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邦总裁崔维星:以进取者为本,就是以业绩为核心,兼顾价值观

 刘天森 2015-09-13

来源:德邦编辑部





2015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半年来,为了完成收入和利润目标,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大功夫,但是相比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还是不太理想。虽然总体上还是在增长,但是我们也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增长乏力,形势不太乐观。




有人说公司规模大了,增长就会吃力。可是阿里巴巴、华为这些企业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它们的增长率就很快。还有人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生意难做。手机行业的竞争可比我们激烈多了,可是华为手机仅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全年利润目标。我们面临的形势不好,它们面临的形势就很好吗?就算具体到物流行业,像一些专门做大型车队的物流企业,增长60-70%,甚至100%的也不在少数。


经济大环境是变化了,竞争对手也都进步很大,这些我们都要正视。但是收入增长不好,我们不能为自己找客观理由,而是要多从自身角度找原因。我们现在收入为什么增长慢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情况变了,行业竞争的情况变了,而我们德邦没有及时跟得上这种变化;是因为我们没有早做准备、没有早做规划;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水平不够,我们out了。这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顺境崛起的人,牛;逆境能崛起的人,更牛。回首我们德邦19年的发展历程,没有哪个阶段是很顺利的,但是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都趟过来了嘛。1998年我们承包南航老干后,连续两个月都在亏损,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我当时感到压力很大。但是没办法,必须得想办法改变,不然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后来逼出了一个航空合大票,不仅挽救了公司,还使我们真正站稳了脚跟。2001年,我们当时的空运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是由于不能掌控货物运输的主动权,我知道它很难有更大的作为了,所以坚持要变化,坚持要去做汽运。这个过程也很难啊,因为不会做,所以汽运一直都是亏损的。但是正是因为当初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德邦才走到了今天,才拥有了今天的地位。而再看看那时的航空货代公司,今天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又有几家?当然,做汽运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没车,没线路,没有人看得起我们。但是我们没有怨天尤人,我们只能想办法去改变,想办法去突破,所以后来才有了卡车航班这个产品的诞生,才有了年均60%快速增长的行业奇迹。


应该讲,德邦过去19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主动变革、不断自我突破、不断自己革自己命的奋斗史、进取史。当年面对各种困难,我们没品牌、没资本、没经验,都能死里逃生,成长壮大;今天我们坐拥强大的品牌和众多的资源优势,面对挑战,难道还能束手无策?绝对不能!


面对新形势,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文化上,德邦都到了迫切需要再次做出改变和突破的时候了。大环境变化了,德邦如果不变化、不改革,可能转眼就会死掉。如果主动改变了,德邦的增长或许就会好一些,大家的机会可能就会多一些,收入也能更高一些。


那我们要有哪些改变呢?

第一,我们要把所有精力都转向客户,牢牢把握住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不动摇。因为德邦物流的命运是基于客户的感知和感受的,客户付运费给我们,公司才能运转,我们才有收入、才有工资、才有发展。离开了客户,我们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无论是要创新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还是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体验,最终都离不开人的作用,都是靠人来做的。德邦没什么资源,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多,就是拥有七万名员工,拥有七万颗智慧的头脑和七万双勤劳的双手。所以我们必须想尽千方百计,调动各方资源,去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德邦的平台上把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但是大家为什么要那么积极,那么主动呢?因为大家不是在为公司干,而是在为自己干。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只要大家的积极性都高涨了,都勤奋进取了,我们的力量就能得以凝聚,公司效率就会更高,再加上战略比较准确,我们的效益就能够做到更好;公司效益更好了,自然会给那些拼命工作的员工以更多的、超出他人的、与他人拉开更大差距的物质回报;最终实现公司发展壮大、员工个人发家致富的双赢局面。


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创造激情,打造人企双赢的美好局面,关键就是要把“以进取者为本”这条核心价值观深入落到实处。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业绩好的人,才是德邦的进取者




