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凶猛:20世纪环境灾难大事纪

 昵称27494174 2015-09-13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事件发生在比利时境内的一段河谷地带,该河谷地段沿马斯河绵延24公里,位于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河谷上分布着许多重型工厂,除了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1930121日起,事发地区被大雾覆盖,气候反常。事发河谷不仅出现逆温层,而且雾层尤其浓厚。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三天,就出现了不少咳嗽与呼吸短促的发病者,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63人死亡(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比同期正常死亡人数高倍。呼吸道内壁受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尚未发现其他组织与器官的毒物效应。

 

事发后,致害物质不能确证,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是氟化物还是硫的氧化物,众说纷纭。有关部门随后又研究分析了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否定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1931年费克特博士对这一事件所写的报告中显示:该地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37微克),并且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有生理惰性的烟雾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这些都会对人体有刺激甚至致病作用。

 

地形和气候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狭窄的盆地加上持续逆温和大雾导致气候反常,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就积累到有毒的程度。以前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如在1911年,当地居民的发病情况就与这次相似,所幸没有造成死亡。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一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矶人口剧增。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庞大的蚁穴。

 

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仅1950年至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坐落在孟农加希拉河的多诺拉是一个工业小城镇(对面是韦布斯特镇,两个城镇形成一个河谷工业地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

 

多诺拉的狭长平原上有三个大厂,即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人们对烟囱和烟早已是司空见惯,这里已经不是数年前的那个能见度有数十公里的城镇了。但是烟对健康的影响要比能见度降低严重得多,每吸进一口空气就有千千万万个讨厌物质的微粒留在鼻子或喉咙里,一些稍小点的可以随便出入肺部,但其余的则附着在肺叶里了。时间一久,肺部的功能就逐渐衰退,为日后的好多疾病埋下了隐患。

 

19481027日早晨起,两天多的时间里多诺拉整个城镇空气潮湿,天气寒冷,阴云密布,烟雾缭绕,能见度非常低。空气中含有在燃煤和熔炼矿物时放出的二氧化硫,虽然有刺激性气味,但是人们并没有很在意,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19481026日至31日间,地处山谷底部的多诺拉被逆温覆盖了整个山谷,排出的烟大量封闭在山谷内壁和逆温顶部之间,根本无法和外界空气进行交换。

 

事件发生后两个月内,美国联邦公共卫生局会同州卫生局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调查研究:事件发生期间,多诺拉发病人数共5911人,最初仅仅只是呼吸道、眼、鼻、喉感到不适,轻度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占16.8%,症状是痰咳、胸闷、呕吐、腹泻;重度患者占10.4%。症状是综合的,各种症状中咳嗽是最普遍的,占33.1%;其次是喉痛,占23.1%;胸闷占21.5%。死亡17人,年龄介于52岁到84岁之间,平均65岁。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的超过60%。死者大都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慢性心血管病对促成心脏病患者死亡具有重要影响。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0年,一场大的灾难就潜伏在水俣市附近的小渔村,起初人们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猫自杀”,但没有人研究这件事。

 

1953年,水俣市出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高叫而死。5月,又在医院出现4个这种病人,得这种病而没有入院的患者还有50多人。这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院一些人的注意。在调查中,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认为鱼可能是罪魁祸首,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1957年,由于鱼有毒使成千上万渔民失业。

 

1958年春,日本氮肥公司明知疾病是自己排污所造成的,可是依然我行我素,仅仅只是换了一个排污角度而已,然而六七个月之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出现了18个水银中毒的病人。

 

这引起广大渔民的愤怒,几百名渔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捣毁了当地官方机构。但该公司拒不承认污水毒害的事实。

 

直到1963年,熊本大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水俣氮肥厂乙酸乙醛反应管排出的汞渣和水俣市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CH3HgCl)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市捕获的鱼、贝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了典型的水俣病症状。

 

19689月,日本政府确认人们生病确实是由于长期食用受到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的鱼、贝。

 

1972年日本环境厅统计,水俣市的180名病患中已有50多人死亡。新泻县阿贺野川的病患102人,其中有8人死亡。共有283人受到严重毒害或死亡。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仅水俣市受害的居民已有1万人左右。但日本氮肥公司长期以来以保密为借口,拒不提供工艺过程和废水试样,致使水俣病一直拖了6年才弄清楚。

