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峦在“儿童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5-09-12

在“儿童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年5月11日

崔 峦

大家已经全过程的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德州跃华学校和德州市教研室共同举办的儿童阅读和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我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触很深。尽管这是由一所学校承办的教学研讨活动,但是我觉得非常重要。活动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特别是这个主题(阅读策略研究)非常重要,这个活动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我觉得它在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甚至是里程碑的作用。这一天半的时间,对我个人来说是享用了一席语文教育大餐。这次活动有三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单元整组教学;一个板块是由全校二十四个班级同时给我们展示的,包括数学、外语、历史、科学的阅读实践活动;还包括图画书阅读、故事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展示。第三个板块就是我们昨天和今天看到的整本书的阅读观摩,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感觉到,语文课程改革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们阅读教学的策略可以说有许多许多种,所以我说这次活动虽然只是由一个学校来承办,但是它的意义非凡。我很高兴跃华学校老总们精心建设这所学校,我们的校长、老师来精心经营这所学校,虽然这个学校创办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发展的势头、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可喜的。他们进行的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对语文教学提高速度、增强效果的有益尝试。第二,这项研究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很好的举措。大家知道,在课程改革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一些浮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并且左右着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们的教育部副部长说的。我们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还普遍存在着用加重课业负担,用损害学生的健康,来谋求学生的发展的现象,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有碍推进素质教育。拿我们语文学科来讲,表现为一些浮华的公开课,沉闷的低效的课堂教学,过重的、训练价值不大的作业,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跃华学校的这项实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第三,儿童阅读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下一代,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学生阅读达不到一定程度,学习各科知识都会有困难。一个孩子如果不爱读书,这是教育的悲剧。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我们这个课题将儿童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注并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来加强儿童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讲这个实验是有重要意义的。从昨天到今天,我们看了跃华学校三个板块的教学和阅读实践活动的展示,不妨按照展示的顺序,来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先说单元整组的教学,课改以来提出并实践单元整组教学的学校和老师不在少数,像广东的,山东的,湖北的,都在实施单元整组教学,但是像跃华学校对单元整组教学理解得这么深的,改革力度这么大的,在教学实施当中处理得这么好的,为数还不是很多。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作家笔下的人》的单元整组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进行了不一样的设计。我见到的单元整组教学,多数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一组的学习要求,有的还让学生浏览一下整组的教学,接下来还是一课书一课书地来教。而跃华学校采取了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他们把这一组的教学内容──三个片断、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分做三个大的模块。从他们提供的资料来看,应

该是四个模块,还有一个预习的模块没有给我们展示。那么剩下来是三个模块,一个是感受人物形象,一个是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一个是在理解内容和揣摩写法的基础上迁移,让学生自己来说来写。特别是“感受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写法”这两个模块,经历了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内容的过程;经历了从语言文字到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经历了“依言得意”和“据意悟言”的这么一个过程。上述四个模块,给我的感受就好像一部交响曲,预习是序曲,然后有三个乐章,非常流畅、自然,浑为一体。昨天我们看到三个板块由三个老师来执教,但是他们彼此衔接得非常好,给我们展示了单元整组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先来看孙红侠老师“感知人物形象”这一板块。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孙老师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到细聊课文,始终坚持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课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孙老师抓住文本各自的特点──这三个片断、两篇文章特点大不一样,有的侧重服饰的描写,有的侧重语言的描写,有的侧重动作的描写,有的侧重神态的描写。孙老师抓住文本各自的特点,紧扣文本的语言,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她始终在让孩子感受人物的形象,牢牢抓住“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做到了重点突出,而不旁逸斜出,不蔓生枝节。 孙老师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有了不一样的教法。她的课是用读书和聊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着理解的重点,读读聊聊,聊聊读读,引导孩子越聊越深,越读越有味,最后做到了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文章的语言,比如,对王熙凤的服饰及外貌的描写的那段,我们很真实地看到学生由初读读正确到比较流利地读,到读得有滋有味,最后都能够背下来这样一个过程。有个小男孩在读《金钱的魔力》一文里的老板的话时多么传神!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学习能力的提高。 值得我们注意的孙老师课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读读、聊聊、议议。而老师只是在旁边,在学生学的过程当中,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老师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到老板的吹棒在步步升级,这是很难得的。老师还很注意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有一个阶段的讨论老师要收场了,一个男孩子还要发言,老师鼓励他,还是给了他发言的机会,结果这个学生发言非常精彩。老师恰当地担当了自己的角色,注意鼓励、发现、引导、小结。比如,用“作者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写人的方法,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点拨者。孙老师在课上话不多,却比较得当有效,对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老师的话不多,占用的时间就少,给学生读、聊、议的时间就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机会就多。这是创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的一个法宝之一、 再说第二板块。第二板块是孟老师执教的“探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说刚才那个板块是引导学生依言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的话,那么这个板块就是引导学生揣摩表达的方法,作者怎样以言表意。孟老师的课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提出整合的问题,同样注重整体的把握。她的课始终围绕着“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写好在那里?”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得不多,注重整合。上课伊始,她用小嘎子语言描写来示例,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王熙凤和严监生的外貌、服饰、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由点点滴滴到比较系统;由学生感觉比较朦胧到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获得比较清晰、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加强自学,适当地让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发现,领悟写法。孟老师多次出示个人自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提示,不论是提纲还是提示,“点”都打在“这样写好在哪儿?”“是怎么写的?”在这两个重点上来引导学生发现。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比如,在内容上引导学生从服饰的描写来体会王熙凤的华丽和高贵;在写法上,让学生发现王熙凤的服饰是自上而下来写的,是有一定顺序的。写严监生的手,有四处关于手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动作、细节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老师在这两点上是用力、用心的。 第三,在课上老师还引导学生读同一题材的阅读材料,也就是同一题材的拓展阅读。在讲严监生的时候,引进了描写世界知名的四大

