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人体发育学》

 金鑫康复堂 2015-09-11
名词解释:
l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l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l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l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l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l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l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l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l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l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l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l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动作。
l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l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l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l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l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
l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l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l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个不同的平面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物理学(声学)平面
l 感觉: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l 知觉:是视觉、听觉、皮肤感  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物体的多种感觉的综合。
l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4个基本过程。
l 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
l 顺应:原有的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情况。
l 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l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l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l 初级情绪: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在出生或第一年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有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l 次级情绪:在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有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l 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逃避愿望的情绪。
l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在来源。
l 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l 依恋: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
l 亲子交往:广义指家庭中父母与自己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狭义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总和。
简答:
l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
     ①“本我” ②“自我”  ③“超我”  
   2、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20岁)
l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的理论,即人格的发育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社会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否则将形成消极的品质,以致产生心理障碍。具体的八个阶段为: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 3.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7.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8.完善对沮丧阶段 (老年期)
l 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
   (1)智慧是基本的生命过程
   (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
   (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l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1. 促进正常发育;2.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3.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4.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
l 生长发育的分期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l 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l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2.疾病因素;3.母亲因素4.社会因素。
l 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生理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正常孕期分为3个时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胎儿期(9~40周)
l 胎儿发育进程
最大长度,顶跟长,顶臀长
l 胎儿生长发育特征
   (1)生长速度:胎儿体重每日增加的量,到38周为止,呈加速度的趋势。(2)体重递增:若将某周中1天体重增加数化为上周体重的百分数称之递增率。胎儿期递增率是逐渐减低。(3)器官发育: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其中肌肉较慢,神经系统最快。
l 对胎儿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l 胎儿宫内评分:
1)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无激惹试验(NST);收缩激惹试验(CST)、胎儿呼吸运动、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
2)宫内Apgar评分:
l 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孕妇对胎儿的影响
    1.孕妇体重2.孕妇身高 3.孕史4.孕妇营养5.孕妇年龄  一般来说,20~30岁是女性分娩的最佳年龄。6.孕妇疾病   孕妇患病,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患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7.孕妇情绪8.血型不合  如母亲是O型血或Rh阴性血,胎儿很可能会发生ABO溶血或是Rh溶血。
(二)其他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1.药物  2.饮酒3.吸烟  4.吸毒 5.不良环境
l 胎教形式
音乐胎教(首选)运动胎教 言语胎教 光照胎教
l 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l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
    ①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②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③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④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⑤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⑥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l 异常发育
   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3.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4.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5.运动障碍的多样性6.异常发育的顺应性  
l 关节活动度评定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2)臂弹回试验(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4)腘窝角(5)足背屈角(6)跟耳试验(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8)牵拉试验
l 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l 视觉发育过程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l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
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
l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5.从手到眼的发育6.利手的发育
l 言语活动的不同形式
1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2,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
l 婴儿语音发育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l 婴幼儿言语的发声发育
1单词句的发育(12-18个月)特点:①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②词性不确定③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2双词句的发育(18-24个月)3电报句的发育(24-36个月)4简单句的发育5复合句的发育
l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
1语音发育的特点:语音辨别能力的发育,发音能力的发育,语音意识的产生
2词汇发育的特点:不同年龄儿童的词汇量,儿童词汇习得过程中各类词的发育,儿童词义的习得
3语法发育的特点:句子长度的发育,句子结构的发育,儿童对句子理解的发育
4言语功能的发育
l 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4.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l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一)婴儿情绪发育的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l 情绪情感阶段发育理论
1.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2.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3.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l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
1.哭 2.笑: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  第二阶段(5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3.恐惧4兴趣5.愤怒
