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针刺疗法8 二、功效作用 1、开窍醒神 对于热陷心包、痰火扰心、痰迷心窍,以及暴怒伤肝、肝阳上亢等所致的口噤握固,神昏谵语,不省人事,便闭不通等实证者,用刺络放血可收到开窃启闭、醒神回苏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昏迷、惊厥、癫狂及中暑等重危证者。 2、泄热祛邪 刺络放血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泄火,宣畅气机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外感发热和各种阳盛发热。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3、化瘀通络 刺络放血法具有疏通经络,宣畅气血,祛除瘀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郁结经络或血瘀局部诸症。临床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的血管神经性疼痛、中风后遗症,以及各种因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病症。 4、调气和营 刺络放血能调和营卫,适用于因气血悖行、营卫逆乱而致的眩晕、头痛、胸闷胁痛、腹痛泄泻、失眠多梦等病症。 5、解毒急救 对于一氧化碳急性中毒、酒精中毒、感染性中毒,以及虫蛇咬伤、疮疖痈疽等有较好的解毒功效,使毒邪随血出而得泄。 三、适应症 1、高血压 太阳、印堂,点刺出血各1~2毫升;曲泽、委中,点刺放血各1~2毫升;大椎、肝俞,点刺出血约2毫升,加拔火罐。 2、头痛 (1)在患侧太阳穴刺破静脉放血2毫升。 (2)前额头痛,点刺双侧太阳、印堂;偏头痛,点刺双侧太阳、率谷;后头痛,点刺大椎、百会。多在所选穴位周围显露静脉处刺破血管放血。 3、发热十宣、鱼际,点刺出血10~20滴;大椎、委中,点刺出血2毫升。 4、感一点刺风门、肺俞、少商,各出血3~5滴;如伴发热者,可在耳尖点刺放血3~5滴。点刺双侧中冲、少商,可预防流感。 5、中风 (1)闭证:胭静脉、耳背静脉或颞静脉放血50~100毫升。 (2)后遗证:百会、十宣、委中点刺,每穴出血数滴。 (3)预防:足三里、曲池、大椎点刺出血数滴。 6、咳嗽 点刺尺泽、丰隆,出血数滴;或点刺肺俞,加拔火罐。久咳者,鱼际可见静脉呈青紫色,点刺放血如珠;痰滞不出者,公孙、然谷可见青紫色脉,点刺出血如珠,加刺丰隆,拔火罐。 7、胃痛 足三里点刺出血3~5滴,中脘、梁丘点刺加拔火罐;内关、公孙,点刺出血各0.5~1毫升。 8、癫痫 风府至长强,每一脊椎棘突之间点刺出血2~3滴;中脘、巨阙、鸠尾、神庭点刺出血2~3滴。 9、肩周炎 肩三针、阿是穴,点刺出血3毫升左右,加拔火罐。 10、腰痛 委中局部显露静脉处,点刺放血3毫升左右。肾俞、阿是穴点刺出血1毫升左右,加拔火罐。 11、落枕 患侧天柱、大杼点刺各出血0.5毫升;风池、肩井、阿是穴点刺加拔火罐,各出血0.5毫升。 12、丹毒 血海、地机、隐白、少商点刺出血数滴;在病灶处及周围怒张的小静脉,点刺加拔火罐,出血数毫升;沿“红线”分段点刺出血数毫升。 13、痔疮 龈交穴或唇系带上小结节。点刺出血1~2滴;委中、长强、大肠俞,点刺出血5~10滴。 14、疖痈 在疖肿周围健康皮肤轻轻点刺出血数滴;大椎、尺泽,疖肿所属经脉远端或邻近取穴,点刺出血数滴。 15、乳痈 膻中点刺后拔罐,商阳点刺出血3~5滴;肩井点刺,刺破患侧乳腺周围显露的静脉,出血2~4毫升。 16、软组织扭挫伤 局部瘀肿疼痛处点刺出血,酌情加拔火罐。 17、麦粒肿 曲池、太阳、肝俞,点刺出血5滴;耳尖点刺出血10滴左右;在背部肩胛区寻找反应点(若无反应点,则取膏肓俞),点刺出血数滴。 18、烟癖 列缺、中冲、神门、足三里各点刺出血5~10滴;甜美穴(1阳溪与列缺连线中点)点刺出血5~10滴;耳穴取肺、气管、神门、屏间、脑,点刺出血,双耳交替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做好解释工作,防止患者因恐惧、疼痛而晕针。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耳区穴位尤要注意。 3.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泻血时要对准静脉一刺而中。 4.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法。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及不明原因的肿块,不宜直接针刺,宜在周围取穴针刺。 6.虚证、妇女经期、围产期、外伤大出血者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刺血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