以进取者为本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识别出谁才是德邦的进取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想识别谁是进取者,其实很难。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辛苦,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努力,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肯定是进取者。


但我在这里必须要澄清的是,吃苦耐劳的不一定是进取者,忙忙碌碌的也不一定是进取者,惟有工作业绩长期优秀、价值观考核达标并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人,才是德邦的进取者。其中,业绩是否长期优秀,是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进取者最为核心的指标、最具有决定性的指标。一个人如果做不出好的业绩,就算你态度再积极、再主动,就算你日常表现再好,你也不是进取者。你说你再有能力,你也必须要拿出业绩数据来证明。我们不承认那些不能创造业绩的所谓能力。


过去因为公司发展太快,很多人在没有取得优秀的业绩之前就通过能力评估而快速提拔,这是特殊的发展阶段造成的。未来,业绩才是硬道理。个人能不能获得晋升提拔,决定性的因素不是日常表现,不是领导主观评价,而是看业绩是否优秀,是否长期优秀。




2
不遗余力地激励进取者




我们识别进取者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进取者以区别对待和激励,通过给予他们强有力的物质和精神刺激,吸引和鼓舞更多人竞相成为进取者,最终真正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简而言之,所谓以进取者为本,就是要让进取者升职加薪。因为公司主要的业绩都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创造的,所以必须要让他们能够升职加薪。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以进取者为本。


过去,我们是靠快速提拔来回报那些努力进取的人。未来,我们在提拔之外,还会拿出更多激励进取者的办法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思路是:晋升提拔+考核激励+利润分享。


未来,德邦提拔的绝对速度依然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每年仍会新增不少的晋升机会,而且,对于不胜任干部的淘汰也将给进取者腾出一定晋升岗位,毫无疑问这些机会都将属于德邦的进取者。同时,我们还将管理人员的考核重新划分为了A+、A、B、C、D五个等级,要让拼命工作、业绩好的进取者得到更好的激励,与其他人拉开更大的收入差距。


举例来说,你们两个人原来是平级,但是因为你业绩比他优秀,所以你考核是A+,他考核是C,那么你的绩效奖金就是他的4倍。考核好,晋升机会就多,假如一年后你又晋升了一级,那么你的奖金还能再翻一倍,就是他的8倍;假如第三年你再晋升一级,还得A+,那么将意味着你仅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不仅连升了两级,光绩效奖金这一项,还跟原来同级别的人拉开了16倍的差距。这还只是目前的方案。


在未来两到三年,一方面奖金基数还要增加,另一方面不同考核等级之间的差距还要继续拉得更大,要让干得好的人比干得差的人至少多拿一年以上的工资。除此之外,公司还建立了一套与进取者共享利润的机制,那就是,公司每年都会将超出净资产收益率(公司税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一定比率的部分拿出来,将这里面80%的部分与各级管理者共享。这意味着大家除了日常的绩效奖金外,如果公司当年效益比较好,大家还能额外多拿一笔更为丰厚的奖金,而且绩效越优秀,拿得就越多,多到超出你全年的工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德邦打造成多劳多得者的理想乐园。多创业绩的人要得到更好的评价,获得晋升和更多的奖金;不能创造业绩,就不能得到好的评价,就不会有好的回报,甚至是零奖金,甚至是免职和降级。我们只有通过这种强有力的激励手段,才能让真正有水平的人更愿意发挥水平,才能让没有水平的人主动退出,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大家一起努力,提升公司效益,然后再一起共同分享这些收益,实现各自的财富梦想和成就梦想。我将此视之为德邦实现2020年800亿收入目标的重要基石。




3
进取就是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业绩




要想做德邦的进取者,拿到更多的奖金,就必须干出更高的业绩;要干出更高的业绩,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劳动。不少人抱怨说,在德邦做一名进取者工作时间太长,几乎没时间陪伴或照顾家人。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德邦才这样加班,只有德邦才压力这么大。