知识点:
l 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
l 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
l 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
l 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
l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
l 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
l 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
l 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妊娠中晚期胎儿脑细胞增值达到最高峰,至出生时大脑有近130-180亿个神经细胞
l 新生儿脑重占体重12-15%,成人仅占2.5%
l 胎儿期的反射和胎动可为最初的运动形式
l 胎动消失往往是胎儿死亡的前兆
l 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
l 胎动,母亲感知胎动的计数,12小时内不得少于10次
l 胎心率正常范围120-160次/分
l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与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7分密切相关,与分娩过程中胎粪排出,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围生期死亡均有密切关系
l 反射发育是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基础,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
l 原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延髓,脑桥
l 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其中枢在中脑和间脑,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和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育的基础
l 平衡反应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l 正常姿势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l 肌张力一般归纳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l 影响运动发育最多见的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l 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
l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6个月
l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单选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A.2~3个月    B.0~4个月    C.0~6个月   D.4~6个月    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
  A.2~3个月    B.3~4个月    C.0~4个月   D.4~5个月    E.O~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A.0~3个月    B.4~6个月    C.O~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A.0~1个月    B.O~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A.0~2周      B.0~4周      C.0~6周     D.0~8周      E.0~10周
8.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9.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A.2~3岁    B.2~4岁   C.2~5岁    D.2~6岁    E.2~7岁
10.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A.乱涂阶段   B.组合阶段   C.集合阶段   D.乱画阶段   E.图画阶段       
1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E.6个方面
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 )  
A.0~1岁    B.0~2岁    C.0~3岁   D.1~2岁    E.1~3岁
1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完善对沮丧阶段的年龄应是(      )
  A.20~40岁    B.40~60岁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14.身高受(      )
  A.性别的影响最大   B.种族的影响最大   C.地区的影响最大   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  E.遗传的影响最大
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      )
  A.3个月内最敏感    B.5个月内最敏感    C.半年内最敏感     D.9个月内最敏感     E.1年内最敏感
16、 生长发育取决于(   )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E.上述各项因素
17、 胎教中首选的方法(     )
A.运动胎教  B.光照胎教  C.言语胎教  D.音乐胎教  E.其他
18、 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      )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
射活动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    C.3个月的胎儿已
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      E.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
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
19、 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
其存在的时期为(     )
A. 2~3个月  B.3~4个月 C.0~4个月  D.4~5个月   E.O~6个月
20、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
时期为(     )
  A.0~3个月  B.4~6个月  C.O~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21、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22、 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
23、 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1个月    E.12个月
24、 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A.乱涂阶段  B.组合阶段  C.集合阶段  D.乱画阶段    E.图画阶段
25、 儿童最早获得的是:(      )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E.连词
26、 记忆的基本过程除了:(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强化      E.再现
27、 注意的发育哪项是错误(   )   
  A.新生儿已有无意注意,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  向反射,  这是注意的萌芽   B.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5、6个月出现   无意注意   C.1岁出现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的萌芽    D.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    E.以上均错
28、 新生儿情绪发育的特点错误的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   B.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
C.具有先天性    D.能引起情绪的动因往往都是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事物,范围较小  E.婴幼儿情绪外露的特点,不利于成人与儿童间良好的沟通  
29、 下列哪项不属于鲍比尔提出的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     )
  A.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   B.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
C.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   D.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24个月以上)    E.目的协调的亲子关系(30个月以上)
30、学前儿童大运动动作发育为脚跟对脚尖地向前走,其年龄(     )  
   A.38:1个月  B.40.2个月  C.46.3个月  D.47.0个月  E.51.9个月
多选题:
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A.原始反射    B.踏步反射    C.立直反射     D.平衡反应  E.上肢移动反射
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小脑    E.脑干
3.抓握动作分为(      )                    
  A.力性抓握    B.精细抓握    C.压    D.触    E.勾状抓握
4.青春期性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有(      )
  A.睾丸增大    B.遗精    C.月经初潮   D.卵巢增大     E.出现阴毛、腋毛
5.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    B.全手掌抓握(5个月)  C.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
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    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
6.视觉发育过程包括(      )
  A.视觉定位    B.注视    C.追视    D.视线转移    E.远视
7.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      )
  A.单眼遮盖试验    B.光觉反应    C.注视和追视   D.眨眼反射    E.双眼同视功能
8.儿童发育的行为要素包括(      )
  A.感觉    B.运动    C.认知    D.情绪    E.人际关系
9.认知的特点包括:(      )
  A.认知的多维性    B.认知的相对性        C.认知的联想性    D.认知的发展性    E.认知的先占性和整合性
10.游戏在儿童认知发育中的作用(      )
  A.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        B.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作用C.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育         D.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育,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育      E.对幼儿情感发育和幼儿个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11、 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应包括(      )
A.遗传因素  B.营养因素  C.疾病因素   D.母亲因素   E.社会因素
12、 运动发育评定包括(   )
  A.格塞尔发育量表        B.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C.康纳斯父母症状问卷   D.瑞文渐进模型测验      E.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13、 胎儿的最初的动作形式主要是(       )
A.胎动  B.反射  C.笑D.吸吮  E.排尿排便
