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代理生意已无路可走!-今日头条

 红火人 2015-09-12

五月底,我们一行四人,自驾从广州出发,开始了“O2O平台“520生活圈”全国万里行”之旅,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共十三省/市,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万三千多公里,对服装服饰、皮具箱包、土特干货、五金工具、建材卫浴、食品副食、文具器材、文化礼品等除肉类果蔬行业外的其它可能被电子商务冲击的行业,以及当地的制造业、服务业、餐饮业、地产业等行业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市场调研。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场景都是冷清,冷清,冷清,实业、商业全线亏损,实体经济和商业及电商卖家都面临崩溃的边缘。

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传统代理商和四个零售商和两个网店卖家,他们都在当地有供房供车(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外地人,外地人都在当地六年以上),他们的主营生意已全部下滑,其中七人已处于亏损状态(当中五人已严重亏损,做电商的说微亏状态),二人处于“有赚,但下滑严重,是还没亏”的状况。有五人在银行有直接贷款,三人用信用卡套现“盖盖子”经营,一人原有积累无欠款。九家全部拖欠上游厂家或代理商货款,且逐季增加“信誉”额度,靠拿厂家增加的信誉额度来填补亏空和过日子。问他们对未来乐观吗?普遍茫然,问他们那怎么办?有七人的回答是“能怎么办?不知道做什么,先干着吧”,有两人认为“经济过段时间会好吧”,问他们如果厂家被你们拖死了,你们怎么办?他们统一的回答是“厂家不能死,厂家死了我们怎么办”,有三家甚至说“我们还欠着银行钱喱”……。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真能挺下去吗?以后他们能赚钱吗?他们所欠的款能还得上吗?实体商业、电商卖家和经济能好得了吗?他们的上游商家和厂家能撑得到经济逆转好运降临到他们头上的那一天吗……?

如果国家没有大的经济变革推动或者民间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出现,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零售商、代理商、品牌商、生产厂家、配套厂家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整体,而这个整体成败与存在的关键是“店铺能否活下去”?实体店生意能否活下去,那要看造成他们活不下去的原因,我在上期写的文章《深度剖析为什么“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原因》一文中已写得很清楚,就是从“产能过剩”到“商业过剩”,中国人口没大变化,消费需求没大变化,消费能力却在降低,而“卖家”太多了,商业地产的过度发展已使实体商业过剩已经恶性竞争了,又加上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不在一个竞争起跑线上的网店,去年起又出现N多“人人创业”的微商,大家都成了“卖家”,而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水电、工商税收、产品本身成本全在上涨不能下降,但销售下降、毛利下降,怎么突围?基本上没有可能。有人说,现在不是推动“互联网+”吗?商业企业不都在做“O2O”吗?这不是可以吗?“互联网+”如果是工业革命,让产品升级智能化,那对产品本身是好事,对使用的人也是好事,能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化,但如果是“让商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去网上卖”,那现在还有没在网上卖产品和推销的品牌和厂家吗?一般大家能看到的社区型O2O、产品型O2O、行业型O2O、“聚焦”型O2O真的是消费者想要的吗?真的符合消费者需求吗?真的“通人性”吗?特别是真的能帮助整个商业生态系统重规良序兴旺发达吗?如果不能,那再好的“术”又有何用呢……?

有的人可能还沉浸在“过去还好啊”的乐观情绪里,感受不到温水煮青蛙,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经济搞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太多,在这不多说说了,可以去阅读我上篇文章,在这里单单再提一下为什么今年特别特别难,2012年某网销平台发明“双11光棍节”,这个吸引眼球的“节日”加上平台卖家大打折促销、平台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一日之间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加上平台公布的“销售数字”,于是到2013年一下子网上多出和实体店旗鼓相当的店铺来,消费者就那么多啊,消费需求也只有那么多啊,这多了一倍的网上店铺来抢生意,除了拼价格拼“服务”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成本摆在那,降不了,拼来拼去的结果是谁也没得赚,大家都亏,有钱的大亏,没钱的小亏,实体店亏,网店亏,都亏本没钱赚,那民众的购买能力又下降了,加上土地财政终结,“投资”这架马车转不动了,社会需求又降低,国家大力反腐倡廉,高档消费没了,社会购买能力再度降低,也把本来不易受互联网冲击的餐饮娱乐服务业在中低档形成供过于求的恶性竞争,2014年微商横空爆发争抢市场,分掉部分销售额,各种传销高手利用微信这个隐密性与传播性都很高的平台,披着胡编乱造名目繁多的励志发财梦这张皮,忽悠“人人创业”不尊重客观事实想发横财的人,套取了他们有限的流动资金和存款甚至透支信用卡,降低了他们的实际购买能力。

