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堪比天珠的神秘饰品---影骨舍利珠

 山桑漆园 2015-09-11

眼下,受到藏界热捧的珠类饰品中,有两种与佛有缘的物件,正在高端收藏圈中悄然形成热点。一种是众所周知、被藏家捧若神明的天珠;而另一种,即是本文将要提及的充满灵性的神秘之物---影骨舍利珠。

海宁智标塔地宫出土舍利


东晋平乡兴固寺释迦佛骨舍利

谈及舍利,也许人们并不陌生。被视为佛家必修经典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一开文即提及舍利子三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时,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然,《心经》中的“舍利子”与我这里要讨论的“舍利”是两回事,舍利子是人名,指的是释迦牟尼跟前的一位弟子舍利弗。其实这里讨论的舍利古书记载中都不是舍利子,后来加上“子”,是民间通俗的叫法,人们习惯称粒状的舍利为舍利子。


舍利 ,古印度语里称作驮都,也叫设利罗,中文的名字叫灵骨、身骨、遗身。其实,舍利一般指得法高增以及大德者火化后的遣骨结晶体,其色润如珠,光莹坚固。佛家日:舍利,佛之骨也,是依戒、定、慧熏修所成者。《法苑珠林》记:舍利一般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血肉舍利。


舍利的形成,按佛经上说,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我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仙游寺法王塔地宫舍利


凡佛家大抵都认为,真身舍利最早出现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涅槃茶毗后。传说中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按其嘱准备茶毗火化事宜,足有六天之久。到了第七天一切就序,当木柴堆积在棺椁四周后,木柴堆竞自己起火,最后烧出了八万四千颗七彩晶莹的舍利子。《长阿含经》有记载“圣王葬法。先以香汤洗浴其体。以新劫贝周遍缠身……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积众名香。厚衣其上阇维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化。”


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


那么,何谓影骨舍利呢?它与高僧真身灵骨舍利又有何种关系?


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地宫出土白玛瑙珠。


影骨(影生)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由于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灭佛,因此,在中国的佛指舍利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不过为了避免佛指舍利遭到损毁,不少僧徒则是制作仿佛祖真身灵骨影骨。佛家弟子们用玉石玛瑙等珍稀材料,按照真身灵骨的形状和大小而特制的。据佛径经记载,佛家七宝皆可为影骨舍利。


其中,常见的是一种状若玛瑙球的白色颗粒物,佛家称之为影骨舍利或感应影骨舍利珠。球体异常坚固,由于千余年灵气凝聚之故,其表面细腻光滑,温润如玉,侧光下可隐现一丝肉状宝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影骨舍利,不仅形状与灵骨真身舍利无二,而且与灵骨舍利一样,颜色亦有白、黑、红等多种彩色。



玛瑙玉髓硬度较大,本是易碎易裂之物,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影骨玛瑙球却异常坚固,坠地不仅会高高弹起而且不会碎裂。


影骨舍利一般均与灵骨相伴相生,同聚一处。有的是在高僧圆寂坐化缸中相伴,而更多的是出于灵塔地宫的金棺银棕中,与真身灵骨合伴一起涵养。从我国历次考古发掘的地官舍利灵塔中,均有影骨舍利出现。这方面的实例子,在我国地宫灵塔出土发掘中不胜枚举。如1966年发掘的河南密县法海寺地官遗存的七宝阿育王塔、平乡县兴固寺舍利塔、1987年发掘的陕西法门寺佛塔地官,以及浙江瑞安慧光塔地宫、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山东汶上太子灵塔、河北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舍利塔遗址地宫、正定县凌霄塔地宫南京大报恩寺地宫七宝阿育王塔、辽宁朝阴北塔地宫阿育王塔、苏州瑞光塔、福建仙游寺法王塔地宫等佛塔灵宫中,除了高僧真身灵骨舍利,几乎都伴有这种光莹如玉的玛瑙影骨舍利珠供养。


佛顶真骨舍利


这些影骨舍利,在佛家眼中,同藏千载,同受金棺银椁礼葬,故影骨舍利也视为真身圣物。与真身舍利有同等地位,受同等规格的供养。影骨与灵骨,也许在世俗观念上有真假之分,但圣物与真身舍利相伴相生,佛家自然视同佛陀真身舍利一样无二。正是影骨舍利(玛瑙球)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加持和功德,故佛家历来亦将影骨视同圣物。佛家认为,作为“心物合一体”的舍利,既不能以实验的方法分析化验,又无法以推理的逻辑忖度揣摩。究竟其如何形成,并无必要作更多世俗的考究。佛家对影骨舍利亦非常崇敬,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赵朴初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藏家收藏品


据佛径经记载,舍利与佛身之加持能力无二无别。大福气者方能见闻。需百劫中积累才能有此善缘。人们往往将有奇缘得之的神圣吉祥之物,如同生命一般重要,钟爱有加,成为有德之人护身的器物,健康的饰品以及地位财富的象征。亦由于这种佛家珍贵宝物本身緼含的趋吉避凶、稳定血压、去污去祸、入定禅静、吸收星辰大地之灵气,引导人心往善的功力,从而使人在这种无形无色淡静吉祥的原生态体念感悟中,吸收灵气,接受加持,达到道法自然,心灵与祥和的统一。


眼下,热衷于追寻佛家舍利圣物的藏家越来越多。人们之所以对之景仰崇爱,不仅是由于影骨舍利珠那光华内敛和坚固细腻的外在形体,更是因为它与真身舍利同藏千载,同室供养,千于年来与受佛之涵养,具有先天的灵性和加持功能。有缘得到此圣物的朋友,似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趋吉避凶,滋养修身之功能。常佩之于身,久而久之,的确能受到无形的熏陶加持,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得到提升,变得豁达谦逊,淡定安静。甚至变得更加乐于布施,行善积德。我有一位友人,这方面体验尤深。这位友人几年前经商受挫,又染上疾病,从此精神不振。后来,有缘得到一颗影骨舍利珠,非常高兴,于是精心制锦囊裹之,身不相离。说来也奇,这位朋友自有影骨舍利珠柤随,不仅生意开始渐渐风顺,且性格也由消沉浮躁变得淡定安静,豁然超脱,病体竟不治而愈。更令其惊奇的一件事在他身上发生。一日,他与几位同行同乘坐一辆车在高速路被车相撞,所撞车辆片刻起火燃烧,同行诸人均不同程度烧伤,这位友人也全身衣物被烧糊,衣物皆成片,但身体皮肤和舍利锦囊竟丝毫无损。这位友人事后专程往普陀山庙宇烧香还愿,庙主持凝视之良久,合掌吟道:阿弥陀佛,施主身上有圣物陛佑。笔者不信佛,对此事我淡然对之,信者其有,不信皆然。但对这位友人对圣物发自内,止的虔诚,是可以理解的。纵不论影骨舍利珠的驱邪赐福和对人体的加持之功能,我想当一个人诚心向佛向善,乐于布施,福滋众人,心灵得到这种大德熏陶,安能不淡定安静,驱吉去邪呢?如此,我倒是从内心祈祷在有生之年,能与这位友人一样,有缘得到一颗影骨舍利珠,从此永不离身,体验圣物之永恒加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