14、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A.原始反射  B.踏步反射  C.立直反射  D.平衡反应  E.上肢移动反射
15、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小脑    E.脑干
16、 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  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 C.头颈和躯干间的
  正常协调关系  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E.促进对称发育
17、 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   B.全手掌抓握(5个月)   C.桡侧手掌抓握
(6~7个月)  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    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  个月)
18、 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   )
A.拇指内收           B.手握拳           C.前臂旋前
D.手指关节掌屈       E.肩关节内收
19、15个月小儿精细运动包括(    )
  A.搭3~4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   B.可用匙取物
  C.全手握笔,自发乱画   D.会打开盒盖(不是螺纹的)
  E.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
20、 言语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A.遗传学因素  B.语言学因素  C.生理学因素    D.心理学因素   
E.社会学因素
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
2、手眼协调
3、精细运动能力
4、情绪、情感
5.构音
6、生长
7、发育
8、成熟:
9、胎教
10、言语链:
简答题
1、简述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2.简述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3.简述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4、简述胎儿的运动形式。
5、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6、胎教形式
7、言语活动的不同形式
8、简述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主要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出现比较早,新生儿就有快乐和痛苦的体验和表现,所以情绪具有本能的、情景的、不稳定和易变性;
情感的发育较迟,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所以具有持久稳定、深刻而带有社会性的特征。
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行为、社会关系、个性形成的发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感情的功能
(1)容易适应环境(2)作为交流的手段 (3)对行为的动机作用(4)对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5)对性格形成的作用
3.感情的种类
笑、兴趣、快乐、哭、恐惧、愤怒、痛苦与悲伤
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    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
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   1992
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
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
1.适应性行为   2.大肌群运动行为   3.小肌群运动行为
4.言语行为   5.个体和社会行为
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   
(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   
(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
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
   
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
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
     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
                       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
                       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青春期的主要特征:
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  
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
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
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5.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
10.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遵循先上后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  2.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   2.母亲因素  3.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12.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平均身长,儿童体重,身高增长的特点
  平均出生体重:3.20~3.30千克,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
  平均身高:50厘米
  儿童体重增长的特点:非等速增长,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慢
  儿童身高增长的特点: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13.婴儿出生时的平均头围,异常头围提示的意义
     平均头围:32~34厘米
     较小的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14.头与身高的比例
     婴儿期为1/4  成热期为1/8
15.正常小儿卤门闭合时间,卤门饱满或凹陷,闭合时间过早或过完见于那些情况
     正常健康小儿月半数在1~1.5岁,最晚闭合时间不会超过2
     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晚闭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症等,偶见于生长过速的婴儿
16.判断骨龄的方法
     X线检查成骨中心的多少以及干骺端的结合情况可以粗略判断,图谱法和计分法可判断骨龄
17.乳牙多少颗?大多数婴儿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牙,合适出齐
乳牙共20
大多数婴儿6~7个月开始出牙,20~30个月出齐
18.生殖系统的发育包括哪两个过程?有何特征
   胚胎期性分化和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长两个过程
   主要特征:1.Y染色体短臂决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别
             2.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生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3.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器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女早于男,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19.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脑的发育,髓鞘化)
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先于其他系统,重量占优势,出生时神经细胞数量已与成人相同,但树突与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质量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神经髓鞘的生长和发育约在4岁左右完成,在此之前,尤其在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易于泛化,不易形成兴奋灶,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神经细胞之间由突触连接,突触数目在生后迅速增加,持续到10~11岁以后逐渐减少到成人水平。与突触密度变化相应,神经回路在生后迅速发育
20.理解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的可塑性
脑发育的关键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受环境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时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中枢神经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
脑的可塑性:经验可以改变脑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脑的可塑性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1.可变更性:是指预先确定脑细胞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
2.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局部细胞缺失可用邻近细胞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将成为永久性。
21.脑性瘫痪的概念及分型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及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分型:痉挛型,肌张力不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混合型
22.孤独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组终生性、固定性、具有异常行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或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感觉障碍和动作异常;智力障碍和认知偏移;患儿早期较难抚养,睡眠少,尖叫倔强;固执,或特别安静;有特殊兴趣等。
23.筛查性检验包括哪些方法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
     绘人测验
     图片词汇测验
24.丹佛发育筛查适用对象,分为哪几个能区
     个人社会、精细运动与适应性行为、语言、大运动4个能区
25.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对象,包括哪几个方面
     适用于4周龄至3岁的婴幼儿
     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适应性行为5个方面测试
26.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6个分测试组成(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其中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可分别对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GM)和精细运动功能(FM)进行评估
27.体格发育常用的评定方法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
     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O
     洛夏测验
     儿童统觉测验(CAT
1. 与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哪几种?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
2. 什么是原始发育?
