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与其相对论

 博_览天下 2015-09-11

爱因斯坦与其相对论

宓海江

1,爱因斯坦是对人类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一位科学家,他的成就,人们总与他发现的相对论联系在一起。但是;他是人,不是神,他得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他一生也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他研究的宇宙常数,失败了;他与玻尔的争论,失败了;他反对量子力学,也失败了。他得的诺贝尔奖金,不是相对论,因为相对论发表不久,就有人指出了其中的悖论。

    爱因斯坦做了一件在“是与非”上、值得争论的问题:他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后来被禁止的武器的制造者。他在后期也忏悔过,但忏悔不能挽回死去的二十多万条生命。他二次来中国,因为中国当时穷,他没有给中国人讲课,而去了我们的一个邻国,可能因为此国给他的钱多。(有人说是为了一些手续问题。)说明他也是一个平常的人。

    假若承认他不是神,而是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而有品德的科学家,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首先,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付出了一生。到生命终了,也没有特意的向这世界争过个人的什么。

    第二,他对科学老实、苦干,为了创立广义相对论,他苦学张量分析达七年之久;他多次求教于一些数学上有成就的大师。在科学上,他是个严谨而又谦虚的人。

    第三,他坚持个人意见,学术上,小心求证,大胆与人争论,错了,承认。对的,决不放弃,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对自己的思想负责的人。

    第四,爱因斯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时间与空间是可变的,实践证明这一点是正确的,这是人类认识上的一个突破,使人类科学水平提高了一个水平。

    他在科学上是个很谦虚、有傲骨、有成就、敢于面对失败的人,也是一个为了自己观点而不怕争论的人。

2,下面谈他的相对论。

    1976年迈---莫实验否定了“以太”后,物理学像浮萍一样,靠着一个经验的洛仑兹公式,在飘泊。一直到1905年,将近四十年,科学界追求着、盼望着。终于一个伟人出现了,爱因斯坦立了一式:XX – CCTT = xx – CCtt 。然后,以X = UT,x = Ut (应该 x = ut)代入,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了洛仑兹转换公式。

    这里就先天性的决定了U = -u,双生子悖论也就随之被发现。

    另一方面,这推导有一半是正确的,正是这些正确部分,解决了四十年的物理学上的危机,还打开了时空是新概念,而且在高速粒子的试验中,(从地球上正推的)定量上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科学家都懂得的悖论的威力,但是,科学家与爱因斯坦都不愿意放弃这座有瑕疵的桥,它是通往一座金山的桥。除非的人再建造一座真实的桥来代替它。

    但是;爱因斯坦也找不出办法,只得沉默着。后来的科学家们都清楚,这座通往金山的桥。废除它将是有害无益的。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由于矛盾,出现许多问题,但是没有人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式,不知情的人却又要全部推翻它;另一方面是,相对论的正确部分,已经在科学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位置。实际上,其正确部分,已经是组成了近代科学的基础。于是这二种斗争在微妙中进行。

    第二个问题是:要使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立:首先证明:时间与空间之间是“协变”的,然后才能套入黎曼几何。一般可以简单的,拿下面等式说明: 如果,下式成立,“协变”成立,反之,则“协变”不成立。

    ·CCTT + XX +YY + ZZ = ·c c t t + xx+ y y + z z .

    用爱因斯坦的纯相对、不合逻辑的公式,此式成立。用正确的公式,此式不能成立。事实上,时间与空间不是“协变”的。

    第三个问题是:科学的统一问题。目前物理科学有三大体系:经典物理、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三者,相互矛盾,各成体系。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经典物理与量子力学已经渐渐链接,而相对论,至今尚孤立着。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由于矛盾,出现许多问题,但是没有人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式,有人要全部推翻;另一方面是,相对论的正确部分,已经在科学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位置。实际上,其正确部分,已经是组成了近代科学的基础。于是这二种斗争在微妙中进行。

    这错误的最大的危害是“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使多少科学家钻了进去,搞了多少泡沫科学,不久都将成为笑料。

