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不沦为孩子的仆人?(家长必读!)

 qq风语者 2015-09-13
如何不沦为孩子的仆人?

生活中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因为家长没有买他喜欢的玩具汽车而不依不饶,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买冰淇淋而满地打滚,其实他们争取的不是玩具汽车和冰淇淋,而是“我说了算”的权力感。
家长?
仆人!!!
父母为什么会无底线地妥协,
一步步沦为孩子的仆人呢?
谈“吃饭”
以中国式育儿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吃饭为例。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小区里遛娃的家长们像参加农产品展销会,谁家的孩子体重更重一些,身高更高一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骄傲得仿佛上了天了,高兴地分享“饲养”心得;而哪家的孩子如果身材瘦小,头发稀黄,脸蛋儿没有肥嘟嘟,家长简直无地自容,对别人的育儿经一边频频点头,一边记录在心,转头回家就开始改革之路。
当父母每做一顿饭都需要煞费苦心,吃饭过程中用心观察孩子吃得够不够多,孩子不好好吃饭时,要么求着吃、追着喂,要么检讨自己的手艺不合孩子的胃口,甚至马上下厨重新按孩子的要求再做一餐……长此以往,孩子就利用父母的内疚心和负罪感,成功地让父母围着自己团团转,于是出现了餐桌上“中国的父母是奴仆,美国的父母是朋友,韩国的父母是长辈”的现象。
需求?
要求!
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一旦从吃饭这件事上尝到权力的滋味和支配所带来的快感,就会越来越上瘾,逐渐把本属于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事情——饭是为奶奶吃的,书是为妈妈读的,上兴趣班是为爸爸上的,做作业是为老师做的。我经常碰见一些夸夸其谈的少年,目标很大却眼高手低,内心其实非常空洞,就因为缺乏从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的经验,缺乏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机。
父母要避免成为孩子的仆人,在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要为孩子设立界限。
最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心疼孩子?
其实是残酷!
1
有些家长往往因为无法忍受孩子小时候扣扣子慢、扫地不干净而出手代劳,然后为孩子考不上的学校交赞助费,为孩子找工作,跑晋升,拿着孩子的照片到公园里代替相亲,赚血汗钱为孩子买婚房,最后再为孩子带孙子……
如果家长将孩子的人生全部替代了,他的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看上去最心疼孩子的家长,其实是最残酷的。
给他机会,
让他经历!
2
无论孩子做事做得多慢、多笨拙、多傻、多辛苦,遇到多少挫折,都让孩子亲自去做,他才有机会通过对家庭做贡献而得到价值感,才有付出努力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才有亲自去“活”的经验和勇气。
消除差异
患难与共
3
还有就是,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家里的另一个阶层,不要为孩子做出与家庭条件反差很大的支出,比如自己省吃俭用却为孩子买专门的餐具、全天然无化学成分的洗涤剂、独有的有机蔬菜食品,送孩子去一年学费十几万的贵族学校,为孩子买数千元一双的运动鞋、最新款的手机……让孩子与全家人同甘共苦,比吃有机蔬菜更有利于他的健康。
成全孩子?苦了自己!
奉献牺牲?
不是“伟大”!
4
最后,父母要警惕奉献牺牲的“圣母圣父感”,因为孩子虚荣的消费观恰恰来自于父母的奉献和牺牲——我让出自己的一份来成全你,全家人让出自己的幸福和权利去成全唯一的孩子。
比如卖掉舒服的大房子去购买11万一平方米的破旧学区房,举家搬迁到另外的城市只为了孩子要上某个学校,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家做全职妈妈……当父母愿意为孩子牺牲到尘埃里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很难不要求孩子回报。即便父母无欲无求,但设想你也接受了别人的诸多牺牲和奉献,你心安吗?你没有责任和重压吗?你活得轻松吗?——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逼到这样的道德绝境呢?
小贴士
先己后人
坐飞机的安全说明中有一条:当需要使用氧气面罩的时候,请先戴好你自己的面罩,再帮助孩子和别人。
可见,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日常生活没有空难那么危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智慧和方法,让每个家庭成员共同获得幸福。
结束语
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父母不能凌驾于孩子之上,孩子也不能把父母当仆人。
所有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价值感都是空虚的,父母用任何方法妨碍孩子价值感的获得,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三川玲
中国教育报
家庭教育
特聘专家
1.童书出版人
2.儿童教育作家
3.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
微信公众号:
“童书出版妈妈”


(文章来源于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中国教育,关注家庭教育!我们是“家庭教育之声”!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 见习编辑 胡晓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