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是让你有点稍稍不适 2015-08-28 吴晓波 小余老师说: 小时候,我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看周星驰电影,像什么《大话西游》啊,《唐伯虎点秋香》啊,那真的是百看不厌啊,如果你要问,在中国,对80后这代人影响最大的演员是谁?我相信答案非周星驰莫属。 然而在很多家长眼里,周星驰那完全就是个神经病啊,我老妈以前最受不了的,就是我看周星驰电影。她总觉得,这种无厘头的脑残电影看多了会影响我的智商。但事实上,周星驰电影不仅没有拉低我们的智商,反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智慧之门。 因为喜剧的根本其实就是用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颠覆我们对传统的理解,所以优秀的创新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让人不舒服,可就是那点不舒服,最终成了创新的价值所在啊。 360pskdocImg_0_xyz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流联名抵制,他们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弭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他说,“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好吧。 360pskdocImg_1_xyz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理由是“北京有故宫和四合院就足够了,不适应这些太西方、太现代的东西们。”不过到了今天,一部关于北京的宣传片中若没有这些建筑的影子,你会怀疑地问,“这是最近拍的片子吗?”好吧。 360pskdocImg_2_xyz 2010年1月底,我在台湾参加书展,就在那几天,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ad,我去一家著名的平板电脑公司总部,那里的工程师向我演示了iPad的所有功能和数据,最后,他们告诉我的结论是,“这个东西不适合看书、不适合打电话也不适合当电脑用,没有人会适应它。”好吧。 在我个人的写作经验中,貌似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十四年前,我写出《大败局》的时候,很多人说,“这到底是报告文学还是纪实小说,哪有这样写企业案例的?”后来大家读着读着就喜欢了,六年前,我写出《激荡三十年》的时候,很多人又说,“这不就是‘剪刀加糨糊’吗?”哪有这样写当代商业史的,现在大多数人都把它当“信史”来读了。 在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是干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满足了原本就有的某一个需求,它紧挨在“传统”的旁边,因而让人有点稍稍的不适。这种不适应感要么被排异,要么被接受,世界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地改变了,这个过程非常的微妙和美好。 本文作者吴晓波,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