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密:汉朝大将韩信的真正死因

 菊花廿六 2015-09-12



  苦难身世

  韩信年轻时熟读兵书,有安邦定国的抱负。但由于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常靠别人接济糊口。加上他性格放纵,落下不好的名声。当时,有一位亭长邀请韩信到家中做客,但亭长的妻子瞧不起他,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只得忿然离去。

 有一段时间,韩信靠钓鱼为生。河边有一位洗衣服的妇女可怜他,把自己的饭分些给他。韩信高兴地对该妇女说:“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妇女却很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看你可怜,给你一些吃的,哪里期望你的报答!”韩信听了很惭愧。

  有一天,韩信在大街上游荡。一名屠夫对韩信说:“你长这么大个子,还喜欢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要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当时如果刺死屠夫,则按照秦律将被处死。他不愿意作此无谓的牺牲,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他从那名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胆小。史书上称这个故事为“胯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抗暴秦,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响应。韩信先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他跟随项羽。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他忿然逃出楚营,投奔刘邦。但也未能得到刘邦的重用,他只当了一名小办事员。有一次,因为牵连一件违法的事情韩信被判斩首。当时,同案犯已经被斩了13个人了,韩信在被杀之前仰天长叹:“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当时的监斩官是刘邦的亲信夏侯婴。他听韩信说出这话,再看韩信的相貌,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就把他放了。夏侯婴又和他长谈了一次,更觉得他是一个有本领的人,就把他推荐给刘邦。但刘邦还是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管理粮仓。韩信很失望,悄悄地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萧何的多次劝说下,与韩信讨论军事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功高震主 在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韩信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楚汉历史上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兵伐谋”、“垓下之战”等着名战役均是韩信的“大手笔”。连刘邦都公开承认,自己领兵打仗不如韩信。

  由于不断取得胜利,韩信在楚汉战争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兵力。项羽曾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被韩信拒绝。韩信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汉王待我十分恩厚,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忧;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忧;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 韩信其实不知,他早就受到了刘邦的疑忌。在攻占齐国后,韩信考虑到刚占领的地方不稳定,需要新立齐王以安民心,就写信给刘邦,请求立自己为假(代理)齐王。刘邦看罢勃然大怒,骂道:“我这里正危急,韩信却偏偏在这时候要封王!”张良赶紧暗示刘邦此时不可得罪韩信。刘邦省悟,马上改口说:“大丈夫平定天下就是真王,当假王干什么!”于是,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攻楚。此时,刘邦已经对韩信非常不满和忌惮。

  项羽被消灭之后,刘邦立即夺去韩信的兵权,改立他为楚王。韩信到达楚国后,请来当年分给他饭吃的洗衣妇女,赏赐千金;找来曾经请他吃饭的亭长,送了一百小钱,说:“你是小人,好事不做到底。”他还把当年侮辱他的屠户提拔为中尉,并对跟他打天下的各位将领说:“这是一位壮士。”

  含冤被杀

项羽的将领钟离昧与韩信交情很好。项王兵败之后,钟离昧逃亡投奔韩信。那时,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亲自前来,意图抓捕韩信。韩信为了自保,把钟离昧的人头献给刘邦。钟离昧临死时对韩信说:“你不是个厚道的人。刘邦之所以不打你,因为我在你这儿。你现在要拿我的命献刘邦以表忠心,但我今日死,你他日便亡。”钟离昧所言不错,当韩信拿着钟离昧的头献给刘邦时,却被刘邦逮捕。韩信叹息道:“狡兔死,良狗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被削去王位改为淮阴侯,软禁于京城。但刘邦对他还是很不放心。韩信自己也心怀不满。据史料记载,有一次韩信旧部将陈豨到京城觐见皇帝,也去拜见了韩信。韩信游说陈豨起兵造反,自己愿助他一臂之力。后来,陈豨果真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帅兵亲征,韩信告病留在京城。

  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密告说韩信在京响应陈豨的举措,准备里应外合谋反。吕后为人极为狠毒,她当即与萧何设计杀害韩信。

  吕后让人通知韩信,陈豨叛军已经平定,让他到皇宫里来庆贺。韩信称病不想进宫。萧何亲自去请。韩信不知是计,进宫之后被吕后杀害,后又被夷灭三族。韩信从被刘邦启用到被杀,都和萧何有关。所以,有了后来的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回到京城知道韩信已死,既高兴又怜惜。吕后杀韩信,某种程度上是实现了刘邦的意愿。


  韩信被杀时年仅35岁,他的亲属全被株连而死。

  韩信是以谋反罪被处死的。所谓谋反,就是“图谋反对统治者”。这种罪名是极为荒唐蛮横的,“图谋”并不一定有实际行动,惩罚的不仅包括行为还包括这种反对统治的想法。这在当今社会看来十分荒唐,但在专制社会却被认为是大罪,被指控谋反者不仅自己被杀,而且全家也被株连。

  即便是谋反这样的罪名,韩信案的定罪证据也明显不足。当年韩信率领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刘邦的兵力很少时,韩信没有谋反;别人劝他自立,他也严词拒绝。如何能在被剥夺兵权后再谋反呢?

  韩信被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他生活在专制时代。专制时代的“谋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因为皇帝和一些权臣们把天下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保证自己和子孙能牢固掌握政权,皇帝通常要铲除一切可能的威胁,包括功高盖主的人。所以,韩信被杀实际上是因为他威胁了皇位的世袭。这种皇权专制统制的社会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释放和发展,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渐渐地落后于崇尚“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潮下的西方国家。这也是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现代刑事诉讼定罪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只要案件存在合理怀疑,就不能定被告人有罪。韩信如果生活在现代法制社会,一定不会被定罪,更不会牵连亲属一起被杀。

  韩信被杀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程序,不能与指控他的人对质,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更没有人为他辩护,这是任意处决的典型案例。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明确规定:判定对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或确定他在一件诉讼案中的权利和义务时,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在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时,人人完全平等地有资格享受最低限度的保证,包括出庭受审并亲自替自己辩护或经由他自己所选择的法律援助所进行辩护;询问或使人询问对他不利的证人,并使对他有利的证人在与对他不利的证人相同的条件下出庭和受询问;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等等。 现代法制社会的刑事诉讼必须给予被告人以上权利,经过审理才可以被定罪,必须经过正当的法律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