吝啬鬼的有关句子,起到了扩大阅读量、培养理解力、丰富同类人物的形象、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的多方面的作用。刚才我讲的这两个板块,一个是感受人物形象,一个是探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大约用了三个课时,应该说是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第一,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多数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基本上能准确地把握,而且读出了自己的理解。第二,培养了语感,从学生的朗读可以看出来。第三,受到了正确价值观的熏陶。第四,熟读了课文,积累了语言。第五,提高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这样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是一般的课堂教学用两倍的时间都难以达到的。之所以省时高效,只因为教学抓住了重点,注重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整体把握,克服了繁琐的内容分析。 以上谈到的是前两个板块。最后还有一个迁移写法、落实读写的板块,是由赵老师执教的。我们说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这方面,全国小语界研究还不够深入,希望今后在这方面再多用些功夫,加强研究。赵老师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她用“人物描写哪个片断给你的印象最深?”这个问题来开始她的教学。她列举两个片段,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严监生。她引导学生再一次关注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实例,从而再次加深作者是怎么样来写人的印象。第二,她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来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这次习作准备写什么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内容的问题,体现了习作指导是从内容入手。如果在这个环节把“面”铺得再宽一些就更好了。因为我发觉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同学身上。其实,这次作文要求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当然,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同龄人,也可以是不同龄的人,比如自己的长辈;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也可以写陌生的人,陌生人也有给人印象深刻的呀。第三,赵老师用师生共画“人物树”的办法,很形象地小结,“怎么写人”的一些方法。很形象地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棵“人物树”的“根”是事情,“干”是人物的特点,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是“人物树”的枝叶,很形象,给了少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前面两位老师教学的基础上,赵老师把写的知识上升到了规律性的层面上。第四,我觉得值得肯定的,就是在指导的过程中,赵老师不仅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而且调节器动了学生平时大量的阅读储备。因此,这个班的学生能够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写就二、三百字有内容、文从字顺的短文就不足为奇了。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孩子的习作能够用童言童语写出他们的童心童趣,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小学生习作千万不能用大人的腔调,用大人的思维方法,用成人的语言,写一些假话、空话、大话、套话。 总之,我觉得跃华学校的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应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无论从教材的使用,教材的整合,还是教学方法策略的改革,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他们的做法比较接近我想象当中的整组教学的办法。 我们在研究儿童阅读和阅读教学实践的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阅读的教学,因为课堂的阅读教学是主阵地、主战场,因为国家审查通过的教科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口粮,体现了国家对这个年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而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要求的最重要的保证。我支持各地老师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我非常赞成整组的单元整体教学,但是对于课内的,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非常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跃华学校认真对待了,但是据我了解,有的地方又出现了重视儿童阅读、稍稍忽视课堂教学的倾向。我们在处理这二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我认为主要还是课堂教学。在改进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今后要做的工作是:首先,精选教学内容。这里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怎么来处理教科书里面课文的教学。每篇课文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是很多的。老师要学会从中精选教学内容,要根据年段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辑意图,根据学生和老师自身的实际,来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不一样,数学老师就比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只要按照教材,教好例题,学生掌握了方法,然后根据例题来练就可以了。可以说数学知识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知识是模模糊糊一大

