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

 红夫子 2015-09-13

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 - 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四会县,本地属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本地属交州南海郡四会县。三国时期属广州南海郡四会县。南朝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属广州绥建郡四会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广州四会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四会县并入南海县,本地属广州南海县。开宝六年(973年),复置四会县。熙宁六年(1073年),属端州四会县。重和元年(1118年),属肇庆府四会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肇庆路四会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罗湖属肇庆府四会县,大良岗等地属南海县胥江都。嘉靖五年(1526年),置三水县,本地分属四会、三水。民国3年(1914年),分属粤海道四会县、三水县。民国20年,分属西区善后公署四会县、三水县。民国25年,分属广东省第三行政区四会县、第一行政区三水县。
1949年10月,分属西江区四会县、珠江区三水县。1952年5月26日,广宁、四会县合并,分属粤中区广四县、三水县。1954年7月1日,恢复广宁、四会两县建制,本地分属三水县、四会县。
1958年2月,国家农垦部华南农垦总局成立大旺机械化农场,龙塘乡划归农场。8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华南农垦总局下放广东省管理,改为广东省农垦厅,国营大旺农场下放高要专署管理。9月12日,高要专署将国营大旺农场下放四会县管理。10月3日,广宁、四会再次合并为广四县,本地分属高要专区广四县、佛山专区三水县。1959年3月,三水县并入佛山专区南海县,七村、八村属南海县大塘公社,一村、古塘、白沙、猫坑等地属南海县芦苞公社,永丰、崩口等地属南海县南边公社,罗湖则属江门专署广四县大沙公社。
1960年4月,大旺农场一分为二,设立大旺、古驿两个国营农场,分属广四、三水两县。1961年4月,大旺农场改为劳改农场,属广州市公安局领导。1962年5月,收回省农垦厅领导。1963年6月,大旺、古驿重新合并为国营大旺农场,由省农垦厅直属农场管理局和四会县管理。1968年11月,归口省农林场管理站领导。
1971年,国营大旺农场下放肇庆地区管理。1972年9月改属省农业局领导。1974年10月,划回省农垦总局直属农场管理局领导。1978年7月,因接收安置越南难侨,更名为国营大旺华侨农场,业务归口省华侨农场管理局领导。此后随华侨农场管理局改制而变换隶属名称,1983年6月属省华侨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1月改属省华侨实业总公司领导,1986年3月恢复为省华侨农场管理局领导。
1988年11月,省委决定将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省华侨农场农科所、集装箱厂下放肇庆市管理。中共肇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华侨农场及农科所划归市农委管理,集装箱厂划归市经委管理。
1992年12月,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简称大旺区),赋予相当于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保留广东省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8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三榕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8月,肇庆市人民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一级有关经济管理权限。
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迁址至大旺区,与大旺区、华侨农场合署,实行“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

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 - 地理环境

气候


春季(按农历,下同)
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
夏季
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热带气旋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热带气旋天气。大暑以后,多为热带气旋和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的天气。
秋季
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热带气旋影响,会出现后汛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热带气旋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压控制,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
冬季
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的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

植被


大旺区地处亚热带,由于受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影响,形成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和灌木藤本群落、农田植被等。2006年森林覆盖率为16.96%,城区草地面积为21万平方米。
区内各种植被分别生长在不同地带的土壤上。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着生于北部山区赤红壤。灌木藤本植物着生于山谷、山麓、水边部位,因这些地方土层厚、水分充足而生长茂盛,曾是钉螺密布之处。着生于大南山的山脊、山顶部位的植被,因土层薄、土壤瘦瘠,难以生长或生长缓慢。
2000年后,随着华侨糖厂的关闭和工业用地的需求增加,农作物覆盖面积不断下降。2001年甘蔗种植面积27公顷,只有1985年的1.21%。2006年水稻面积19.33公顷,只有1979年的0.76%。

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 - 经济


2002年2月,肇庆高新区正式迁址大旺区,利用大旺区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96.7平方公里的国有土地和较好的防洪、排涝、供电、供水、交通、邮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能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是年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比2001年增长1.9倍,其中用于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达5亿元。2005年,肇庆高新区确立“工业立区”的指导思想,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相配套的发展道路,以“提升环境、集约用地、选好项目、率先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产业招商,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加强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促进园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4万元,工业总产值40.2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44亿元,外贸出口1.8亿美元。分别为2002年的2.72倍、2.03倍、7.61倍、3.82倍、2.72倍、12.9倍。2005~2006年,吸收外资规模和增幅连续两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职工人均工资1.59万元,比2001年增长85.12%,比1979年增长37.55倍。2002~2006年,各年度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57.85%、61.36%、77.77%、80.16%、85.92%,年均递增57.2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3.75%、28.64%、31.94%、45.6%、33.16%,年均递增26.9%。

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 - 文化


大旺区方言主要有广州话、客家语、潮州话、四川话、四会话。各社区方言分布如下:罗湖、东风、一村社区是广州话、客家语,兴隆社区是四会话、广州话、客家语,将军岗社区是广州话、客家语、潮州话,城区社区是广州话、四川话、客家语、潮州话,沙沥社区是广州话、客家语,正隆社区是广州话、客家语、潮州话。
(一)广州话
又称白话,是大旺区本地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属粤语中的罗广片(勾漏片),分布于各个社区。大旺白话与广州方言的语音、句法、词汇基本一致,稍有差异。
兴隆社区有四会话,发音亦与广州话接近,同属粤语系。彼此方言词汇差异不大,容易理解,但与普通话有差异。例如马骝—猴子、热头—太阳、落雨—下雨、搞掂—办妥、凑仔—带小孩、睇牛—放牛、返屋企—回家、趁墟—赶集、着衫—穿衣、企—站立、糍—粮食制品(除粉、面条外)、矮瓜—茄子、阿公—祖父、谷气—郁气、识得—认识、起身—起床等。
(二)客家语
大旺区客家语与梅州客家语属同一语系,由于受白话影响,发音、声调与梅州客家语略有变异,主要分布罗湖、东风等山区片,其他各社区均有客家语使用者。东风社区除肖屋、侨队、罗田、牛巷、陈村外,其余各村使用客家语。罗湖社区的李坑、五社、大坝尾、马头营、三公塘、鲤塘主要使用客家语。大多数操客家语者也会白话。
(三)潮州话
属闽南语系,保留古音古词较多,语言生动幽默。分布于将军岗、城区、正隆等社区,主要由来自潮汕地区的移民使用。
(四)四川话
语系属北方方言,主要由三峡巫山移民使用,集中在城区社区。巫山词汇与普通话有所差异。例如搞么哩—干什么、扯淡—管闲事、失格—不得体、今儿个—今天、病壳壳—多病之人、伙计—人、娃娃—孩子、要得—好、活路—事情、背万年时—倒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