    去年联合国专们搞了一个“爱因斯坦年”,似乎国际上也在给他捂盖子。中国有些人说:“反爱”是反科学。

    我没有低估爱因斯坦之科学成就,但是;他也有错误之处,而且错误也很大,他是个人,不是神。
去年联合国发行了一枚纪念爱因斯坦的纪念章,上面刻的是爱因斯坦研究的宇宙常数,这是他,化时最多、最后失败的研究,他自己承认并放弃的研究。这位纪念章的设计者,是个思想家,他懂得灵魂的科学中的美,他懂得爱因斯坦是人,只有人,才能给于这个“伟大”的称号。

    现在我要指出他的错误与肯定他的成就,无疑将是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大地震,要使多少科学名人难堪。但是,我觉得科学之悲剧必需结束。

    作者找出了相对论的错误之根源,又列出了正确的推导公式。既废除了旧的,通往时空变化的虚拟的金桥,建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链接。而且将时空变换与的二重性结合在一起,开创“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联姻。

    3,以下的附录,是我的论述:

    前一部分指出相对论问题的所在,后一部分,列出我的推导的数理内容:

    正确的推导应该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二系统的光频率(能量)对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变化;第二部分是:运动造成的位置的几何关系的变化对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变化。(这是考虑光的波粒二重性。)

[附录]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     二个系统因相对速度不同而其系统中时空也产生变化;
    二,     不同相对速度的二个系统,可以相互转换其为相对静止或相对运动。
    狭义相对论的四个基本公式可以说明:

    正推导:X = (x+Ut) / w—--(1) T = (t+Ux/ C^2/ / w---(2)

    反推导:x = (X+UT) / W---(3) t = (T+UX/ C^2) / W---(4)

    其中: w = 根号 [ 1 -(U / C)^2], U是相对静止的系统中所测量之速度。下面以u表示为另一系统所测量之速度。

    这是个纯相对的结果,正推与反推可以相互代换(必需U = u)。可以用直观比喻,T = t / u; t = T / U。这是建立在U=u的基础上的。

    假若U不等于u,而在反推中继续使用U,应该是这样的结果:(计算在附录中)

    正推导:X = x / w + UT/ w -------(1) T = t / w + U*x /C^2/ w-------------(2)

    反推导: x = X * w + UT * w-----(5) t = T * w + (U*x /C^2)* w----(6)

    这是绝对的结果,也可以用直观比喻:T = t / U; t = T*U。

    U能不能等于u?u存在否?看看U与u 的关系:

先从一个算术题说起:

    正推A=a/U,反过来必然是a=A*U。(可以理解为,地球看火箭内的时间变慢了;火箭看地球上的时间变快了。)假若有人说:A=a/U,a=A/u,(可以想象为,地球看火箭内时间变慢了;火箭看地球上的时间也变慢了。)总不是味道,但是;有人说:U与u在二个系统,二个不同的空间可以是相对的,既然是相对速度,U必然等于u,所以既A = a / U,又a=A/U。于是他说:“地球上看火箭内的时变慢了;而火箭上的人看,地球上的时间也变慢了。”这句话是对的

再举个例子:一条长形木板,二头各为A座与a座。一个支点R在中间,这个支点既属于A,又属于a,支点支在中间,木板就往上与往下运动起来,这是纯相对的,二头一样,用那个参考系都可以,假若这个R是在A系统中测量出的a的相对速度,那末这个支点只能放在a座下边,一头高,一头低,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爱因斯坦的错误是:用数学定义二个坐标系统,改成了有二个空间或多个空间,二个空间之间还有一个公共的测量区,这样,二个系统之间的速度既属于A,又属于B。

    他说:“A系统看,B系统依照相对速U在运动;而B系统看,A系统也依照相对速度U在运动。”用正确的物理关系,应该说:“B系统是在A系统中以A所测的相对速度U而运动着。”

