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015-09-11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科书,地质出版社

内容来源: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

主题: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杨春泰(广兴中学)



1.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课程粤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人类认识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的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而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地球的大小,难点是认识地球的形状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步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既陌生而又新鲜,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而初中要向逻辑思维转换。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4.目标实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评价任务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体验用科学探索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地球的形状 抢答:

地球是圆的吗?

以实验导入,人们对地球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由于范围小,认为天方地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地球卫星拍摄图,科学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从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经过精确的测量得出。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讨论后回答

以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地球的大小: 给地球量一量“身”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获取以下数据: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2.赤道周长是多少?

3.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创设情境,进一步的构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氛围 3、竞赛活动与过程

(1) 抢答:

教材P8活动 讨论后抢答: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初步了解地球是形状

4.竞赛活动与过程

P91.麦哲伦船队航证明地球的形状什么样的?









2.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你的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抢答,老师总结:

1.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可以环绕的



2.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充满困难险阻,要付出巨大努力,乃至生命代价。只要不懈努力。目标终会达到 通过渗透科学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5.竞赛活动与过程

阅读教材P10回答: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2.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少?

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

4.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抢答老师总结







假设你坐在赤道上,以自己在宇宙中原来的位置为参照物,难道不是行了八万里了吗? 通过阅读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读图和数据分析能力。 知识梳理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课堂练习 导学案本节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评价 评价主要围绕课堂竞赛进行,其中有教师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也有对个别学生的点评,期间还有组与组之间的互评,以及在操练过程中组内学生的互评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有一天11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