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热,有毒;味辛;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禁忌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 【别名】: 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功效主治】 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杀虫。主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 《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本草拾遗》:主癥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此外,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可用本品峻药轻投,可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如万应保赤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口服巴豆油l滴,即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并有催吐作用。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可经水解后释出巴豆酸,能制激肠粘膜,增加分泌,促进蠕动而产生剧烈的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
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
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实验室证明巴豆提取物有杀灭艾氏腹水癌和肝癌腹型细胞的作用。并对小鼠肉瘤,子宫颈癌,肝癌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皆有明显抑制作用。
巴豆霜l.5g9/kg小鼠灌胃2次,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巴豆油诱发的耳廓肿胀。巴豆霜3g/kg大鼠灌胃2次,可使胸膜腔液白细胞数显著减少。
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可显著延长热刺激疼痛反应时间,降低对热刺激疼痛的反应。
巴豆在人体用之不当可产生各种毒付作用,甚则可致死。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其局部产生红斑,水疱、脓疱等。实验证明,小鼠皮肤长期与巴豆油接触,可致乳头状瘤和癌。
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隔日一次,共7次,可显著降低胸腺指数、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炭粒廓清率,说明巴豆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
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将巴豆敲碎,每两巴豆以麻油并酒等各七合煮,研膏后用。
【和合宜忌】
【配伍应用】
【鉴别应用】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事项】 畏牵牛花。
《本草纲目》:有毒。
1·LD50 巴豆油的LD50为506mg/kg。巴豆霜含l0%和50%的巴豆油的LD50为1535mg/kg和540mg/kg。2·毒性反应:有毒部分为巴豆仁中的巴豆油,油中有毒成分为巴豆醇酯和巴豆毒蛋白,皮肤接触之可引起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少量内服,油中之巴豆酸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而呕吐、腹痛、峻泻、脱水、休克,但经输液和对症治疗可治愈。巴豆醇酯有致癌作用。其致死原因可能是对血细胞和中枢神经有原浆毒作用。3·促癌作用:巴豆油有很强的促癌作用,可以促进致癌物质3一甲基胆蒽诱发小鼠皮肤肿瘤。巴豆霜小鼠灌胃有致突变作用。巴豆毒蛋白经高温110摄氏度可破坏,因而能减少其毒性。
巴豆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大;其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细胞坏死;巴豆油系一种峻泻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与腹痛,重则发生出血性胃肠炎,大便内可带血和粘膜。对肾亦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巴豆油后,能引起急性皮炎。 食后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灼烧感,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痛、剧烈腹泻、严重者大便带血、头痛、头晕、脱水、呼吸困难、痉挛、昏迷、肾损伤,最后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 孕妇食后可致流产。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接触巴豆引起急性皮炎及全身症状。 以巴豆液喂小鼠、兔、山羊、鸭、鹅等均无反应;牛、马食之引起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重者死亡;对青蛙无害,对鱼虾、田螺及蚯蚓等则有毒杀作用。种子油小鼠耳壳试验ED50(半数有效刺激剂量)为0.5μg/car。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巴豆。巴豆畏牵牛花。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无寒积者忌巴豆。(巴豆)毒者,以冷水、黄连水、大豆汁解之。 巴豆全株有毒,以种子最毒。中毒症状:误食后发生强烈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痛,水泻或粘液血便,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 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予微温的流汁饮料;腹剧痛可注射吗啡阿托品;如面色青紫可给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出现休克可闻稀氨水,针刺疗法等对症治疗。 民间疗法: 大豆一升煮汁饮服。 捣烂芭蕉叶榨汁饮服。 土炒白术三钱、蕃稔干三钱,石榴皮三钱。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饮服。
(1)给病人服冷稠米汤、稀面汤、纯牛奶、熟豆浆,任选一种,每次400~500毫升。每4~6小时1次。 (2)取生绿豆200克,加水煎沸10分钟后取汁2000毫升;再入生甘草6克、黄柏10克,小火煎30分钟,滤取药液,待温。每次饮200毫升,隔3小时服1次。 巴豆具有强烈的腹泻作用,但巴豆可以减肥吗?
人在吃了巴豆之后会拉肚子,这是否可以作为巴豆可以减肥的依据呢?答案是不可以。巴豆会使人腹泻是因为其清热作用,但如果把它作为纯粹的减肥食品,短期内会瘦一点点,一旦停止食用,反弹得很厉害;加上长期拉肚子使人元气大减,对健康极为不利。
巴豆种仁中含脂肪油,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此外,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用巴豆减肥只是达到一种排泄的效果,可是反弹作用非常大,吃巴豆减肥对身体还有害处。 相关阅读:
74301 阅读
71403 阅读
71118 阅读
65503 阅读
63663 阅读
62904 阅读
62860 阅读
62604 阅读
61673 阅读
59111 阅读
58801 阅读
57713 阅读
最新热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