3. 觅食吸吮反射(检查方法、反应和意义)、手掌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放置反射、侧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TL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觅食吸吮反射:
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意义:该反射缺如提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精神发育迟滞、脑瘫可持续存在。
手掌握持反射:
检查方法:将手指或木棍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意义:手握持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主动抓握和前臂的支撑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5种方法:
1.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2.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厘米后下落   
3.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度   
4.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5.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反应:1.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成型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
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  
2.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
小儿有不快感,多见于3个月以上婴儿 。
意义:该反应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手的主动运动发育、双手中间位的发育、手口眼协调发育等。
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
检查方法:扶小儿腋下呈立位,将一侧足放于桌面,另一足背抵于桌面边
缘,略向前方倾斜小儿
  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意义: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自上向下刺激一侧脊柱旁
或刺激腰部
   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意义:该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直立位的自由运动发育,影响躯干
的自主运动,从而影响翻身,坐,站及体位变换功能。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也称前庭脊髓反射)
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
主,头部前屈,臀部突起
意义:脑损伤及脑瘫患儿该反射可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自主伸展,屈伸以及抬头的发育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张肌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似“拉弓射箭”姿势
     意义:该反应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运动,躯干回旋、翻身、四肢支撑爬行等发育
4. 立直反射(中枢和主要功能、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
中枢:中脑和间脑   
主要功能: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功能发育的基础
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脑发育落后或脑损伤患儿直立反射出现延迟,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残存可严重影响立直反射的建立,进而影响平衡反应的建立
5. 迷路性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反应:无论身体怎样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6. 降落伞反射?有何意义?
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反应: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意义: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7. 平衡反应的概念(中枢)
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又称倾斜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撑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
8. 坐位平衡反应(检查方法、出现时间)
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出现时间: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左右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9. 平衡功能的感觉系统组成和作用
感觉系统组成:躯体系统,视觉系统,前庭系统
躯体系统作用:皮肤感触、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本体感受器想大脑皮质输入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
视觉系统作用:通过视觉,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前庭系统作用:前、后、外三个半规管內壶腹嵴的运动位置感受器,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角加(减)速度变化而引起的刺激
              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静止时的地吸引力和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
10. 姿势与运动发育的规律
1. 动作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的方向和发育
2. 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3.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的发育
4. 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放下手中的东西
5. 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到坐下
6. 先学会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11. 姿势维持期的两大特征         生理性弯曲、原始反射
12. 要完成翻身运动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头向一侧或左右回旋,受非对称性反应的影响,呈非对称性的伸展模式
13. 要完成四爬(膝手爬)动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胸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的交替运动
14. 立位姿势发育时间点
5~6个月立位条跳跃
7~8个月扶站阶段
9个月,抓站阶段
10个月,独站阶段
15. 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 有两脚分开大足距发展到两脚并拢小足距
2. 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
3. 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 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 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 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 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 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16. 粗大运动发育里程碑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