我以前也以为外资企业和大企业肯定没我们那么辛苦。2004年,有一次我去宝洁公司位于广州中泰国际广场的中国总部收款,上午十一点去的,跟他们对账,一直对到凌晨三点,而且我们还不是最后离开的。我还发现宝洁的人大多数都是晚上十点以后才下班的。后来我通过万科的同学又了解到,万科的高层开会竟然都是在周六周日,说这样有利于周一快速传达,效率会更高,显然他们也很辛苦。像现在为我们做咨询的麦肯锡、IBM、美世这些公司的顾问,也是经常加班,甚至通宵工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我和公司高管今年春节期间去美国苹果、谷歌的公司园区参观,据当地人讲,他们的办公室经常是彻夜通明的。我们发现,处在优胜地位的企业几乎都是一样的辛苦,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一打盹儿,别人就可能超过你。


当下社会,人们普遍比较浮躁,很多人不愿意吃苦,而是梦想着运气降临、梦想着一夜暴富;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叫苦连天,顶不住压力就放弃走人。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没有很强大的背景,我们也不是超人和天才,但我们还想不用承受很大压力,不用加班加点,就可以在大城市买车买房,就可以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要成功就要付出代价。我们惟有相信天道酬勤,付出勤奋、承受压力,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换来想要的生活和梦想。




4
进取与年龄、工龄、学历没有关系




进取是一种状态,没有年龄、工龄和学历的分别。不是说年轻的人就进取,年龄大的人就不进取,新员工就进取,老员工就不进取,学历高的就进取,学历低的就不进取。以进取者为本要求我们要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所有员工。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想进取,永远来得及。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工龄长短、学历高低,只要愿意进取,只要业绩数据能够达标,就要作为进取者来对待,就要给予相应的认可、回报和机会。


相反,如果一个人以前是进取者,但后来却不能持续保持进取状态,那么,我们也将用进取者把他替换下来,把以前给他的职位与待遇转给那些愿意进取的人。职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能够保持持续的进取,那就退下来,把位置让给愿意持续进取的人。


拼命进取,共创新的奇迹


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看它在顺境时如何辉煌,而是要看它在逆境中如何逆流而上,如何化逆境为生路,转挑战为机遇。越是别人感到迷茫的时候,懂得逻辑的人就越容易脱颖而出;越是别人都在等待的时候,那些愿意改变、主动进取的人就越能把握住发展的先机。迷茫没有用,等待也没有用。


德邦的今天,是靠德邦人过去的努力进取换来的;德邦的未来,也只能靠德邦人今天的努力进取才能迎来。来的德邦,能否在零担领域继续一马当先,能否在快递领域后来居上,能否在其它新业务领域寻求突破和开拓性发展,既考验着崔维星的进取程度,也考验着我们全体员工的进取程度。


过去19年,德邦物流创造了奇迹,大家也都创造了奇迹。我相信,未来的19年,只要我们把方法用对,把大家的智慧都聚集起来,我们就能够续写传奇,我不想德邦未来成为传说。虽然我们正面临着暂时的困难,但我们德邦物流的团队都是非常优秀的团队,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重回快速增长的轨道。同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德邦新的伟大奇迹!


与德邦拥有相似理念的还有企业中的佼佼者——华为,华为综合'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运营机制'和'以奋斗者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两大板块,将企业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预告'以客户为中心',每一家企业都提起过,却总是难以将之落地!'以人为本'喊了多年,员工成本越来越高,效率却越来越低!管理者想方设法改善却收效甚微,就在所有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华为却以前瞻的目光独树一帜,创下了中国管理史上的奇迹!


为什么华为能成为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又是什么让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华为究竟以什么样的机制确保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又是什么样的机制落实'以奋斗者为本'?


9月北京10月深圳,让我们一起走进对标华为之道,突围管理瓶颈,学习华为制胜的管理秘诀!


报名请直接微信回复'华为管理之道+企业名称+联系手机+邮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