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跟Jo妈说,由于疏忽给宝宝喂错了药,当时全家人都急疯了,只能抠宝宝嗓子眼催吐,幸而宝宝最后安全无恙。她强烈要求“妈宝帮帮帮”为大家介绍一些父母必学的宝宝急救知识。还有一位妈妈说,宝宝喝了奶瓶里的开水,导致口腔烫伤。看着这些案例,作为妈妈觉得心里很难受。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这篇专题也有特别的意义。 误服药物催吐 判断严重性: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家长不用特别紧张,可让孩子多饮温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即可。如误服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例如安眠药、降压药、解痉药以及外用药时,要尽快送医院。只有确知毒性不强或医院较远时再考虑自行催吐。 如刚刚吃进嘴,胃里有东西,家长首先要进行催吐,尽量让宝宝吐出药物。同时要保持镇定,根据现场状况判断宝宝吃了什么类型的药物,吃了多久,吃了多大的量,吐出多少,然后迅速带宝宝去医院。提醒家长们注意,去医院时,最好将宝宝误服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一并带上,以便医生充分了解药物成分,对宝宝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催吐方法: 家庭进行催吐的简单方法为:先让孩子喝温开水、淡盐水,然后用筷子或手指轻压舌根部,促使其呕吐,如此反复多次,使其尽量吐出胃内的残余物。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可将孩子腹部顶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部放低,再将手指伸入孩子的喉咙口,轻压舌根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尽量不要让孩子躺着呕吐,那样很容易导致呕吐物在喉咙口囤积,引起窒息。 窒息 发生原因 常见窒息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吃到固体食物,另一种则是呛到。如喝奶时忽然改变动作或是宝宝溢奶、呕吐时呛到,此时有可能产生窒息。宝宝睡觉时姿势不对,或床上用具过于多、柔软,脸部陷入其中无法呼吸而发生窒息。 可能出现的症状 宝宝呼吸困难、嘴唇发黑且无法发出声音时,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已经呛到或气管被堵住,要进行急救处理。 如何处理 建议先将宝宝俯姿,前倾约45°,脸朝下且略微头低脚高,施予宝宝5次有效的背部拍击,之后翻成正面施予5次胸外按压,反复进行直到阻塞物被排出。 如果宝宝只是呛到而尚未有窒息的状况,通常都能自己将异物吐出。 不要帮宝宝把异物吐出而用手指去做挖的动作,这样通常会导致异物更加深入,若宝宝已出现窒息症状,妈妈们请先确认宝宝的呼吸道是否畅通,然后打电话求助。如果畅通或呼吸道未完全受阻时,可为宝宝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宝宝窒息症状解除或救护车已到达为止。 预防方法 留意宝宝吃的东西是不是过大以致难以吞咽。2岁前,避免让宝宝吃果冻、豆类等食物,4个月内婴儿不要采取趴睡姿势;床上用品不要过于柔软;最好不要和婴儿同床,不要长时间将门窗紧闭。 吞食异物 可能出现的症状 若是异物卡在食道,会嘴巴不断流口水、无法再吞其它东西、咳嗽、呼吸急促等情形;若是阻塞了呼吸道,会哭泣且脸部会发黑;若吞下的异物为尖锐物,嘴巴还可能出血、受伤。 宝宝的呼吸道非常狭窄,若气管被阻,脸部就会发黑,如不能及时将异物移出,很快就会缺氧,在短时间内可能就会停止呼吸甚至死亡。 若暂时还没有明显的异状,吞食异物的宝宝上呼吸道被锁住,呼吸时通常会出现咻咻的喘鸣声,如果发现宝宝长期咳嗽或不明原因有类似气喘的情形,要到医院检查。 如何处理 1 当发现宝宝可能吞入异物时,要带上疑似被宝宝吞入的物品到医院,确认有无异物存在宝宝的体内及异物的位置,再通过内视镜将异物夹出。 2 若异物阻塞住食道或呼吸道,在意识清醒时应以背击与胸压法(婴儿适用)或哈姆立克法(宝宝适用)帮助排出异物。 3 若是无呼吸现象,则施行心肺复苏法。 预防方法 1 宝宝的身边不可以没有大人,也别让大宝宝照顾小宝宝。 2 不要给婴儿吃各种坚果、果冻等大块食物。 3 检查婴儿活动的范围内是否安全,如是否有钱币、图钉、小纽扣以及玩具上的小部件是否容易掉落。 触电 小小的插孔,吸引宝宝前去探索,但却内藏数百瓦电力的危机,足以让宝宝休克甚至丧命。 