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思想深度,谈国学的国际地位

 懵懵懂行 2015-09-11



  一些人鼓吹21世纪中国文化将引领世界,这真是谬论。且不说中国目前自己问题多多,无论软硬实力都远不足,是否能打造出好莱坞那样规模的文化传播器都大有疑问,从根本上说,中国文化本身就不具备现代性。若还原到传统文化,那就更不具备。何能引导世界?它的吸引力何在?它对其他民族和文化圈的适应性何在?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它代表了何种能为他人接受的先进性和学习价值?




  国学爱好者和鼓吹者们应当正视一个现实:国学固然博大美好,但它根本上代表了一种农业文化。需认识到,国学热只是精神价值失落后钟摆的暂时回荡。它只是迷途中各种思想体系中选择性的一种,不是必然的一种,且多半不是出路的一种。


  国学崇尚者们不应缺乏世界视野和大历史观,不应陷于狭隘的地域和时段意识,将一时一地当永久。


  应当认识到人类如何起源、走向世界;如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区;欧亚大陆如何构成文明的核心区(两河流域、埃及)和边缘区(东亚、西欧),如何此起彼伏地互动;西方因何兴起,原因是什么。总之,历史演变的动力。


  这样才能摆正历史上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在世界和世界历史中的位置。西方的势力消灭世界各地的土著部落,灭亡或击溃众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论长期争论不休。




  虽然相对论占据道德优势,但不得不看到一种文化必需面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在外部挑战面前,确存高下之分。萨林斯一个观点至少可以认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普遍进化和特殊进化的合一。因而某些共性必需认识和正视。这与种族主义和某种文化优越论无关。


  一些人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鼓吹国学,然而又希望有一天引领世界,向往着文化霸权,自相矛盾。文化相对主义是弱者的保护伞,引领世界却是强者的座右铭,两者结合反映的正是阿Q心理。弱者如果自身不改变,何以摇身成为强者?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欣赏微场景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写的真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