 

1979323日上午10时,熊本地裁刑事二部对原氮肥公司经理和造成水俣病的工厂原厂长进行公判。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追究公害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日本骨痛病事件

 

神通川流域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这里的人们吃饭、灌溉、洗衣等全依赖于这条河流。但是有一天,三井金属矿业公司不顾人们的反对,强行在这条河的上游设立了神冈矿业所,建成炼锌工厂,把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河流中,给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952年,这条河里的鱼大量死亡,两岸稻田大面积死秧减产,该公司不得不向受害者赔偿300万日元。

 

1955年以后,该河流两岸的群马县等地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一开始是腰、手、脚等各关节疼痛,以为是普通的小病,也就没怎么在意。可是几年之后,患者的身体各部位出现了神经痛,紧接着出现全身骨病,严重者根本不能行动,就连呼吸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最终,患者骨胳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饮食不进,在衰弱疼痛中死去。经解剖,发现有的尸体内骨折达73处之多,身长缩短了30厘米。

 

据记载,日本从1913年开始炼锌,在1931年曾出现过这种病,但当时没人知道这种病是怎样产生的,也没有人将这种病与炼锌联系到一起。二战后,日本又大规模发展炼锌工业。

 

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神通川两岸骨痛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排出的废水有关。该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没有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神通川中,致使两岸土地含镉量高达(78u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铜量达(l2ug/g

而人体食用含镉的水或食物后,久而久之体内就会积累大量的镉毒而生骨痛病。进入体内的镉首先破坏了骨骼内的钙质,进而使肾脏发病,内分泌失调,经过10多年后致人死亡。该公司的员工就有好多受害者,比如有两名怀孕妇女因体内急需钙质,而中了镉毒后钙质又遭到破坏,致使骨痛病愈趋严重,后来她们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即使是在如此确凿的事实面前,日本三井金属公司也仍以缺乏依据为借口,拒不承认自己的过失。直到1968年,该公司才不得不承认错误。

 

有关专家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河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进而导致骨软化症,这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水会导致妊娠、哺乳、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尤其是缺钙)和衰老等。可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骨痛病已开始在日本各地蔓延了,进一步扩大到黑川、铅川、二迫川等7条河流的流域,其中在群马县的碓水川、柳濑川和富山的黑部川都发现了镉中毒的骨痛病患者。至1968年,共确诊“骨痛病”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出现了大批鸡死亡的现象。经调查,发现鸡饲料中有毒,有可能是饲料中的毒素导致了鸡死亡。但当时没查清楚毒素的来源,以为是一般性的家畜瘟疫就没有继续追究。

 

19686月至10月,日本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接诊了来自福岛县的13名皮肤病患者,这些患者来自4个家庭,病因不明,症状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经过多方验证,医生们怀疑患者病症与米糠油有关。

 

随后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这325名患者来自112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出现2个患者,证实了这种病有明显的家庭集中性。随后几年时间里,该疫情在日本呈蔓延趋势(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812月,日本的28个县被正式确诊为此病的患者就达1684名(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其中已有30余人死亡。

 

由于疫情不断扩大,日本卫生部门不得不成立“特别研究班”来深入研究。经解剖,发现死者尸体五脏中含有多氯联苯(PCB)。多氯联苯是联苯分子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一个以上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的产物,一般多是混合物。在常温下,随所含氯原子的多少,多氯联苯可能呈液状、水饴液或树脂状,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多氯联苯还有一个特点,即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质。凭借这一特点,它就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富集在动物体内。

 

多氯联苯被人畜吃下后,不易被消化吸收,即使被吸收也多蓄积在多脂肪的组织中,所以肝脏中的含量较高。因此皮肤和肝脏等器官会更易受损害,严重者会有中毒症状,表现为嗜睡、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等,更有甚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并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甚至是死亡。

 

流行病学组对此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同时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由此证实米糠油中的多氯联苯(PCB)是致病物质,对人体非常有害。

 

接下来的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生产米糠油时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随后又由于生产者管理不善,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而后这种有毒的米糠油被销往各地,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此外,加工厂使用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出售也加速了疫情扩散,导致了大量家禽死亡。

