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禁忌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寒性咳嗽不宜用。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名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川贝味苦,性微寒,归肺经。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川贝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川贝总生物碱及非生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实验发现组培川贝和野生川贝一样都具有镇咳作用,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组培川贝和野生川贝均具有祛痰作用,两种川贝的祛痰效果均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1)川贝对结扎幽门性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川贝对应激性溃疡的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川贝对消炎痛所致胃溃疡同样也有抑制作用。
川贝母能够产生持久的血压下降。主要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对离体豚鼠回肠、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整体狗小肠均有明显松弛作用,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
季节交替,冷暖无常,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川贝可以预防感冒咳嗽。对于感冒咳嗽也有治疗的作用。
川贝能够养护咽喉,对于咽喉干涩,咽喉疼痛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川贝润肺养肺。
川贝配合蜂蜜,可以祛痘祛暗疮。
医学研究表明,川贝对治疗气管炎和慢性肺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川贝可以清热降火。上火的人,食用川贝,可以去火解燥。 萧蔷在《萧蔷的爱美主义》中公开了养生料理,其中给予川贝高度的评价。
川贝自古以来都是传统的中药,现代医学也表明,川贝对血糖的降低有着一定的效果。
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川贝也能抗病毒。
实验表明,平贝母浸膏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一)川贝枇杷膏
(1)枇杷:选土枇杷最好。 (2)川贝:研磨成粉。 (3)枇杷叶:洗净的枇杷叶或者中药店的成品枇杷叶。 (4)冰糖:适量。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锅最好是不粘锅,也可以选择懒汉锅,更为方便。 (2)料理机:用来把枇杷打成浆。
(1)熬枇杷叶:2碗水熬成一碗,用纱布过滤。 (2)熬水的时候,枇杷去皮去核。浸泡在凉水中防止变黑。 (3)打浆,有料理机的按说明书操作,没料理机的直接上手抓茸,或者放案板上拿刀拍一下。 (4)化糖,锅内可以少加点水化开即可。将打好的浆下锅。 (5)加进熬好的枇杷叶水,两小时后加川贝粉。 (6)在三小时后起锅。 (7)将经过五个小时熬制后的成品装瓶。
(1)熬煮中途记得不停的翻动,以免糊锅。 (2)要放枇杷叶,比例为1斤鲜果2克干叶,如果是鲜叶,把绒毛洗干净。 (3)川贝要选本色的,要个大饱满,比例是1斤鲜果2克川贝。 (4)冰糖不能要白色的小块晶体状的,一定要大坨的浅黄色的粗糙冰糖。 (5)熬到最后,一般是1斤枇杷有个2两膏体,就可以起锅了。 (二)川贝炖雪梨
川贝炖雪梨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功效,长期食用可以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雪梨,冰糖,枸杞,川贝粉,白开水
(1)把梨削去皮、用小刀去掉上层约1/5的顶部,挖去梨核,注意不要挖透底部。 (2)把雪梨清理干净后放入冰糖、枸杞和川贝粉,添加白开水(约梨的一半就可以,蒸的时候还要渗出部分水份)。 (3)上锅蒸1--1.5小时,如果用高压锅时间可适当缩短些。 (三)川贝的附方
相关阅读:
113 阅读
195 阅读
4117 阅读
4419 阅读
2628 阅读
1229 阅读
3928 阅读
314 阅读
4403 阅读
3659 阅读
323 阅读
749 阅读
最新热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