片。希望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做精选教学内容的工作。就我们看的这一组教学来说,跃华学校的老师处理的是合适的。再者,精选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各个年段的训练重点。比如,低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是什么?低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绝不是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是识字学词。我听了许多低年级的课,课改以来低年级的课有忽视识字学词、忽视写字教学的倾向。有例为证,课改进行了三、四年的时候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到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调查,发现课改以来中小学生的词汇量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不好的苗头,说明基础的东西有所削弱,对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词有所忽视。而这种忽视已经漫延到了中、高年级。忽视字词教学,我们的学生还怎么能够掌握三千字、六千词?怎么能正确书写两千五百个字?怎么能在口头、书面表达中准确地选词用语?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打好识字、学词的基础,要培养识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语,而且不只会抄、会默,还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才是积极词汇。这是我们所有小学语文老师一个很重要的职责。第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训练学生,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其次才是读流利,读出一点语气来。现在我们普遍忽视读正确,一上来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谈何容易。什么叫读正确?字字读正确,每个字音都要读正确。包括生字词,包括轻声,儿化,变调要读正确,多音字要读正确,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容易吗?还要读出长句子当中的词语之间的停顿。低年级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这个打基础的工作太重要了。我们培养孩子读正确,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语感来。我们成年人为什么拿起一篇文章稍稍看看就能读好呢?就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呢?靠的是语感,而培养语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第三点,低年级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不是很多,是少量的、重点的词和句。像著名的特级老师──斯霞老师,在引导一年级小学生理解“祖国”这个词的时候,是有个由感性到理性,由不准确到准确的训练过程的,非常的到位。我们现在讲什么预设、生成啊,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斯霞老师的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生成,使那么小的孩子非常准确、到位地理解了什么叫“祖国”,激发了孩了热爱祖国的情感。第四,积累语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从词语到句子,甚至到成篇的短文,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背过。我认为上述几点做到了,低年级老师就大体完成任务了。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有些低年级的课跟中年级的几乎没有大的差别,这就是“越位了”,其结果必然有的教学任务“没有到位”。 中年级,要继续进行词和句的训练,这是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词句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的、关键的词、句的意思,还要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就是要做到“言意兼顾”。第二,加强朗读,重视默读。中年级要按部就班地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通过默读能有一点自己的感受,从一边读一边想,到慢慢学会一边读、一边画、批、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三,要重视段的教学。在中年级,要利用合适的课文,培养孩子把握一段的内容,进而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由理清一段的叙述顺序到理清一篇的叙述顺序。一个是把握文章的大意,一个是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两种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它既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需要。最后一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不仅要提高学生精读的能力,还要在中年级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高年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不仅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还要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我说昨天的教学从内容到策略是合适的。第二,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生不能只会读散文,不能只会读一般的记叙文,也不能只会读文学作品,跃华学校搞的科学阅读、数学阅读、历史阅读就非常好。第三,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最后一点,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这样初步的理一理心里就有数了。老师们要把分内的事情做好,明确自己教的年段应该做什么。做到要能教着低年级,看着中年级;教着中年级,看着高年级;教着高年级,看着初中,这样就能体现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除了这些阅读的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

