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

 郭笑路 2015-09-12

天津-北京-天津 两年的坚持——2011年度同济初试第二名考研经验分享

(2011年度IDKAOYAN考研经验分享之一)

注:为了保障大家的隐私,我们继续采用大家的英文名和拼音,有失详尽之处还请见谅!请尊重作者和IDKAOYAN的著作权,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idkaoyan

 

一个平平常常,但睿智坚强的女孩,这是我们对康同学最深的感受。从IDKAOYAN 2004年成立至今,我们的辅导学员从80后开始过渡到90后,整整两代人的变化,我们感受颇深。或许网络上有很多对80后、90后的非议,并创造了这个名词。但从我们切身的感受来看,其实是这些人并不了解他们。他们自信、坚强、努力、敢于承担……,康同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津-北京-天津、两年、每周从天津到北京上一次课,在我们的印象里面,这位同学除非特殊情况,从没有缺过一次课,两度春夏秋冬、数不清的风风雨雨——没想到一个小女孩有这样的毅力和坚持。虽然她也曾经犹豫、也曾经彷徨、但她最终还是笑着挺了过去。看着她录取后的喜悦,我们真是百感交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感动她的风雨兼程、感动她的披星戴月、感动她的锐意进取、感动她的积极乐观,感动我们的感动、也感动她的感动。希望IDKAOYAN今后能够为更多的同学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平台,你们的成功才是我们真正感动的初衷。

 

这只是一个不自信的女生,分享她两年长跑的故事。

 

我想做我喜欢的事情——

 

经过高考的洗礼,我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选择了传统意义上不错的专业。大一的第一年,我尝试了几乎所有的可能性:校级社团,班级支书,本专业学习……忙碌而充实。第一年飞快地过去,我却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有了疑惑:

 

我喜欢目前的专业吗?它真的适合让我干一辈子吗?

我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学术研究?管理财务?或者……

 

我是握着画笔、看着漫画、玩着游戏长大的,然而这些爱好始终就像“旁门左道”,每每动了以它们为生的念头,都会被自己否定。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舍不得自己优秀的理科成绩,也害怕冒风险。可是,当我循规蹈矩走上了一条本分的工科生道路,这些梦想却越发地鲜明。大一的自己在各条道路上都收获颇丰,但最大的成就感却来自于宣传部那一张张还颇为稚拙的海报……我无法想象自己变成一个化学工程师天天计算设备绘制图纸,但是我无数次地幻想自己创作的东西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一点点影响……

 

“我还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始终相信自己的女儿,一直将选择未来的权利放在我的手里。当我告诉他们自己的决定的时候,如同往常一样,他们只是让我按自己的想法,放手去做。

 

    决定跨专业考研以后,我开始搜寻适合的目标——一个能将理工科的思维和艺术性的追求结合的专业。排除了纯艺术(时尚设计、动漫等)性的专业后,一次偶然的搜索让工业设计跳进了我的视野。它所强调的工学、美学、经济性,人机工程的理念,广泛的就业可能性都和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

    于是顺理成章地,我遇到了IDKAOYAN(http://blog.sina.com.cn/idkaoyan),遇到了张老师。与张老师详谈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我决定参加IDKAOYAN的高端长期辅导,正式开始自己的跨专业之路。

 

 

从零开始,做一个摘苹果的人

 

    大二的下学期,为期两年的“天津——北京”两点一线的生活开始了:每周末,早上从天津出发,下午在北京上课,晚上回到天津。

    看起来像是漫长的两年时光,现在回顾起来,却短暂地像只过了一周七天。

    周一,速写练习;周二,动物写生;周三,彩铅速写……每次往返虽然辛苦,但每一堂课都收获颇丰,工设是个充满魅力的专业,越是了解,越是着迷。

    选择跟随长期辅导班的好处就在于不用太操心自己的专业课进度安排,每周按时完成练习任务心里很踏实,还能一点点看到自己切实的进步。本专业方面,化工专业据说是我们学校课最多的,两个专业间的冲突也成了我经常头疼的问题。好在有辅导员老师的支持,任课老师的理解,凭着自己良好的基础与积极的沟通,我争取到了额外的时间也顺利完成了所有科目。

