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古述今,冷兵器中谁更适合近战?

 大海810 2015-09-12

| 冷兵器 | 侠文化 | 人文 |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 探索中华冷兵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兵器时代,解密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第一冷兵器自媒体



实际上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除去射远器,其实基本就只两大类武器:长杆(刀、枪),短柄(刀剑、鞭锏锤)。不过剑这种东西,自钢铁刀剑普及起,也就是大约自汉代起,就基本退出战阵了,逐渐成为仪仗器和身份象征。


原因很简单,面对被甲敌人,实在没有必要双刃,有一面刃可以砍,有个足够破甲能力又坚固的刃尖,就足够了。


所以,用刀足矣。剑这种制造成本大大高于刀、性能实际几乎没什么差异的武器,就让它成为高冷小公举,在一边傲娇现实自己的高贵就可以了。也因此中国自汉代起,一直到隋唐,制式军阵短柄武器几乎就这一种:环首刀。


汉代环首刀↑↑↑↑

日本正仓院藏隋唐七星刀。↑↑↑西安考古所藏唐代金柄水晶坠剑形刀。↑↑


单刃刀,已经足够满足战争需求了。也所以它的形制,在中国几乎被固定了足足千年——直身,单刃,刀尖呈135度折角。

135度刃尖折角,这是个用于穿刺破甲和撬压的最坚固的力学角度,也是一个一直被很多人忽视的非常重要的细节。当一支军队大规模使用这种刃尖结构的直身刀时,就意味着他们对手的铠甲,很难以劈砍方式破开,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穿刺破甲。

所以他们的刀身才是直的,便于穿刺发力。而这种135度角折角刃尖,既提供了穿刺需要的锐利,又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不至于破损和折断。

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步兵主战刀具。

而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有相当部分军队用的战术直刀,依然采用了这个角度。他们追求的,也同样是刃尖具有足够的穿刺能力,和强悍的撬压强度。

不过短柄刀这种武器,通常在战场上是不会单独出现的,和它一起的,多半还有另外一样东西:盾。

我这里说的是标准的步兵短柄刀兵种,这种兵种基本都是刀盾组合,除非它还担负着其他功能,或是特种兵种,譬如陌刀手,这类都属少数例外,暂且不论。

刀盾手对长枪兵,由于盾抵消了长枪的距离优势,因此双方的胜负就成了五五开,任何一方都不会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很典型的相生相克、相爱相杀。

敦煌的唐代演武图,标准的长枪阵VS刀盾阵。


至于其他的短柄打击类钝器,鞭锏锤这种,在战场有,但毕竟数量比较稀少,也不是主战制式兵器,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有机会可以单独说说。短柄武器说完,说长杆兵器。古代主战长兵,其实就一种:长枪。

中国史上,长柄战刀成为军队列装的制式武器,至少是在宋,而且多是仪仗器,实战使用非常少。真正大规模投入实战和列装的,是清朝的南方绿营水军,当时出现了一种没有格的、刃尖带反刃的刀矛,刃长一般在一尺多两尺的样子,样子有点像矛,但实际是刀,这种武器主要用于水战。
因此长枪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主战制式长兵。这也是称它为兵中之王的缘故。

不过这种称呼,大多是形容其兴盛和重要性,并无真正的等级划分含义,譬如百兵之帅什么的,也是一样的修辞手法,没什么等级含义。千万不要用这种修辞去排列位置,那就玩笑开大了。

在刀盾组合面前,枪的距离优势就不太明显了,而且还要防备被对手近身。

不过不要以为枪被近身就没用了,不要忘记人家两只手是可以前后移动的。只要前手向前移,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近身肉搏的。

来看看古代的枪可以长成什么样。
这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一种长兵,一般我们认为它是槊的一种,应该可以算日本大身枪的鼻祖。
这是杆宋--明时期的长枪。这种样子的枪,存世不少,结构都相差无几。图中这杆枪,我上过手,非常沉重,当时一起的还有一位亚洲武术锦标赛的枪术亚军,我特地喊他也使一下,当时有两杆这种枪,


我们一人一根对了几下。我们共同的结论是,以现代武术,无论什么流派和套路,都压根用不了这种枪。太重是其一,二是根本没有相应的技法来发挥如此长的枪刃和它前部的打击锤,对现代武术来说,这枪就是个废物。反过来,现代武术对这种古代军阵实战用枪来说,也是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