    从物理上看,整个宇宙是统一的。汽车在地球上运动,汽车的位置与速度,都在地球上测量,地球包括着汽车;心脏在人的胸腔内跳动,测验系统在驾驶员系统中。决不能说,地球在对驾驶员作相对运动,驾驶员在对心脏作相对运动。纯相对是有问题的。至于飞机与老鹰的相对运动,需要在他们所在的共有系统地球中进行。以地球为基准测量的,那末,地球就是相对静止系统。

   再说:u=-U,这叫迦里略变换,正是爱因斯坦反对的。他说:甲系统测量乙系统中的时间与距离都变了;乙系统测量甲系统的时间与距离也都变了。

    其实u是无法测的,也不可能等于U。

    一只蚂蚱爬在转盘上,它说屋子与家具在旋转,盘子是静止的,屋子停止旋转,它不会甩出去;而人,他可以将知觉变成智慧,他知道,一旦停止相对运动,转盘上的一切会被甩出去。知觉有时是心理的,智慧才是正确的。

    用例子说明一个问题:从田野上测量火车中一个不动的茶杯,可以用爱氏的速度换算法求解:得u’ = U。这是说:从田野上看,火车中的茶杯的速度等于田野上测量的相对速度,不能说田野在火车中以速度u’运动。反过来,田野中一颗不动的树,在火车上无法测量,假若用上法来计算,可以得出U = u’ 的结果,但是;这不能说明田野在火车中运动,因为 ;1,树的相对速度是用U计算出来的,一切还在正推法中;2,这结果是火车上人的思维结果,其意义是:证明了火车以田野上测量的速度U在行驰;3,田野上测量火车速度,可以在地面上测量,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距离,用尺子直接测量,不要“光”的介入;而火车上测田野上的一颗树,是通过影子,影子是由光线造成的。光的影响,不但有角度、距离的影响,还有光的不变性的影响。所以u与计算的u’是二种不同概念的速度。具体说:(3)(4)式的u是不存在的,用影子求出来的u’不是爱氏(3)(4)式需要的相对速度 。

    用一个简单例子说明,时间与空间怎么能成为“可以变的”呢?是怎样变的?

    地球的人上看地球上的光速是30万千米/秒。地球上人看火箭的速度是15万千米/秒,那末,地球上人看火箭内的光速是:15 + 30 = 45万千米秒。但是;实验证明,火箭上的光速还是30万千米/秒。

    假若,C = 光速,U = 火箭速度。则:

    U + C = C。 式子变成:15+30=30。这是矛盾。

    这个矛盾,简单的说,是这样解决的:先立这样的式子:U+30/秒 = 30/秒。他把等式前的秒(地球上的时间)改成时间T,等式右边的秒(火箭上的时间)改为时间t。他令t=2T。

    这样: U + 30 / 2 = 30 / 1。 30 = 30 。 这就成功了。

    狭义相对论就产生了,速度不同的二个系统,时间不同,高速系时间慢,低速系时间快。不可能有纯相对之意。

    不妨用此法推导洛仑兹公式:CCTT + UUTT = CCt t

    其意义:在地球上的T时间内,观察者看到火箭上光线移动的距离,等于地球上光线移动的距离,加上火箭移动的距离。(为什么用平方?因为,在相对静止系内上下垂直振动的光线,反映于相对运动的系统中呈三角形,对应关系要用勾股弦定律。)

    只需简单代换:t = T / w; 反过来:T = t * w

    这是最正常的事。

    否定了爱因斯坦纯相对,肯定了空间中的一切速度都是绝对的,所以,狭、广义相对论必需改成“时空变化绝对论”。

    一百年来,行之有效的洛仑兹公式,指其正推的(1)(2)式,因为这一百年来,绝大部分的实验是在地球上进行的,应该有效,但是,用他的(3)(4)式的推论结果,全错了。现在必需纠正了他的错误,用我那正确的(5)(6)式替代了他的错误的(3)(4)式,可以使那些争议的,如双生子谬误等,全都有没了,而正确的,全部保留,这不是巧合,这是科学。