面就是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一步一步地培养。比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比如勤查字、词典的习惯;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和记忆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等等。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彻底摆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红领巾教学法”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影响。“红领巾教学法”基本上就是谈话法,问答法。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的分析。我们要坚决摒弃把时间、精力都花在内容分析的劳而少功的教学方法。做到突出重点,落实自学,顺学而导,言意兼得。“突出重点”指的是我们要选准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所要抓的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训练点”,读写能力的“培养点”。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向“点”上聚焦,不要四面出击。一课一得,一课两得,天长日久不就得到很多了吗?第二,落实自学,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必须亲历亲为。毛泽东同志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要自学,要自己学。无论是学一篇文章还是一组课文,都要让学生先自学,有一点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大问题。我们大陆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而国外的许多国家的教学是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或和小伙伴一起解决问题,往往在教学之后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预习,不论是安排在课前还是放在课上都可以,初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第一是预习,要让学生亲历亲为,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预习之后要进行交流,要多肯定鼓励,多使学生有成就感。特别是对少数差生,更要从旁帮助,然后鼓励他发言,哪怕读好一句话,作出简单的回答,都要表扬、鼓励,一来二去,这就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主动的自主的学习,不仅体现在预习阶段,还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起的作用,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几位老师起的作用:比如教,师要基于课前预设,结合学情,适当调整或者整合教学内容;比如,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整合出少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比如在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注重引导学生言意兼得。我们既要注重发现和通过评价来肯定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又要注重各种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除了阅读教科书的文本以外,在拓展阅读或随堂练习中,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读写能力进行迁移和运用,使学生在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实际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第三,顺学而导,并不是说不要预设,我们还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预设总归是预设,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情的变化,根据当时的学情来顺学而导。教学是活的。我们有些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不问学情,脑子里只装着教案,教学过程就是走教案,这是教学的大忌。教学一定不能目中无人,要目中有学生,而且要装着全体学生。我们老师担心,怕根据学情调整教案,完不成教学任务。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教学。能不能顺学而导,是认识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它是检验老师成熟与不成熟的一个标志。我希望我们所有的老师应该在这方面:第

一、提高认识。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磨练,不断反思,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最后一点是言意兼得。言意兼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言和意的统一决定的,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言意兼得,由言得意是各门课程的共同任务,像我们看到的“数学阅读”、“科学阅读”、“历史阅读”等等,都要由言得意。这是各门学科共同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言意兼得,从阅读当中学习阅读,从阅读和习作当中学习习作,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这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我们衡量一节课,无论是家常课,还是名师上的课,是否成功的标志,基本的,有两条:一条,是做到由言得意,还是做到了言意兼得,言意兼得才有语文味,才能留住语文的根。第二条,学生的言和意是怎么得到的,是老师告知的,还是由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发现的,有没有经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 再说一说阅读实践活力。我们看到了二十四个班的展示,跃华学校敢拿出二十四个班来让我们推门随便看,这是需要魄力的。尽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是比较高的,也是相对均衡的。我看到低年级的韵语、童谣、儿童诗的阅读;中年级的影视阅