 

    第一年的学习结束,我开始考虑择校的问题,由于本身对清华不是很感兴趣,选择的对象也就集中在了北理和同济上。两所学校所在的城市都是非常适合工业设计的,都拥有极为充足的资源,不过作为一个南方人,对上海的偏爱更多一些。北理招人多,快题的形式我很熟悉(因为辅导班上考北理的最多),录取时初试占的因素也相对大,对跨专业的比较有利;同济呢?翻翻它每年的考题就知道,变化多端,要求也灵活得多,并且对复试要求非常高,风险也大得多,但同时,同济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又充满了吸引力。

最后,一位上届学长考研经验里的一段话打动了我:

    “一个人如果总是去摘伸手就能碰到的苹果,那他不会有任何长进,如果他尝试着去跳一跳摘取较高处的苹果,那么不仅能够让自己变得善于跳高,而且能够轻易摘取一些比较低的苹果。”

 

    想想对上海的向往和同济的喜爱,我决定做一个跳高摘苹果的人。

 

初试:在漫长的准备之后

 

上了80多周课后,初试近了。

初试前的两个月,最难受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心理上的纠结。第二年的自己比起第一年单纯的学习心态多了很多顾虑:虽然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学习,但自己是否真达到了同济所要求的水准呢?两年间的种种付出在最后反而成了更巨大的压力,这种纠结的情绪一直持续到自习室的黑板上倒计时减少到20多天。堆成山的复习任务让我意识到,时间根本不会留给你奢侈的忧虑,埋头干吧,让无聊的担心见鬼去。

 

相信工科学生跨专业考工业设计都会觉得准备的科目太过“文科”而烦躁。英语、政治、设计史论都是识记、认知类的学科,过去物理数学记住公式走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过多的记忆让人头大不已……

 

我自己的经验是史论一定要早看,王受之的《现代设计史》很厚但很有意思,提前了大半年看完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面记忆同济指定的两本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填空题画图题网上也有很多总结。稍微麻烦的是同济史论题型不太稳定,今年一道论述题都没考而我还背了很多公司的设计理念……政治每个人的复习方式都差不多,我也是按照任汝芬序列1~4看下来的(3只看了选择题),最后做了陈4套。感触最深的就是无论马哲毛概还是中特社,都有内在的一套逻辑,复习的时候克服自己的抵触情绪,找到这种逻辑是很重要的。选择题考的就是活学活用,论述题重点则是书写工整论述清晰(一定不要相关就全写,没有条理乱糟糟的老师也懒得细看)。英语我本身基础比较好,背好单词,做好真题(真题之外的阅读不建议做,读读培养语感可以,解题思维和真题很不一样反而干扰),成绩也就还不错。总之,尽量多理解少硬背,会让脑袋“减负”很多。

  (此经验分享的著作权归作者和IDKAOYAN共同所有,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idkaoyan)

 

复试:更多的是顺水推舟

 

初试后等待成绩的日子是忐忑的,寒假家里出了点事,自己根本没有心情复习。回到学校后已经二月底了,作品集、理论、快题……逃避了一个月换来时间和精神上成倍的压力。好在回到IDKAOYAN辅导班的生活(IDKAOYAN的复试辅导)让我逼着自己重新赶上大部队的进度。

初试成绩让我欣喜,也让我终于对自己有了自信。

由于反复修改为作品集创作的一幅CG,复试线出来的时候我的作品集才处理了一小半,这时意识到联系导师也已经晚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决定到同济以后直接找导师。我提前3天到了同济,在16楼“蹲”了3天,这3天里经过多方咨询和查询信息,终于决定了目标导师并且和她有了接触。(我是在她刚和一个预约过的同学聊完走出办公室时硬找的她……有点冒失不过态度诚恳老师也挺理解的)和导师聊了半个多小时,她对我的英语、作品集、工科背景都还算满意,也让我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稍微安定了些。

