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邦彦《大酺·春雨》

 天下有忧 2015-09-12

周邦彦《大酺·春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注释
1. 大酺(pú):词牌名,唐教坊曲有《大酺乐》, 宋人借旧曲以制新调,为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张炎《词律·序》言:“美成(周邦彦)诸人又复增渲慢曲、引、近,或移宫犯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大酺》则是美成所创之慢曲,双调,133字,前段15句,5仄韵,后段11句,7仄韵。后为者,以此为律。大酺,天下大乐大饱酒之意。
2. 宿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3. 青玉旆(pèi):喻新竹。旆,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4. 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5. 枕障:枕巾。
6. 邮亭:古代供送公文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7. 流潦妨车毂(gǔ):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流潦,雨后地面的积水。毂,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8. 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愁赋》等。
9. 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
10. 卫蚧清羸(léi):晋卫阶美貌而有羸疾。清羸:清瘦羸弱。
11. 平阳客:后汉马融性好音乐,独卧平阳,闻人吹笛而悲,故称平阳客。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12. 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13. 红糁(sǎn):指落花。糁,本指米粒。
14. 荆桃:樱桃的别名。
15. 菽(shū):豆的总称

      上片写春雨中的闺愁。下片写春雨中的羁愁。词人以细致的观察描写暮春雨景,从雨声、雨色等多方面铺叙,让雨不断变换场地,极力渲染春雨带来的凄凉气氛,抒写旅途的寂寞愁闷之情。全词情景交融,真切生动地叙写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词结构精整,层次分明,错综变化,首尾相应。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某次宦游南方的旅途中所作。全词情景交融,真切生动地叙写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词结构精整,层次分明,错综变化,首尾相应。

  开头三句为全词布置了一个春雨连绵、雨势滂沱的环境气氛。第一、二句是说雨意隔宿就已酿成,所以一大清早,浓雾散尽,四野静寂,不闻春鸟啼鸣,只听得阵阵急雨飞洒而下,敲打得屋顶铮铮作响。

  “墙头”三句写的是:“屋边的嫩竹,正冒着淋漓下注的春雨伸出墙头,青青的竹叶,好比青玉雕成的垂旒,枝竿外皮的粉霜,已被雨水洗刷一清,尖而嫩的竹梢,风雨的吹打中,东摇西摆,不时地互相碰触。

  “润逼”三句转写雨天室内的景象,琴丝受潮后,音色不准;枕障被寒气侵袭,一片冰凉;沾满了雨珠的虫网,被风吹得软绵绵的粘附竹帘上。这些现象,是百无聊赖之中所感所见,织成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所以只有昏昏睡去。紧接着“邮亭”六句便是抒写孤馆困眠的情态。愁中孤眠,最易惊醒,“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上片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闷,以“自怜幽独”作结。

  过片“行人归意速”,重一个“速”字,归心似箭,但欲速而不达,偏偏遇上淫雨不止的天气,泥泞的道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所以说“最先念、行潦妨车毂”。从“怎奈向”开始,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把行旅为雨所阻、欲归不得的愁绪,铺写得淋漓尽致。兰成是庚信们小字,他初仕梁。出使西魏时,恰值梁灭,被留长安,后仕周,长期羁留北方,不得南归,作《哀江南赋》以叙志,又曾作《愁赋》。卫玠,晋人,是当时名士,长得清秀,有羸疾。平阳客,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他性好音乐,能鼓琴吹笛,一次平阳客舍,听得洛阳客人吹笛,笛声哀怨,触动了他思念京都的伤感情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长笛赋》。用此三典,盖作者自况,说的自己亦是瘦减容颜,愁损心目,闻笛而伤。

  最后“况萧索”几句,由情及景,并由羁旅愁叹转入惜花伤春的感慨,以结束全词。“青芜国”语出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花庭忽作青芜国“,是说繁花盛开的庭园,经过春雨的摧残,转眼间变成一片萧瑟的杂草丛生的世界。一个”况“字起了承上启下、转折递进的作用。”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两句是对”青芜国“的补充,意为春光的余波只剩下几点红色落花洒青绿的地面上,而门外的樱桃已褪尽红衣,露出豆粒般大小的幼桃。这一切都表明,春天已雨声中消逝。此时,主人公不但为归计难成而懊丧,而且因春光消歇而叹息。”夜游共谁秉烛“句即由这两重忧伤而发,一语双结,复与上片歇拍”自怜幽独“遥相呼应,只觉无限的幽恨,无边的寂寞。