    下面,我用光的二重性推导洛化兹转换公式的,看后可以了解更多的物理上的意义

    推导应该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二系统的光频率(能量)对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变化;第二部分是:运动造成的位置的几何关系的变化对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变化。(这是考虑光的波粒二重性。)

    先推导第一部分。因为光的振动垂直于光线前进方向,故示意于图一:

aystyxdl001.gif (11459 字节)

先看图左:

    k系统以速度U相对于K系统运动,当在K系统测量k系统中有

    上下振动的光线a b c,映射到自己系统时,呈一个三角形ABC,

    用L,L,UT及其高组成的关系式:

    L^2 = D^2 + (0.5*UT)^2

    因光速不变:T = 2L / C ;因D = d(上下移动不变);而t =2d/C

    代入:(0.5*CT)^2=(0.5Ct)^2+(0.5*UT)^2

    得: T ^2 = t ^2 +(UT / C)^2 ---------------(7)

    移项后括出 T :得:T = t / w ---------------(8)

    再推得: X = x / w -----------------(9)

    看图右: 所有状态与左图同,只是在K系统中光线作上下振动,在K系统中的观察者看见自己的光线在k系统中呈三角形a b c ,而在k 系统中的观察者与该系统一起运动(U是在K系统中测量的),所以:
T = 0.5× l /C ; a c = UT

    K系统中观察者与k系统一起运动,所以: d = Ct

    代入: l^2= d^2 + (0.5×UT)2

    0.5×CT)^2= (0.5×c t )^2 + (0.5×UT)^2

    (对比(5 )式)

    移项: (C t)^2= (CT)^2 - (UT)^2

    t^2 = T^2 – (UT / C)^2--------------------(10)

    t = T * w -------------------------------(11)

    同理得: x = X * w ----------------------------(12)

    将关键再说一下:

    图一左中:AB = CT, D = Ct

    图一右中:假若按原狭义相对论是:ab = Ct,d = CT。将相对速度固定于K系后

    ab = CT, d = Ct

    用 (7)与(10)对比,就可明白。

    推导公式的第二部分是:另一种物理关系,即显性的几何关系。

    由(3 )式得: X(显) = UT

    式右前一项是“内能”性的,后一项是“物”随运动的距离变化。

    用 T = t / w 代入,再与能式合在一起:

    X = (x + Ut ) / w -----------------------------------------(1)

    逆运算:

    x = (X +U *T )* w ------------------------------(5)

    对于时间变化:除了系统间的内能变化外,还有二项属于几何显性的:


1, 将相对移动的距离除以光速( X / C) ,是该物长度(或运动距离)的“光耗”(时间)因子。

2, 将相对速度除以光速(U / C),是二个系统时间代换的比例,就是在K中X距离的时耗,映射到k 系统呈x后时耗相差多少倍?

3,将二个因子相乘(U/C)*(X/C)后,是指在K系统中所测X距离的时耗,反映到k系统中所得的时耗。:

             T (几何)= (U / C)*(X / C)

        以 X = x / w 代入,并与能式合:

      T =(t +U*x /C^2)/ w ----------------------------------------(2)

       逆变换t = (T +UX /C^2 )* w ------------------------------------(6)

   因为几何关系是矢量的,所以应该:

    正推导: X = x / w + (Ut*cos a)/ w----------------------------(13)

     T = t / w + (Ux*cos a) /CC) / w---------------------------(14)

    反推导: x = X * w + (UT*cos a ) * w-------------------------------(15)

    t = T * w + (UX*cos a /CC)* w-----------------------(16)

式中:a 为相对速度U与x方向之夹角。

最后说一说:纠正以后相对论是否有效?长期以来,对原相对论的质疑,主要是二个问题:悖论与超光速的发现。悖论因纠正而可以解决;关于后者,目前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超光速的波和脉冲,这些,我认为并不影响爱氏的二个前题,因为相对速度是指:二个有“物”的系统之间的速度,是“物”的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