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介绍1.1 前言HBase – Hadoop Data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Google论文“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 分布式存储系统 ”。就像Bigtable利用了Google文件系统(File System)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在Hadoop之上提供了类似于Bigtable的能力。HBase是Apache的Hadoop项目的子项目。 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另一个不同的是HBase基于列的而不是基于行的模式。 HBase是一个高 可靠 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 分布式存储系统 ,利用HBase技术可在廉价PC Server上搭建起大规模 结构 化 存储 集群。 2 安装和使用2.1 下载HBase的官方网站http://www./dyn/closer.cgi/hbase/上面可以下载到各种版本。目前用最新版本是0.98.2,建议下载stable目录下的稳定版本。 2.2 安装安装依赖基础要求 1. Linux操作系统 根据HBase的官方介绍,HBase没有在windows下测试过,因而,我们都是将HBase安装在Linux操作系统上。我本机安装的Ubuntu 12.04的虚拟机。 2. Jdk HBase需要jdk支持其运行,jdk版本要求是1.6及其以上。 这里暂且把Linux虚拟机的安装和虚拟机上jdk的安装过程跳过,可以参照网上其他相关资料执行。 HBase的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我们下载的HBase的安装包hbase-0.94.20.tar.gz拷贝到Linux的根目录下。 接着执行以下命令和配置,之后启动HBase: 1. 解压缩安装包 root@ubuntu:/# tar xfz hbase-0.94.20.tar.gz root@ubuntu:/# cd hbase-0.94.20 2. 配置数据存储目录 正如官方文档描述的那样,这时我们可以直接启动HBase,这样的话,使用的数据存储目录为 /tmp/hbase-${user.name},也就意味着,我们一旦重启Linux,我们先前存储的数据就将丢失。 Linux下执行以下命令: root@ubuntu:/# cd /hbase-0.94.20/conf/ root@ubuntu:/hbase-0.94.20/conf# vi hbase-site.xml 之后,修改配置文件内容为: <?xml version='1.0'?> <?xml-stylesheet type='text/xsl'href='configuration.xs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hbase.rootdir</name> <value>file:///hbase_data/hbase</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3. 启动HBase root@ubuntu:/hbase-0.94.20/conf# ../bin/start-hbase.sh starting master, logging to/hbase-0.94.20/bin/../logs/hbase-root-master-ubuntu.out 至此,单机模式启动HBase已经完成了。HBase的停止脚本是相同目录下的stop-hbase.sh。 2.3 HBase安装模式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我们安装的是单机模式。单机模式表示,我们所有的服务都运行在一个JVM上,包括HBase和Zookeeper。 另外,HBase还有两种安装模式:伪分布式模式和分布式模式。 伪分布式模式是把进程运行在一台机器上,但不是一个JVM。 完全分布式模式就是把整个服务被分布在各个节点上了 。 伪分布式模式和分布式模式依赖安装较多其他组件和服务,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 3 开始一个例子大多数技术人员happy的时候开始了。我们开始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 3.1 使用HBase shell连接HBase使用HBase自带的客户端连接工具,连接到HBase: 3.2 创建User表输入以下命令并执行: 3.3 对User表简单地增删改查往User表中插入一条信息: 查询刚才插入的信息: 3.4 检查数据存储目录我们看一下之前我们配置的数据存储目录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配置的数据存储目录下,已经新添加了一些用于存储我们刚才存入的数据的文件了。 4 HBase基础定义和概念4.1 表HBase是一个数据库,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在Hbase中。 正如我们在hello world中定义中的User表类似,HBase的表的结构如下所示:
4.2 行、列族、列行以rowkey作为唯一标示。Rowkey是一段字节数组,这意味着,任何东西都可以保存进去,例如字符串、或者数字。行是按字典的排序由低到高存储在表中。 列族是列的集合。要准确表示一个列,需要“列族:列名”的方式。例如Hello world中的name列,应该被表示为“personalinfo:name”。 值得注意的是,列族被要求在创建表时指定,但列不需要,可以随时使用的时候创建。另外,一个列族的成员在文件系统上都存储在一起,因而列族中的所有列的存取方式都是一致的。HBase的存储优化就都针对列族级别,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将经常需要一起取出来分析的信息,都存储在一个列族上。 5 HBase常用的操作为了方便大家开发过程中快速查询,这里分类介绍最常见的HBase命令。HBase shell中支持的所有命令,可以通过help命令来列举出来。如下所示: 这里只是截取了前部分命令,尚有部分命令不能再上图中显示。 5.1 一般命令5.1.1 status功能:查询服务器状态 使用: 5.1.2 version功能:查询HBase版本信息 使用: 5.1.3 whoami功能:查看连接的用户 使用: 5.2 DDL命令5.2.1 Create创建表功能:创建一个表。正如之前提到的,创建一个表时,不指定具体的列名,但要指定列族名。 使用:create ‘表名’,’列族名1’,’列族名2’ 5.2.2 disable失效表功能:失效一个表。当需要修改表结构、删除表时,需要先执行此命令。 使用: 5.2.3 enable使失效表有效功能:使表有效。在失效表以后,需要执行此命令,以使得表可用。 使用: 5.2.4 alter修改表结构功能:修改表结构,包括新增列族、删除列族等 使用: 新增列族(记得在执行alter之前,要先disable表) 删除列族 重命名列族 列族不能被重命名。重命名一个列族的通常途径是使用API创建一个有着期望名称的新的列族,然后将数据复制过去,最后再删除旧的列族。 5.2.5 describe查看表结构功能:查看表结构 使用: 5.2.6 list列举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功能:查看数据库中所有的表 使用: 5.2.7 drop删除表功能:删除指定的表 使用: 5.3 DML命令5.3.1 put插入数据功能:插入一条数据到指定的表中。对于同一个rowkey,如果执行两次put,则第二次被认为是更新操作。 使用:put ‘表名’,’列族名1:列名1’,’值’ 5.3.2 get获取数据功能:获取数据 使用: 获取指定rowkey的指定列族指定列的数据 获取指定rowkey的指定列族所有的数据 获取指定rowkey的所有数据 获取指定时间戳的数据 5.3.3 Count计算表的行数功能:计算表的行数 使用: 5.3.4 put更新数据详见5.3.1 5.3.5 scan全表扫描数据功能:扫描全表所有数据 使用: 5.3.6 delete删除数据功能:删除表中的数据 使用: 删除指定rowkey的指定列族的列名的数据 删除指定rowkey的指定列族的数据 5.3.7 deleteall删除整行数据功能:删除整行数据 使用: 5.3.8 truncate删除全表数据功能:删除表中所有的数据。正如你看到的,在HBase的help命令里并没有 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