经济本身下行,社会整体收入降低,购买力下降,而刚性成本又并不能下降,经营就亏损,亏损又致收入再下降,购买消费力进一步下降,加剧经营亏损,经济是一个整体,各行业相连相通相关,很难独善其身,如此恶性循环,于是,断崖式坍塌不可避免的如期而至!

为了“活下去”,有的地方的商家开始了和房东的斗争,从乞求降租,到拒绝交租,到暴力抗租。在土地财政和高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很多人供了房供了车贷了款负担很重,不赚钱了但供房供车还贷不能停啊,“信誉”这把达麾斯剑以法律的形式高悬于国人头上,不找活路怎么办呢?问题是减10%、20%、30%的租金你就能扭亏为盈吗?更何况,房东能怎么减租呢?他们在银行贷款买的铺面,很多租金覆盖不了利息,出租率又在降低,还要减租,那直接丢给银行就好啦,还出租干吗。有人说,有的房东以前买的时候很便宜,钱早就赚回去了,但问题是,有几个能收租的房东还在上班工作赚钱呢?又有几个有钱的房东这几年不把钱又花出去了呢?早期低价买铺的房东十之八九孩子已长大,早就消耗掉了老父老母那点赚的红利了。而商业地产的开发商都是通过银行借贷搞地产的,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和税收压力,如果是上市公司还要承担让财报好看的要求,必须维持高房租才能玩得下去,“倒闭潮”的到来又让店铺的闲置率越来越高,退租转让关门的越来越多,商铺从抢手的“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房东老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减租,说说可以,闹闹也行,但能指望就此挽救实体经济,基本没有可能性。

我还在学生时代,有位现代派诗人写了一首一字诗,写得非常好,诗的标题叫“生活”,内容就一个字“网”,生活就是一张“网”,人人不能置身网外,从此让我读懂了人世的沧桑。三年前,我除了坚持做越来越难做的实业外开始研究宏观经济为自己和企业找出路,一时灵感出现东施效颦也写了一首一字诗,诗名叫“经济”,内容也是一个字:“局”,可经济的这个局啊,如今已越来越理不清了。

经济这个整体的局为啥做“传统代理生意”的越来越难做呢?当年,国家要发展经济激活市场,必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走,国企这个计划经济的巨人就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于是,国企职工成了必须被淘汰的一群人,数千万国企职工被打破“铁饭碗”,那可是国家的儿子啊,而且是经济刚起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家总能有个妥善安置,如果下岗工人个人努力,还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来,涅槃重生但是有未来的痛苦。而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全部停车,经济全面衰退,基于信息与物流不对称而产生的传统代理商,在信息爆炸时代和物流高速发达时代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互联网+”、“O2O”的发展就是要去中间化,中间化是谁?就是“传统代理商”,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无独特的代理商甚至连今年冬天都熬不过去,期望下半年传统销售黄金期到来转运的愿望终究会一场空。传统“坐商”形式的零售店、服务店、餐饮店也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但他们可以与免费的公益性O2O平台合作,把他们的店铺搬到网上去用O2O的方式线上加线下共同服务周边的顾客,变“坐商”为“行商”,将消费者从遥远而不确定的网络商城上重新拉回到就近的实体店中来,让生意在苦涩中得以继续下去。而传统的代理商,没有路走。中国有近十四亿人,就业人数约四亿多人,其中各类中间代理批发商约三千万人,这三千万人的存在感将越来越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