读,高年级的动物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另外还有主题阅读,像有母亲专题的,有毛泽东诗词的阅读。我特别关注语文学科以外的阅读,这是展示的一个亮点、一个特色,使我们感受到跃华学校特有的阅读文化──全学科的阅读。这也告知我们,各门学科都有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而且他们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搞的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味,很有吸引力,把阅读和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其他学科的阅读又是对语文阅读的促进,有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不能只读文学书。小学语文教科书应该是小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天、地、生、数、理、化都应该包括在里面。 最后说整本书的阅读。我们看了几位老师的课,一是王老师的《小猪变形记》和王林博士的《故事中的“狐狸” 》,一是于老师的《长袜子皮皮》和李老师的《蓝色的海豚岛》。我很赞成让孩子读整本书,而且读整本书不一定从中高年级才开始,低年级就可以读绘本,读童话书,慢慢过渡到读文字书。我的大体想法是:低年级不仅要读绘本,还要读儿歌、童谣、古诗词,甚至读一点古代的蒙学书。最近人教社出了《三字经》的修订本。三字经也是一部小百科全书,让学生读读背背是很有好处的,还能增识汉字。中年级要读儿童文学名著,包括我国的,也包括外国的。高年级则多读中外名著。要厚今薄古,厚中薄外。我不主张小孩子读“经”。从这四位老师上的整本书的阅读课来看,我也是很受启发的。今天于老师和李老师的课,使我了解到孩子们书读得不少。六年级的学生三周时间读完了《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有150多页。这样算起来每学期至少能读五本,一年至少读十本。六年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了140多万字。于老师的课,基本上是跟学生聊内容,聊感受,还让学生进行评论。李老师的课我比较欣赏的是,一、教孩子怎么读书。二、课上有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提出一个两难的问题,“你能否接受咬死弟弟的野狗做她的朋友?” 这是个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第二个亮点是重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作者不怕别人说抄袭《鲁滨孙漂流记》?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课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老师放的还不够,应该再放手一些,鼓励学生随便聊。既然大家都读过,同学想聊什么就聊什么,然后问问大家,最想聊什么?从中确定一两个话题,再深入地聊。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整本书的阅读交流课,怎么摆脱阅读教学的印记?再说说王老师的《小猪变形记》。我觉得王老师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到在有时候停下来,提出一点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她说到小猪快要变成大象的时候,小猪是怎么变成大象的呢?她在这停下来,让学生想、说说。另外,王老师鼓励孩子有问题就问,有想法就说,这样做很好。再一点就是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她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了不起”,“不是??是??”,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再有王老师利用创作纸让孩子编故事,培养学生编故事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最后王老师让孩子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快乐!”有的孩子说:“要找自己的优点。” “找到自己的优点最快乐。”学生的认识接近了文本的主旨。所以我说读整本书,低年级的孩子也有初步的理解能力。联系平时的教学想一想,我们有必要在阅读课上问这问那、问个不休吗?阅读教学要少提问,多读书,多思考。 王林的课是主题阅读。他由读整本书到读“群书”到读一个系列的书。他的课涉及到九本书,两首诗。全班共读一本,小组再同读一本,有八个小组。信息量大。第二,他的课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通过读群书,通过用“概念圈”的方式,给学生播下了一个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种子,避免了对狐狸在认识上的僵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认识问题的启蒙,我们不要从小就让学生的思想僵化,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这节阅读交流课还培养了学生讲述的能力,包括详细讲述和概括讲述能力。第三培养孩子用事实说明观点的能力,俩现在“作家椅”的运用上。第四,鼓励学生孩子发表个人见解,进行发散思维。他提出在学生交流中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狐狸爸爸该不该偷饲养场主的东西?”这是个两难的问题,也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呀,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呀!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再就是小组合作阅读,给的时间少了一点,应该多给些时间。合作阅读、全班交流的好处是一个人读的本数不多,但是收获不少。 王林在报告中谈到他的观点,其中有几点我提出来跟他商榷:第一点,阅读与识字的关系。低年级还是要以识字、写字、学词为主,这一点定要坚持,不要忽视。我们要加强阅读,但是我们不要忽视识字。当然,学前认字不多的孩子可以读读绘本,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最终还是要读有文字的书。所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及早地进入文字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朗读训练非常重要。朗读是阅读训练中是最重要的技能训练之一,它对于培养人的语感的作用不可低估。有了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能够传达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所以特别是低年级,要以读代讲,要把朗读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年级特别是要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加强默读训练。 再一点就是教科书跟课外拓展阅读的关系。教科书是国家规定的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下要保底。我主张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但是不赞成草率处理教科书的内容。教学底线是读好教科书,“保底”要求是教科书里应该达到的要求。因此,我们既提倡大量阅读,又强调要用好教科书。怎样省时、高效地进行教科书的教学?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 我把这几个板块都说到了,这是我的一些真实的感受。最后再谈一点希望:我衷心希望跃华学校、德州市,乃至到这来学习的北京市的、济南市的、廊坊市的、唐山市的老师们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我希望有能力、有志向的校长、老师、教研员们,除了搞好自己的教学,要多想想大问题。什么是大问题呢?就是怎么样来建设我们的理想的、高效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育。今天我们共同研讨的“阅读策略”的课题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它只是建设理想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有一颗研究心,有更大的责任,更高的志向。认真想一想,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怎么样来进一步地、大力地、步子更大地来建设我们国家理想的、高效的语文教育。要统筹规划,要规划它六年、七年,甚至九年、十年。跃华学校有这个条件呀。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别的不说,可以从幼儿园规划到小学,整个这九年我们怎样一条龙地来建设省时、高效的理想的语文教育。 我主张幼儿园不学英语,但是,幼儿可以在玩中认点儿字,并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是在玩、在游戏中认点字。可以有很多办法,韵语识字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孩子们在读读、背背、唱唱、跳跳,甚至在做做韵律操的过程中读读、背背、唱唱,在头脑中储存一个字盘,这是很便捷的一个办法。此外在古诗文、童谣、儿歌当中识字也行,创编现代韵语来识字也行,甚至用刚刚修订的《三字经》来识字也行。在幼儿园阶段认一两千字应该不成问题。一个字都不要写,就是认。认了就能看书呀,如果有认一、两千字的基础,跃华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起点就大不一样了。再加上一系列的改革,轻负担,高质量的语文启蒙教育,语文教育的美好明天就会向我们走来。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也希望广大网友多多出谋献策,为共和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作出无愧于子孙后代的贡献。 2008年5月1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