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顺,指经脉循行走向及气血的上下运行。 肥瘦,指形体的肥壮与瘦小。由于本篇重点讨论了经脉的走向规律、气血滑涩以及形体的肥瘦壮幼,并以此作为施治的依据,故以"逆顺肥瘦"名篇。
![]() 精读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岐伯曰: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拙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水清浊,行之逆顺也。 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岐伯曰:血清气浊(滑),疾泻之则气竭焉。
黄帝曰:循拙决冲,奈何? 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即气冲穴),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 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点评】
①循拙决冲,(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
②颃颡(háng sǎng),颃颡为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亦即软口盖的后部,此处有足厥阴肝经通过。 ③骭骨(gàn gǔ),即胫骨
【全文翻译】
岐伯说,圣人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符合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变化规律,而且一定要有明确的法则,这就形成人们应该遵循的方式、方法和规则,这样才可以流传于后世。所以这就好比,匠人不能脱离尺寸而随意猜测物体的长短,放弃绳墨去寻求物体的平直,工人不能搁置圆规去制成圆形,放弃矩尺而制成方形。懂得了运用这些法则,就能了解事物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灵活地运用这些法则,就能掌握事物正常和反常的变化规律。 岐伯说,从深处决堤放水,不用很大的气力就能把水放尽。只要循着地下的通道开决水道,水就很容易通行无阻。同样对于人体来说,气有滑涩的不同,血有清浊的区别,经脉运行有逆顺的变化,所以应当掌握其特点,因势利导地治疗。 岐伯说,身体强壮的壮年人,气血充盛,皮肤坚固,感受外邪时,应采取深刺的方法,而且留针时间要长,这个方法适宜于肥壮的人。肩腋部宽阔,项部肌肉瘦薄,皮肤粗厚而色黑,口唇肥大的人,血液发黑而稠浊,气行滞涩缓慢,性格好胜而勇于进取,慷慨乐施,针刺的方法应是刺得深而留针时间长,并增加针刺的次数。
黄帝说,针刺瘦人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瘦人的皮肤薄而颜色浅淡,肌肉消瘦,口唇薄,说话声音小,这种人血液清稀而气行滑利,气容易散失,血容易消耗,针刺的方法应是浅刺而出针快。 岐伯说,这要辨别他肤色的黑白,并据此分别进行调治。对于端正敦厚的人,因血气调和,针刺时的方法不要违背一般常规的刺法。 岐伯说,身体强壮的人、骨骼坚硬,肌肉结实,关节舒缓,骨节突出显露。这样的人如果是稳重不好动的,多属气行滞涩而血液稠浊,针刺的方法应当深刺而留针时间长,并增加针刺的次数;如果是轻劲好动的,气行滑利而血液清稀,针刺的方法应当浅刺而迅速出针。 岐伯说,婴儿的肌肉脆薄而血少气弱,针刺的方法,应当选用毫针浅刺而快出,一天可以针刺两次。 岐伯说,血液清稀而气行滑利的人,如果采用疾泻法,就会使其真气耗竭。
黄帝说,那如遇前面所说的"循掘决冲"的那种情况,又应当怎么办? 岐伯说,血液稠浊而滞涩的,要采用疾泻法,经络可通。
黄帝说,经脉循行的逆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手三阴经都是从胸部经上肢走向手指;手三阳经都是从手指向上经肩部走向头部;足三阳经都是从头部经躯干和下肢走向足部;足三阴经都是从足部经下肢走向腹部。 岐伯说,不像您说的那样,那不是足少阴经而是冲脉。冲脉是五脏六腑经脉所汇聚的地方,五脏六腑都禀受冲脉气血的濡养。冲脉上行的部分,在咽上部上面的后鼻道附近出于体表,然后渗入阳经,向其灌注精气。冲脉下行的部分,注入足少阴肾经的大络,在气街出于体表,沿着大腿内侧下行,进入膝胴窝中,伏行于胫骨之内,再向下行到内踝后的跟骨上缘而分为两支。向下行的分支,与足少阴经相并行,同时将精气灌注于三阴经;其向前行的一支,从内踝后的深部出于跟骨结节上缘,向下沿着足背进入足大趾间,将精气渗注到络脉中而温养肌肉。所以,当与冲脉相连的络脉瘀结不通时,足背上的脉搏跳动就会消失,这是由于经气厥逆,从而发生局部的足胫寒冷。
黄帝说,怎样查明经脉气血的顺逆呢? 岐伯说,在检查病人的时候,首先要用言语开导问清症状,然后切足背部脉搏来验其是否跳动。如果不是经气厥逆。足背的动脉就一定会搏动,这样就可以明确经脉气血循行逆顺的情况了。
【总结】
正如标题所言,逆顺肥瘦,前两个字,说的是经络是否通畅,后两个字说是的不同体质的人。不管是什么体质的人,经络都要通顺,否则就会生病。同时,对不同体质的人,在通经络等治疗方法上,要有不同的对策,而不能千人一法。
![]() 脚背能摸到动脉跳动,如果不跳,说明气血不通,在冲阳穴附近
正如:"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
与在脚背切脉效果类似,昆叔在按摩过程上,也经常会有两种方法来检验下肢的气血是否畅通。 压股动脉,是测试身体内侧、阴面;而搓八髎是检测身体的外侧、阳面。通常当经络堵住之后,气血是无法下达到脚面的,而当经络通畅之后,压股动脉,气血会一冲到脚底。同样,在阳面,气血通畅者,搓八髎不仅脚会热,而且腹部也会热,这叫阳透阴。
总之,中医在治疗上的理论,永远是因人因地因宜,这就是本篇所要阐述的主诣和精髓。 |
|
来自: zhangshengli86 > 《精读内经.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