偏又收下了,这让我心里不安。后来,我买了件差不多价格的羽绒服给他。他来我办公室试穿衣服的时候,满脸欢欣。


从那件羽绒服后,那个妈妈没有再给我送过礼。后来,他转学了,我好几年没再见过他。直到有一天,我偶尔路过一处菜场,听到有人大声招呼我。见我神情疑惑,她说:“我是阿峰的妈妈呀!”我想起来,就是当年那个孩子。那个家长就在菜场摆摊,故人再见,她很高兴地跟我聊天,说转学后,阿峰很想念我。最后,她送了我一把青菜。这时,我收下了,很坦然。我庆幸当年送了那孩子一件羽绒服,还了一笔良心债,不然我在这样淳朴的家长面前,真是要没有立足之地了。


如今已经工作第十三个年头了,迎来送去很多学生,要说自己的付出,我觉得远没有学生给我的爱更多。也不知从何时起,突然想明白了:收不收学生家长的礼,其实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我把这看作我的工作原则,我理直气壮地拒绝,就没有任何人可以为难我。这几年里,拒绝过家长的各种礼物,我都不再觉得尴尬,只要我坚持不收,就真的没有人能强迫我收。每年教师节,我都会在班里强调,我是不收任何礼物的,送来的话也会被退回去。于是,就真的没有家长来送。


去年暑假的时候,有个毕业生的家长来找我,硬是塞给我两张购物卡,面额还挺大,整整两千块。她很诚挚地对我说:“王老师,你教我孩子的时候,我没有给你送过任何礼物。现在孩子毕业了,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作为家长的一点心意。”后来,我把这两张购物卡给她快递回去了。在放购物卡的信封里,我给她写了一张纸条:君子之交淡如水,六年师生情意长。说真的,这是我的心里话。被家长认可,是身为老师的荣耀,所以,我更珍视这份荣耀的纯粹。


但不收家长的礼,小孩的礼物是一定要收的。我的抽屉里,有学生从外地旅游回来给我带的贝壳钥匙圈,有小女孩亲手给我绣的坐垫。还有一个笔筒,是一个孩子花了很长时间去找来一段废弃的塑料罐子,她给做上了底,又在罐子周围画了很多美丽的图案,作为笔筒送给我的。她把这个笔筒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我之后,经常来我办公室转悠,看到我在使用这笔筒,就露出很开心的样子。


抽屉里还有一张自制的糖纸,是去年的毕业生来看望我时送给我的。那个毕业生,是我的得意门生,很优秀。她说这颗糖非常好吃,所以一定要带来给我吃。常有人说,成绩好的孩子,在离开学校后往往会忘了老师。但我的学生不会这样,这让我很欣慰。我有我的虚荣,当你付出爱以后,总期望有同样的爱来回报你。当然,如果等不到这份回报,那也不必沮丧,给予爱的过程,把孩子送向广阔天地的过程,就是幸福的。


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我有一个孩子,六岁的女孩,今年九月上小学。前几天,我看到她正在桌前用心地做着一根爱心棒,上面粘着各种好看的贴纸。她很自豪地对我说:“这是我给李老师做的教师节礼物!我要回去看她的!”李老师是她的幼儿园老师,是她心中最爱的老师。她做得并不精致,那些贴纸看起来也很花哨,但我知道,这是她很珍视的宝贝,这些贴纸,她藏了很久都不舍得用。为了送给自己所爱的老师,她毫不吝啬地贴了很多很多。孩子的心就是这样赤诚,她会把她心中最好的东西奉献出来,以证明她热切的爱。虽然这根爱心棒在大人看来,是稚气的、粗糙的、傻气的,但在孩子看来,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我想起我的学生们,他们也送过我很多这样傻气的礼物,比如画满爱心的自制贺卡,笔头上开着大太阳花的圆珠笔,甚至还有各种颜色的塑料花、丝袜花。我也曾在心里暗笑他们的幼稚,又发愁该把这些礼物安置何处。但随着年岁渐增,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尊重童年,尊重孩子。孩子的情意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能获得他们的爱,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我不舍得随意扔弃他们送给我的东西,哪怕一张纸条,我都小心妥帖地收藏着。孩子们会长大,会离开我,而当我打开这个抽屉,看到他们留给我的礼物,就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小小的模样,又回到了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我想,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摇椅里,看着抽屉里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而微笑的老奶奶吧。若是真有那么一天,那我一定是个幸福的退休老教师啊。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说,能够实现自我是最给人带来价值感的。我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找到了最适合我的工作:教书。我的朋友羽戈有句话:“大道不行,各尽本分。”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应该拥有独立而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去对抗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之处。确实,社会上有各种送礼的风气,也有收礼的老师。不仅是教育行业,还有医疗行业、机关单位,各行各业,只要是手中掌有那么一点资源的地方,就有送礼和收礼的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穷则只能独善其身。我无法去改变他人,但我可以让我所站立的这一小块地方,我所在的这个教室里,没有这些利益往来,只有单纯的师生交往、家校交往。我不必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只要朝着自己认可的方向去做,一切就是简单的、自然的。


当然,如果这篇文章能改变些什么,我还是很愿意在结尾处说一句:“老师们,让我们拒绝收礼,做一个纯粹的教育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