其实从最后的录取情况看,是否考上和联系导师的关系也不算很大,主要还是看个人真正的实力,我们同去的人有很早就联系的、有像我硬撞上的、有根本就没找任何导师的,结果都考上了,联系导师也就是让自己安心点,混个脸熟。

复试快题和英语翻译就不多说了,基本都靠平时的积累,快题今年改成了3小时一张四开纸,和北理要求很像,IDKAOYAN有很多的高分参考。下午的面试是按照报的导师志愿分组,我那组同时有我导师和我最怕的一位教授(汗),不过面试的问题都很友好,主要还是了解人的背景和性格,对设计的爱和理解,之前精心准备的作品集也获得了肯定,起了很大作用,那位我一直觉得严肃的教授甚至和我开起了玩笑。

 

出门时陈老师和我一块离开,快到门口时他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不错!”——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这两年的辛苦结果怎样都值了。

   (此经验分享的著作权归作者和IDKAOYAN共同所有,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idkaoyan)

写在最后: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4月7日,得到了被拟录取的消息,有点发懵的自己还是在电话联系张老师后才明白这段漫长的旅程终于结束了——每周6小时的路程半天的课、每周埋头画到脖子酸痛、隔段时间就会有的“考不上怎么办”的恐惧——都结束了。学习、练习、复习、初试、复试,两年的纠结痛苦与快乐终于有了一个不算完整的句号。


    2008年11月29日,第一次去北京,见到了张老师。
    2009年3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长期辅导。积累了160多张往返的火车票。
    2011年1月15日,初试。
    春节和寒假,发生了很多事情。回家才知道九十岁的外婆股骨骨折在床上养了3个月了,怕我分心,父母一直不肯告诉我,抱着她哭了好久。
    2011年4月2日,复试。复试和初试之间的时间跨度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么长,这么纠结。复试前两天压力太大,张老师打电话过来开导我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现在回头看看过去,这段旅程长度早就超越了两年,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只是最初的心境一直没有改变——“我想画画,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很多人对我说,你的心灵强大,那么独立,那么勇敢,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我才不是,我是一个需要不断从他人那里寻求帮助的弱者,一个时常在怀疑自己的实力和命运的胆小鬼,一个怕生到希望能把世界挡在外面的自卑狂。落入低谷和迷惑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都是靠着IDKAOYAN的张老师一次次开解和鼓励才慢慢恢复。

每个考过研的学长都会说,考研是和自己的战争,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这句话在经历了一切过后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毕竟做出这么大风险的选择,就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的勇气了。
       真的要总结经验的话,只有一句:一直前进就好。

就算这过程中一再纠结与害怕,一再悲观和被绊倒,请你心底里始终明白:反正没法后退,你就是再苦再累,除了“往前迈”也没有别的选项。


       反正你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最初的愿望而已:)。

 

最后的最后,非常非常感谢你们——带我走进工设、非常专业和热心的IDKAOYAN和张老师,总是让我“攀附”的朋友们,一直支持自己的辅导员和班导,默默在我背后的父母……每一句鼓励,每一次关心,每一次及时的帮助,都是我前进路上莫大的动力。谢谢:)

 

————————————————-----------------------------2010-2011年度 IDKAOYAN 学员 KANGLIANG

以上的经验,感受和心得完全是大家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参考,他们的经历值得借鉴。另外这些心得都是IDKAOYAN 工业设计教育宝贵的财富,希望任何人在转载的过程中说明出处,谢谢大家的配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工业设计考研的信息和经验可以登录:http://blog.sina.com.cn/idkaoy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