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步行姿势运动发育
17. 由卧位向坐位转换的运动模式(正常模式和异常模式)
18. 影响运动发育最常见的原因          中枢性运动功能调控障碍
19. 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 原始反射亢进或残存
2. 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3. 肌力和肌张力异常
4. 运动不规律,不协调或不自主运动
5. 病理反射出现
20. 小儿脑瘫实施早期康复的理论依据
婴幼儿处于脑发育的关键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其可塑性最强,是学习运动模式等最具有潜力的时期,具备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通过一定方法使患儿学习到正确的模式,促进未成熟性到成熟性发展,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固定和发展,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21. 脑瘫患儿姿势与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 运动发育延迟的同时伴有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
2. 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
3. 固定的运动模式
4. 抗重力运动困难
5. 做分离运动困难的整体运动模式
6. 发育不均衡
7. 肌张力不均衡
8. 原始反射残存,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9. 感觉运动发育落后,“感觉”过敏而导致运动失调
10. 联合反应和代偿性运动
22. 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方的表现形式
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升高,表现为“折刀式”
不自主运动型脑瘫患儿表现为肌张力的动摇性变化,静止时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时增高
强直型脑瘫表现为“铅管状”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型脑瘫肌张力多不增高或可能降低
23. 围巾征
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1.手的基本动作包括什么?精细抓握包括哪些?  
基本动作: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
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
抓握动作: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力性抓握包括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
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
2.抓握运动发育的规律?
①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3个月左右,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左右,婴儿注意到手的存在且能随意张开,开始出现随意抓握动作,标志手动作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主要表现: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抓握动作过程中的手眼逐渐协调。
②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3个月)→全手掌抓握(五个月)→(前臂旋转运动功能发育)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拇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
   以动态三指捏为例,当尺侧三指弯曲形成稳定点后,就能精确控制桡侧手指运动。也就是说手的动作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
③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即抓握手向抓捏手发育阶段。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即拇指向下或在与手背平行的高度弯曲取物的模式,在上肢动作未分化阶段,婴儿往往采取此种模式抓握。
     生后7个月开始,随着稳定点由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移动,使得手指能够捏住物体。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第二,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                                                                  
④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人类首先学会抓握运动,然后逐渐学会张开手放开物体。
3.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什么时候?     大约3个月
4.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倒手运动出现在生后?全收握笔、自发乱画的时间?)
倒手运动出现在出生后7个月
全收握笔、自发乱画的时间:15个月
5.视觉发育包括哪些内容?分为哪几个阶段?
视觉发育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等,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 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② 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③ 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6.眼球的运动控制发育顺序?
首先是水平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最后是斜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7.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
① 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
② 2月龄的婴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
③ 婴儿视力的强制性注意(3~6个月)。
④ 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
⑤ 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
⑥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8.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六岁
9.3个月小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       180°
10.简述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①躯干及骨盆不稳定导致身体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不能保持稳定。
②躯干、上肢、手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影响伸手、抓握、释放以及精细                       运动功能的发育。
③伴随整体异常姿势或上肢受累,手可能呈握拳或半握拳。
④ 由于平衡功能不佳,需使用单手或双手支撑体重。
⑤ 手功能保持在较低水平。
⑥ 释放动作不成熟或异常。
11.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哪些表现?
  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弯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12.婴幼儿视觉功能评定方法?  