  这首词感物应心,因景抒情,写景鲜明生动,写情委曲尽致,环境气氛的渲染与心理活动的展开相互依托,造成了低徊抑郁、曲折流动的意境。

文学赏析
      词写驿馆春雨阻客,表达羁宦行役愁怀。词人以细致的观察描写暮春雨景,从雨声、雨色等多方面铺叙,让雨不断变换场地,极力渲染春雨带来的凄凉气氛,抒写旅途的寂寞愁闷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深婉,为咏雨名作。
      此篇在春雨迷蒙的意象中,点染人事。上片写春雨中的闺愁。开头三句写一宿春雨初歇,拂晓时烟雾弥漫,鸟儿刚刚睁开惺松的双眼,还未婉转啼鸣,此时,大地一片寂静。而昨日,风雨交加,鸟鸣高屋,一片喧嚣。这是倒叙法,将静与动、冷与热两相对照,以突出今日之“静”,为下面闺愁作了衬托。“墙头”三句,从“静”字展开,写墙头青布酒招已不飘扬,楼上玉人洗尽铅华,只有柳眼微睁,柳丝依依,脉脉含情。几笔景物素描,已将闺愁暗暗托出。“润逼琴丝”三句,进一步勾勒闺房景物──琴、枕、屏障、竹帘,都在春雨潇潇中蒙上了湿润,浸透了寒气,是泪湿?是心寒?闺中人的愁情就能在这闺房景物中。“虫网吹粘帘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绘之细微,揭示了闺中人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之心境。“邮亭无人处”点出闺愁的原因──游子未归。“邮亭”古代驿站。“听檐声不断”五句,正面写出闺中人在春雨中的绵绵情思。她深夜不寐,听夜雨淅沥,檐水滴心,其情苦也。困乏时刚刚入睡,奈何又被“愁极”惊醒,梦中的相会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暂的,梦醒后,竟是“自怜幽独”。
      下片写春雨中的羁愁。开头两句写游子归心似箭,然而最令人忧虑的是雨水成潦,阻住车轮,无法还乡。羁留他乡,岂不愁煞得兰成憔悴,卫玠瘦羸,在等闲之时,在无可奈何之中,,不更易使人伤心落泪。此处用典言羁旅之愁。卫玠,晋安邑人,字叔宝,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今南京)。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年二十七卒。时人谓“看杀卫玠”。“未怪平阳客”二句,又以平阳客在春雨潇潇中闻哀笛落泪事写羁愁。“平阳客”代指游子。“况萧索”以下四句,乃词意一大转折,说游子在春雨潇潇中泪落思乡,那么在万木萧疏、落红遍地、一片荒芜的深秋时返乡时,会如何呢?词中只以景物与感慨作答──家门外,桃园菽畦,荆棘丛生,如此苍凉景象,游子那有心情与友人秉烛夜游呢?此处结得突然,是转折中的顿挫,词意含蓄,将游子之羁旅也愁、归乡也愁,写得淋漓尽致。可谓“顿挫中别饶蕴藉”。
      陈振孙说:邦彦“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邦彦词的铺叙从此篇中可看出其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富于变化。

名家点评
海绡翁曰:玩一“对”字,已是惊觉後神理。“困眠初熟”,却又拗转。而以“邮亭”五字,作中间停顿,前後周旋。换头五字陡接。“流潦”八字,复绕後一步出力。然後以“怎奈向”三字钩转。将前阕所有情景,尽收入“伤心目”中。“平阳”二句,脱开作垫,跌落下六字。“红糁”二句,复加一层渲染,出结句。与“自怜幽独”,顾盼含情。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美成信天人也。(陈洵《海绡说词》)
如常山蛇势,首尾自相击应。(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宿烟  拼音:sù yān
夜里的烟雾。 五代 和凝 《喜迁莺》词:“晓月坠,宿烟披,银烛锦屏帷。”烟,一本作“ 云 ”。 宋 林逋 《菱塘》诗:“最爱晚来鸥与鹭,宿烟翘雨便为家。”

青玉旆  拼音:qīng yù pèi
喻初春树梢上摇曳着的柔枝嫩叶。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枕障  拼音:zhěn zhàng
犹枕屏。 前蜀 张泌 《浣溪沙》词:“枕障熏炉隔绣帏。”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清 龚自珍 《说京师翠微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流潦  拼音:liú liáo
地面流动的积水。《韩诗外传》卷二:“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 宋 苏辙 《徐州汉高帝庙祈晴文》:“疏放流潦,改种秋稼。”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碧荫荡流潦,萧索满孤听。”

兰成  拼音:lán chéng
北周 庾信 的小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王子 滨 洛 之岁, 兰成 射策之年。” 唐 陆龟蒙 《小名录》:“ 庾信 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 天竺 僧呼 信 为 兰成 ,因以为小字。”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怎奈向、 兰成 憔悴, 卫玠 清羸,等閒时、易伤心目。”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之二:“射策承明日, 兰成 最少年。”

清羸  拼音:qīng léi
清瘦羸弱。《南齐书·桂阳王铄传》:“ 铄 清羸有冷疾,常枕卧。”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怎奈向、 兰成 憔悴, 卫玠 清羸,等閒时、易伤心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 陈伯玑 ﹞清羸如不胜衣。”

萧索  拼音:xiāo suǒ
(1).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郁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颓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鬓发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跸谒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怆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红糁  拼音:hóng shēn
指红色散粒状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始见 洛阳 春,桃枝缀红糁。” 宋 苏轼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枝上稀疏地下稠,忍看红糁落墙头。”

荆桃  拼音:jīng táo
即樱桃。《尔雅·释木》:“楔,荆桃。” 郭璞 注:“今樱桃。”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