 

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破坏

 

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

 

然而,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逊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年至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45%。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逊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制造大量的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逊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遭到破坏,1925年至1980年间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目前,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万~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逊河流域面积仅为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

 

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6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别于9月中、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直到19803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共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黑油带长480公里,宽40公里,覆盖1.9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截止到1983年,原西德境内740万公顷森林,由于酸雨的侵害,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超过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

 

欧洲地区的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加之酸雨危害的范围又比较大,30%的林区因酸雨影响而退化。每年欧洲排出2200万吨硫,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氯化硫气体,时间久了就会产生酸雨,酸雨通过对植物表面(叶、茎)的淋洗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植物衰亡,同时还诱使病虫害暴发,造成森林大片死亡。

 

受到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巴伐利亚国家公园里的树都得了病,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地区的树也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因树和松树变得颜色发黑,这里得名为“黑森林”。在汉堡,75%的树木面临死亡;在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秃树、死鸟、死蜂随处可见,居民的生活更是受到严重的损害,因空气污染,这里每年有数万儿童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尔事件

 

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在1984123日凌晨,发生异氰酸甲酯(MIC)毒气泄漏事件,约有150余万人受到影响,直接导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

 

122日的午夜,一片“雾气”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博帕尔的上空蔓延。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伴随着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发生了特大爆炸,导致严重毒气泄漏事件。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立的博帕尔农药厂,生产一种哪怕只有极少量停留在空气中,都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的名为异氰酸甲酯的剧毒气体。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杀害犹太人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毒气。这家农药厂生产的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成液态后,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多达45吨。

 

毒气一旦泄露就一发不可收拾,根本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了。即使毒气设备关闭了,但还是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四处弥漫,好多人来不急反应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此次毒气泄露使得工厂墙外的两个小镇——贾培卡和霍拉的数百人死于非命。

 

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2500人丧命,1000多人危在旦夕,有3000多人已是无药可救,有15万人曾接受博帕尔和附近地区医院和诊所的治疗。死者都是因为肺部积满液体或是死于心脏病。老人和儿童是这次灾难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毒气的侵袭。即使是幸存者好多也永远失明了。

 

截止到12月底,死亡人数已超过2万人,有近20万人致残,一些家畜家禽更是横尸满街,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地警方在事发几个小时后,立即责令该工厂关闭并给予相关人士以刑事处分。印度最高法院在1989214日对这家制造博帕尔惨案的美国公司作出判决,并责令赔偿4.7亿美元。印度一些律师和群众对这一裁决不满,纷纷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到199011月,事件仍未作出最后了结。直至1994年,受害者才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获得4.7亿美元的赔偿。

 

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11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的仓库发生火灾,这起火灾导致近30吨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一起流入莱茵河,使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沿河150千米内的60多万条鱼被毒死,沿河500千米以内的两岸井水不能饮用,河边的自来水厂、啤酒厂也随即被强行关闭或者停产。这次污染事件对莱茵河的影响长达20年。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全长1320公里,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荷兰流入北海,是欧洲第三大河。实际上,从1950年起,受到工业发展的影响,莱茵河曾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把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镐、汞、去污剂、杀虫剂等污染物倾入河中。此外,河中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水以及农场的化肥、农药,也使其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莱茵河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有1000种以上。

 

人类无限制地破坏环境,终究会受到惩罚。1986111日晚的那场大火就是一个警告。由于人类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使得莱茵河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治理也越来越困难。据当时估计,由于一些有毒重金属沉积在河底的泥中,该河的生态系统可能在20年内都难以复原,也就是说,莱茵河将做20年的“死亡河”。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瑞士政府致信各受害国表示歉意,欧共体也专门开会讨论此次污染事件的善后办法,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11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上午11时,二氧化碳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以500毫克/立方米为标准的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所有的公众活动都在该中心消失:私人汽车、出租汽车和摩托车等车辆一律不准在市中心行驶,所有燃料锅炉必须熄灭,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

 

中午的时候,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市民纷纷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救护车的呼啸声也在市区到处响起。下午1630分,成群结队的自行车队戴着防毒面具在大街上示威游行,高喊:“要污染,还是要我们!”、“请为排气管安上过滤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