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朔一百岁老奶奶还能下地劳作 田间地里一把好手

 glhly 2015-09-11

阳朔一百岁老奶奶还能下地劳作 田间地里一把好手

 

  ◆姓名:徐秀珍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4年2月12日

  ◆身高:1.52米

  ◆血压:高压118,低压76

  ◆心率:80次/分钟

  ◆既往病史:无

  ◆长寿之道:习惯清淡饮食,爱笑,闲不下来,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徐秀珍耳聪目明,精神很好。

  阳朔县阳朔镇往南几公里,便是凤鸣社区龙岩门村。徐秀珍就居住在这里,村里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她。但若是外面的人来到这里,如果在路边的菜园里看见一个动作铿锵有力的老人正在劳作,那是绝对不会想到,这居然会是一位百岁老人。务农一辈子的徐秀珍老人,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下来的人,而这,似乎也正是她的长寿之道。

  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

  龙岩门村位于阳朔县十里画廊景区境内,依山傍水,环境幽谧。从大路拐进村里不远,三栋小楼并排而建,与对面的一排平房围成了一个小院子。阳光洒满小院,一只小狗慵懒地趴在屋檐阴凉处,让这个小院显得情趣十足。这便是徐秀珍老人和子孙们居住的地方。


徐秀珍在给菜地浇水。

  本来约好中午时分前来拜访老人,但记者到的时候,老人却不在家。“刚刚还在家里坐着的,这一下子怎么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在家等候的是徐秀珍的孙子,本来陪老人在家里坐着的,谁知道,他转个头,老人就不见了。家中里里外外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最后,是老人的曾外孙女说了一句:“好像看她提把镰刀出去了……”家里人一拍脑袋:“噢!可能去菜地了。”说着,就带着记者往家里的菜地走。

  距离家里几百米,有一个小鱼塘,鱼塘边有几块菜地,也都属于徐秀珍家。一路上,徐秀珍的孙子告诉记者,几乎每天,老人都要到自己家里的菜地里劳作一番,浇浇水或摘点菜回家。

  可是,到了菜地,却没有看到老人。“奇怪了,奶奶去了哪里呢?”徐秀珍的孙子一边嘟哝,一边想着老人还能去哪里。不一会,他叫了一声:“有了,可能是去前面的竹林砍竹笋了!”说着,就带着记者几个人往山边的竹林赶。

  穿过一片茂密的野草地,山脚下有一片竹林。竹林长得密集茂盛,很难看到是否有人在其中。“奶奶!”徐秀珍的孙子对着竹林大喊了一声。没有想到,居然立即就有了回应:“我在这里!”“你怎么又跑出来了?快出来,记者来采访你了!”“好的,马上,马上。”对话之间,竹林深处一个戴着草帽的身影钻了出来,正是徐秀珍老人。仿佛是怕外面的人等急了,她一边用手里的镰刀挥舞着,砍出一条近道,很快走了出来。

  看着这位找了半个小时才现身的百岁老人,所有人都感叹了一句:“好精神的老人家!”

  田间地里一把好手

  看到大家来找她,徐秀珍有点儿不好意思,解释道:“家里没有什么菜了,我就出来砍点笋子,哪晓得你们这么快就来了。”一边说着话,老人一边举起手里的镰刀,咔嚓一下又利落地砍断一根竹笋,麻利地削掉竹笋外壳,然后放进手里的袋子。“走吧,走吧,屋里坐去。”老人一边招呼着大家,一边带头往回走。

  路过家里的菜地时,老人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你们稍微等一下,今天太阳蛮大,我给菜浇点水先。”说着,就往菜地走去。只见她在田埂上健步如飞,一下就走到了鱼塘边。熟练地从塘边拿起一杆长柄水瓢,从鱼塘里打上满满一瓢水,哗地一下往菜地里泼洒开去,动作熟练,甚至显得潇洒。这个动作重复了十多下,整块菜地都被浇灌了一次,老人这才歇手。经过这一番劳作,徐秀珍居然大气不喘一口,不好意思地笑笑解释道:“不好意思,我怕菜被晒焦。走走走,屋里去,喝点茶。”

  回去的一路上,徐秀珍的孙子介绍,老人家一辈子都在务农,样样都是一把好手。“一直闲不下来,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天天要到菜地里打一转,我们叫她在家休息,不要做那么多事情了,她反而还不高兴,说自己要是不做事一身都会不舒服。”

  徐秀珍耳聪目明,思维也很清晰,跟她说话,老人对答如流。说起干农活,她高兴起来:“这算什么,我还可以上山砍柴,人要做事,不做事不行的,闲下来身体就会不好的。”一手带大几代人

  徐秀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四个孩子中,她排行老大。她的父亲因病,50多岁的时候过世了,剩下母亲肩负起家中顶梁柱的角色。作为家中孩子的老大,徐秀珍当时也开始帮母亲分担一部分责任。或许正是这样,让她养成了勤劳的习性。


听说有客人要来,徐秀珍到竹林里砍竹笋。

  徐秀珍家中的人寿命都很长。她的母亲是94岁时过世的。徐秀珍的弟弟妹妹们过世时也都有80多岁,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徐秀珍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有两个不幸分别在2岁和13岁时夭折,还有一个儿子抚养成人。儿子成家后,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徐秀珍又担任起了带孙子的任务。

  “我们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如今,最小的一个孙子也已经成家多年,但在奶奶慈爱的目光之下,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三个孙子收入都不错,在村里建起了三栋并排的小楼房。虽然这样,老人却并不愿意住进新建的楼房里,还坚持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老人的卧室,就在新楼房的对面。一排平房分别是孙子三兄弟家的厨房、杂物房,以及奶奶住了几十年的房间。

  由于住得近,徐秀珍在孙子们出门忙活的时候,又给孙子们看管小孩。“奶奶带大了我们三代人。我爸爸,我们三兄弟,还有我们的孩子。”说起这个,徐秀珍又呵呵笑了起来:“我再活长点,再给你的女带把爷(孩子)。”老人此言一出,大家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性格开朗 生活规律

  在谈话之间,徐秀珍一直笑眯眯的,即便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是笑眯眯的。看得出,她是一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


徐秀珍在砍柴,准备做饭。

  每天早上6点多,徐秀珍就起床了。给家里人煮上早饭,徐秀珍又会去打水洗衣服。家里喝的用的,基本上都是地下井水,如今,老人还能提上大半桶水在院子里来回走上几趟。吃过早饭,老人会去菜地里走一转,摘点青菜,给菜浇浇水。下午一般都是在家休息,看看电视。晚上八九点左右,就上床休息了。

  徐秀珍口味一直比较清淡,酸辣都不是太爱好,也不喝酒抽烟。下饭的,一般是一些猪肉和青菜。虽然已经一百零一岁,但老人还有几颗牙齿,直到现在,老人家的胃口还是很好,能够吃上两碗粥或者汤泡饭。

  谈话间,徐秀珍起身打了一桶水,给院子里的小狗倒上一些,然后去厨房劈了一些柴禾。“留下来吃饭吧!有我今天砍的新鲜笋子!”原来,闲不住的徐秀珍又开始惦记着做晚饭的事情了。一边忙活,老人一边热情地挽留记者在家吃晚饭。

  “奶奶就是这样,对谁都很热情,整天笑呵呵的。村里的人都认识她,也都尊重她。”徐秀珍最小的孙子这样说道。

  桂林晚报记者莫林骐/文 唐寅/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