   婴儿期视觉功能评定方法非常有限。评定开始时,可以 首先 观察婴儿如何看周围环境、 是否与父母有视觉 交流,然后评定运动功能、注视、追视、辐辏功能、双眼同视功能、视野检查、视力检查。
① 单眼遮盖试验  用于辨别单眼视力情况。当被遮盖的眼视力弱或失明时,患儿不会出现反抗;当被遮盖的眼没有问题时,患儿会躁动不安,出现反抗动作。重复数次,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② 光觉反应 出生时就有光觉反应,强光可引起闭目、皱眉;2个月时对光觉反应已很强。如果对强光照射无反应,说明其视觉功能可能存在严重的障碍。  
③ 注视和追视 婴儿出生后的第2个月就能协调地注视物体,并在一定的范围内眼球随着物体运动;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的玩具或人的所在,头眼反射建立,即眼球在随注视目标转动时,头部也跟着活动,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看到奶瓶等物时表现出喜悦。 如果在此期间上述反应没有出现,或表现出无目的寻找,则说明其可能视力不佳或有眼球运动障碍。  
④ 眨眼反射  从出生后的第2个月起,除了能协调注视物体外,当一个物体很快地接近眼前时可出现眨眼反射,又称瞬目反应,这是保护小儿眼角膜免受伤害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不一定要求婴儿能看清物体,只要有光觉就可完成。如果眨眼反射消失,往往提示存在严重的视觉障碍。
⑤ 双眼同视功能   6个月时仍不能双眼同视一物就是异常情况。
         
1.名词解释:前言语阶段,儿童失语
前语言阶段:一般指从婴儿出生到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一段时期。
儿童失语症: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障碍,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2.脑部的语言中枢及其相应的功能障碍
运动性言语中枢(即说话中枢和书写中枢)
运动性言语(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的Broca区,说损坏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损坏会引起失写症。
感觉性言语中枢(即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听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的Wernicke区, 听话中枢损坏会引起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处的角回,阅读中枢损坏会引起失读症。
3.言语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语言知觉、语言理解、语言表达。
4.在前言语阶段婴儿的言语能力发育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育能力、前言语交际能力。
5.前言语阶段婴儿语音发育分为哪些个阶段   
(一)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汉语婴儿的发音大多为简单的元音,类似于汉语单韵母  
(二)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发出重复的、连续的音节
汉语婴儿发音大多类似于零声母音节和部分声母加韵母的单音节   
(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
6.婴儿在初步掌握和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存在明显外延扩大、外延缩小和匹配错误等独特现象。
7.婴幼儿单词句的特点
①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   
②词性不确定。
③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
8.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3岁左右
9.我国儿童各年龄段的词汇量大体水平: 2.5-3岁的词汇量约为(1100个),3-4岁(1600个),5-6岁的词汇量有(3500个)
10.儿童词汇的发展特点
①不同年龄儿童的词汇量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从词汇的增长率来看,3岁以后呈递减趋势。3岁左右是词汇增长的高速期。
②儿童词汇习得过程中各类词的发育
  不同年龄段儿童所习得的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情况。
儿童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③儿童词义的习得  在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儿童对词义的理解逐步深化、不断完善。
11.幼儿首先掌握的是哪一类词
儿童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其中实词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虚词掌握较晚,比例也较小。
12.儿童句型的发育顺序
由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由陈述句到非陈述句,从无修饰句            修到修饰句的发育,反映了儿童语法规则的习得,逐步掌握如何将词组成句子的发育
13.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   
(1)遗传学因素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现象。
家族因素在某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人员在幼儿时期语言发展上存在问题。
(2)语言学因素  可以分为语言因素和语言运用因素。
语言因素对于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学习不同语言的儿童发育有不同的特点。
儿童只有在与成人的语言交际中才能获得语言,即只有在语言运用中才能获得语言。
语言运用要受到语言交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际原则、语境因等。
(3)生理学因素  发音系统、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否健全影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否则导致语言发育障碍。
(4)社会学因素
①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儿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语言的。
②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③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
(5)心理学因素  
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特殊性的认知能力。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一个喜欢自己、喜欢身边小朋友的儿童,会乐于表现自己,说起话来充满自信。。
另外,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至关重要。
14.什么是言语发育迟缓?其常见原因有哪些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精神发育迟滞、语言环境不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构音器官疾病、听力障碍
15.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哪两种类型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
①表达性语言障碍——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
②感受性语言障碍两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
16.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
汉语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30个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
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
17.什么是构音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
(1)运动性构音障碍:指由于参与构音的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六种类型:
弛缓型构音障碍、痉挛型构音障碍、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
运动过少型构音障碍、运动过多型构音障碍、混合型构音障碍;
(2)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
(3)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构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构音障碍的原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机能异常,听力在正常水平,语言发育已达4岁以上水平,即构音已固定化。
18.儿童语言发育水平可运用哪三种方法来评定
自然语言分析、实验测试、父母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