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三大气质你琢磨透了吗?
我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结果没有亏本,但只有象征性营利,即比存款利息高点。但时不时也琢磨一下,所以对股市的有史以来,多少会有了解,算上与朋友的交流,总结下述文字供参考。
我想,股市投资如同相亲,找女人,什么最重要,短期信息与长周期当然是专家讲的根本,但当你没有专业没有信息,难道就一无所成吗,这就象,有钱一定能够找到美女,没钱也不代表就与美女绝缘一样的道理,所以本篇讲述的是,当你缺乏股市投资经验或者想进入时,我的办法就是,思想一下气质,这是一个综合而诱人的还管用的东西。
楚芸琢磨中国股市的三大气质是:一,高颜值——永久的保值无论此前接近6000点位那个黄金时间,还是今年上半年的捷报频传,可以想见的是,中国股市不象恒指,也不象美式,她是高颜值的股市,换算成经济术语,就是永久的保值。
没有具体的理由,只有牵强的附会:中国股市与官方经济发展的起点思维如出一辙,这是其高保值的一个重要杀手锏。此前的试点,两市的开出,境外上市的引入,外资的限与不限,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货币的等量运行与资源的互换,期间嫁接这个桥梁的就是股市。
而未来呢,中国还有传统经济,并且传统经济占据股市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未来至少有十余年时间来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这个升级过程实际是股市进出之间的洗牌过程,官方主导这是定律。
而当服务业,文化产业成为对GDP有重要贡献的关口,股市便还原其本质,换句话说,中国股市的高保值至少存留于历史史海中也得十数年时间。
二,好气色——不变的核心从中国股市的门槛来分析,始终保持着不变的核心股,所以中国股市的气色好,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主流永远集中表现在股市上。
我不知道大盘股是否一直是买家看好的,但从长期看,国家放开,当止于市场发育成熟的部分,真正放开的,不会关联到动摇官方垄断地位的成份股,或者说当国有的不能起一定垄断作用以前,放开资本准入限制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伴随国有资源垄断的那些企业,央企以及国有银行脱胎而来的银行股,以及对国计民生起重要支撑作用的那些产能所依托的企业,都在未来十数年间依然肩负杠杆与调节手段的附加角色,带来其股价保持恒定,周期性波动只是其表象,恒定的价值能够在较长时期得以维持。
三,坏脾气——逼出的极端上面两个是从好的出发点讲的,第三个可能有些股民不愿意听,但是真实存在。
中国股市如同一个坏脾气的女人,经常走极端。
源于:内幕消息,由于是引进的,发育不良在所难免,所以内幕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披露机制,中国始自92年才开始引进国际通用会计原则,并且十余年来停留在改造与引进之中,逐步国际化,但当前仅限于协同而非完全的照搬,披露机制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信息,与实际决定股价的信息有很大的出入,并且几个难题,如表外资金、无形资产、递延负债、子公司关联、汇价、成本计量标准迄今都无法科学对企业内核财务信息进行必要的管制性披露。
行政划拨,早前你观察到没有,上市是有指标的,这个积习导致股市失真。
指标口径,比如市盈率,每股收益,别的市场这两个指标非常准确能够据此判断股票的内涵及短期趋势,但在中国如果你仅做这些基本指标的分析,短期内可能血本无归,因为此指标非彼指标。
曲线上市,或者叫借壳吧,一个上市了的公司,经营不到位或面临停牌或已经停牌,又被有实力而短期无法上市的所谓强力公司吸收合并,借了壳,看似注入了活力,实际被激活的,只是那个股票的名称与买卖柜台而已,实际上那个壳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有效再启动。
有了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股市的规律性不太明显,于是机构也好,散户也罢,都每天盯着新闻联播做文章或者求助于所谓专家,正是有了极端的外表,才让专家的经验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笔者有个想法或建议,股票不要集中于炒,有部分持有,有部分调换,有部分投机,或许这个比那个著名的篮子理论更有效。(来源: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