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自己的城市旅行。第一站,上海。 这条短短百十米的小路至今不通公交,僻静深幽,不同于衡山路的张扬外露。街边各种特色小铺子、烘焙面包咖啡馆以及旧上海花园别墅,掩映在庭院中,显露出沉郁的贵族气质。 巨鹿路生活气息的浓郁,它也有文艺腔,但气质上有别于王家卫式的迷失,适可而止的甜才会让人不腻味,不感到做作。它没有复兴西路那么精细,但也很容易把它同五原路、新乐路这一类的西区小路区别开来,因为它更复杂,也更有魅力。 某个秋日周末午后,站在新乐路、东湖路和延庆路的三岔口,正犹豫着要往哪里走去。吸引我的确是前方一条窄小隐匿的路——富民路。只见他被道旁梧桐掩映得幽暗,仿佛有着诱人秘密等你去探寻。越走越深、越走越静,路旁沉淀时间的建筑,散发出岁月的味道。情不自禁,你会想要走到路的中间,你会希望,如果只你一人,在这样的路,静静的走,一直走下去… 深秋安静的街,梧桐树叶即将凋落一空,单留下树干树枝,透出些许突兀萧索。午后秋阳,明媚而不耀眼,让人只想走进她温暖的倾泻中。隔着玻璃,你看到有女子不急不缓,漫步在人行道落满梧桐树叶的街角边,她会调皮的踩上枯叶,听它发出空洞而脆的声响,然后露出满足的笑容;抑或她手捧着书本,快步走着,大半张脸躲进厚厚的围巾,却依旧感觉到侵袭而入的寒意…… 渡口书店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作为一家书店的纯粹,简单且专注。小小的地方很低调,书的类别繁多,都来自店主的精挑细选。作为上海独立书店的先行力量,渡口不仅售书,更多地是贩卖一种精神态度,给自己留一个属于书的独立空间。 在闹中取静的绍兴路上,有一家久闻其名的汉源书店,由著名摄影师尔冬强创建。它集书店和咖啡屋于一体,深藏着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式物品,很有味道。你可以坐在整面的落地窗格前,在这儿品茶看书,享受一个悠闲午后。这里也是张国荣迷来上海的必去之处。 1984独立书店,毗邻上海图书馆。不一定是上海最文艺的书店,但一定是上海文艺青年都知道的。这儿就像一个乱又美的杂货铺,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是1984的收藏真品。清新的色调,满目的书籍,温馨的氛围和调皮喵星人,还自带种植着桂花树的小庭院。这样的可爱小小书店,叫人怎能不爱? 在常德公寓张爱玲故居的楼下,有一家同样带着她回忆的书吧。坐在千彩书吧里,点一壶红茶,选一本张爱玲的小说,时光仿佛流转。 猫的天空之城是一家概念书店、杂货店、咖啡店,大家都亲切地称她“猫空”。 猫空是被评为上海十大清新书店的,在新天地如斯的繁华人境,突然来了这么个文艺清新也不很突兀,累了进来坐坐,给自己写张明信片也是极好的。 气味图书馆两年前已听闻,创始人Christopher Brosius和Christopher Gable是两个好玩的美国大男孩,他们首先想到了用味道来寻找遗忘的嗅觉记忆,所以创造了DEMETER,于是200种涵盖了vegetable(蔬菜),tea & coffee(茶与咖啡)甚至alcohol(酒)等奇特气味的香水诞生了。 一九叁三,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朋友听说我对建筑有兴趣,推荐的这个地方。 这里曾经是30年代老上海的屠宰场,耗资政府300多万的白花花的银子造成的,据闻当年全世界这样规模的屠宰场也不过三座,如今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只有1933老场坊。 小店经常店休,但是,爱它的人无怨无悔。器皿制作者的身份被有意淡化了,只在客人问起时才会被提及。三位店主曲炜、文林和阿花,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去日本走街串巷挑选美物,易碎的东西靠他们肩背手提回来。新品往往还没上架,就已被喜爱并关注荃二的圈内人士内部预定。 On Stage是 JZ Music(爵士上海)音乐家族的新成员,是一家可掌控古风、摇滚、电音、民谣等不同音乐类型现场演出的艺文表演空间。立于红坊艺术文化社区,其本身的设计者也专注于音乐, 因此它拥有了上海最好的现场音响系统,叠加独特的墙面设计,捕捉着墙壁不羁的回声,保证每种乐器都能清晰的演绎,留给听众最纯粹的声音。 On Stage 会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会、演唱会,还会有光影声结合的新型舞台表演形式; 它会成为好音乐的新空间, 会成为各种风格乐队驻足表演的舞台, 也一定成为音乐艺术追逐者们心中高品质演出的集合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