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草的图式,自由的美感,它充溢着生长的狂想...

 arrazaghi 2015-09-10



点和线

图/孙晓燕

文/臧杰



《泊》


《彩云间》


《晨曦》


孙晓燕以荒草为图式有某些偶然性。一次崂山写生,一蓬草就闯进了她的内心。其时,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她,正值一个荒草丛生的年纪,是在职业艺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找寻自我,还是寻个工作把自己摆平,显然是那个阶段孙晓燕必须面对的问题。


荒草的图式,带有自由的美感,也保持了与现实的疏离,它充溢着生长的狂想,这也正印证了孙晓燕的最终抉择。


毕业后的那段日子,孙晓燕深藏在僻静的1919艺术区里,那时候那儿尚有些蓬勃的热气。这热气很像本土的土暖气,仅仅能够在对望中取暖,尚不足以湿润与滋养自己。


此时的孙晓燕,显然需要更多的思想和新鲜空气,她不得不张大嘴用力呼吸,也偶尔会去北京与成都作一番张望。对她来说,还要小心翼翼地翻越地域的墙壁。


《海》


《和风一》


《和风二》


日复一日的荒草营构与描摹,也就此成了孙晓燕照看心性的途径,她既期待一份职业化的定格,也需要一幅衍化成个人标签的模样,同时,更希望通过近乎枯索训练的创作,使自己进入情境的极致。


关乎图式的焦灼,在与孙晓燕累近的新生代艺术家中是有普遍性的。毕竟,艺术一旦关联了生存,就有其通行的法则,这法则生成的边界显然也会有所固化。


孙晓燕无疑是其间的幸运者,她很快就拥有了一番面貌,但她也知道早晚有一天,她要放下它。因为,艺术真正的意义,不是荒草的样式,而是荒草般的生长力与在场感。而她也正在通过多元的手段和多介质的形态谋求新的出口——诸如水墨的内化,沉滞的油彩和丙烯的戏剧,皆是她在探寻的多种可能。


《和风四》


《金色的田野》


《密林》


这样看,荒草也就成了孙晓燕艺术生命中幽幽的一蓬,它究竟能够生长成什么样子,依然难说。


艺术创作在情感表达上有时像极了写作,揪住内心、感动自我往往是最逼近自我的形式。荒草路上的孙晓燕,已然收获了积累内心景观的点,她感动着,也许还会继续感动着。但感动总有消减的那一天,那天后,她必须去寻找碰触点。也寄望她能再次顺利,能在继起迸发的点上,划出更深入的直线,并沿线而下,渐趋深远。


《山坡上的龙舌兰》


《山下》


《桃花源》


《沃野一》


《沃野二》


《无题之境一》


《夜色》


《紫气东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