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学习】记叙文阅读理解考查知识点,答题拿满分不再是问题

 独步银河 2015-09-12



一、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2、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3、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6、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7、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8、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二、记叙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2、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记叙文中考要求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老山界》。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先写衬衫,由这件衬衫回想起四年前发生的事情,追述衬衫的由来。这种方式就叫倒叙。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这一段插叙交代密信托付鲁迅先生的缘由,突出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人,也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2、记叙的线索和结构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

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挺进报》;


③以人物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


⑤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如《小橘灯》(也是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


(2)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


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七根火柴》;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如《藤野先生》。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呢?

首先要分析过渡的方法,了解过渡的规律。


一般来说,过渡可以用词语、用句子、用段过渡。如《白杨礼赞》用\'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句过渡。其次要了解过渡的作用。在记叙文中,过渡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我紧紧地抱住她,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进行衔接;交代,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时,也需过渡。


至于\'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另外要注意文中的交代照应。一种是文题照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文章开头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写:\'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挺进报》,前面有许晓轩模仿陈然写仿宋字的交代,后面,许晓轩当着敌人的面查对笔迹得出\'笔迹相同\'的结论也就真实可信。文章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可使文章显得严密。


3、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


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如《驿路梨花》结尾部分引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点人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说是再次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征。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不论哪种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


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例如: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记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描写)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抒情)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6、记叙文的词、句辨析

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要会辨析;同样,文中的那些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要会辨析,特别是应研究一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关于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致\'是反语。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我们说,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7、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8、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

(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

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首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例.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

“语境”指语言环境。

①它与前后的语句相关,在内容上既承上,又要启下;

②补人物的话,所补句子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口语化;

③要符合当时说话的情境、情调;

④尤需注意文中与补句有直接关系的词语


(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

阅读侧重考查能力,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是重点之一。

(哈尔滨)阅读《峭壁上的树》:

本文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白杨礼赞》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以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写法。


(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

词语的解释,特殊句子(过渡句、主旨句、双关语等)的确认与作用,写作手法的分析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

(陕西·)阅读张抗抗的《雪山向日葵》,题17:

“作者发现了雪山向日葵的特性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再认识。作者‘发现——反思’这一认识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9、记叙文中不同位置句子的作用:


YI、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ER、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SAN: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附: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小编

暑假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