可能出现的症状 触电与烧烫伤的伤害有类似处,不过烧、烫伤伤害较表浅,触电伤害较深入,严重时可能造成三、四级灼伤。家长可仔细观察宝宝,一旦发现宝宝有休克、身体发紫或是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的现象,可先做初步处理,再送医急救。 如何处理 当发现宝宝触电了,必须立刻切断电源,并将宝宝移至通风处。如果无法切断电源,应以不通电的物体,如竹竿、牌尺等随身可取的绝缘物,使宝宝远离电源。接着要赶快检查宝宝是否有灼伤或休克现象,灼伤时必须立刻以冷水冲洗降低灼伤部位的体温;若宝宝已没有意识,必须立刻叫救护车或自行送医急救。 预防方法 宝宝9个月大时开始会到处爬,此时最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应让家里的宝宝远离所有电器、电线,并注意电线是否因年久失修而有破损的现象。 家中插座的位置也要安装在宝宝触摸不到的高度,或是采取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有些电动玩具的绝缘效果不佳,也要避免给宝宝玩耍。 溺水 发生原因 溺水并非在户外才会发生,由于宝宝的骨胳与运动神经的协调能力尚未成熟,只要容器中的水高度达五厘米左右,就可能对宝宝构成威胁,包括浴盆、浴缸、马桶等。如在家中溺水常发生在宝宝洗澡时,大人未加以看顾;或是宝宝们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所致。 很多家庭用澡盆给婴儿洗澡,有时候洗到一半,家长将宝宝独自留在澡盆里,虽然水很少,可是这对没有翻身能力的婴儿已经非常危险了。 如何处理 1 用手将溺水宝宝口中的呕吐物、污物取出,解开衣服,保持呼吸顺畅。 2 宝宝不小心溺水,可按压宝宝的胸部,或让宝宝保持头低脚高的位置将水排出。 3 检查溺水小儿是否清醒,可呼唤或拍打其足底,看有无反应,并用耳朵仔细听其是否有自主呼吸存在。对于已经没有呼吸的小儿,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预防方法 1 帮宝宝洗澡时,不可单独把宝宝留在浴室,哪怕几秒钟时间。 2 避免使用太滑的磁砖,亦可在浴室放止滑垫,防止宝宝跌倒。任何可装水的容器应加装盖子,或把容器倒放,厕所马桶盖也应盖上。会走路的宝宝,不要让他们单独在湖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 烧、烫伤 烫伤分为三度 1度烫伤:属于表皮烫伤,皮肤会有发红且疼痛的现象。若立即冲水冷却至少20分钟,约莫2~3天可获得改善。 2度烫伤:表皮已烫伤至溃烂并产生水泡,烫伤可能会深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层,约2~3周可痊愈。 3度烫伤:烫伤直达皮下组织,皮肤会有发硬、发白或发黑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烫伤,必须立即送院治疗。 如何处理 冲:冲冷水可让皮肤立即降温以降低伤害,但要避免用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 脱:充分泡湿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物。 泡:浸泡在冷水中以减轻疼痛,如果是宝宝,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 盖:用干净或无菌纱布、布条或棉质衣物类(不含毛料)覆盖在伤处,并加以固定。 送:送到有烧伤病房或烧伤中心的医疗院所治疗。 预防方法 1 给宝宝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建议最高水温不超过50℃,以接近人体体温为佳。 2 不要把热水壶等容器放在宝宝可以碰触到的地方。不要让宝宝接触有高温蒸气的东西。包括饮水机、微波炉等。不需要过早教导宝宝使用电器,以免造成反效果。 坠床、头部遭到撞击 发生原因 宝宝睡觉时从床上摔落,即使宝宝当下没有哭闹,也不代表宝宝安然无恙;宝宝在玩耍的时候也有可能因为摔倒或者碰到家具,而导致头部受到撞击。 可能出现的症状 如果撞到头之后立刻大哭,不久后恢复正常,通常不必太担心,但要观察宝宝是否有痉挛、半边手脚无力、歪斜或是两边瞳孔不一样大的情形,如果有,必须送医诊治;如果撞到头之后不哭不闹、脸色发青、头痛还有呕吐、痉挛现象,必须立刻送医急救。 如何处理 1 在情急之下不要摇晃宝宝的身体。 2 撞伤、碰伤、夹伤时可在伤处采取冰敷,一次10分钟,一天后改为热敷,一天3次。 3 尽量不要在瘀青处搓揉,这样反而会使皮下出血。若要使用药物止痛,建议尽量以外用药膏为主。 4 观察是否有骨折,若有要立即就医。当肿痛范围扩大时,表示情况严重要由医生处理。 预防方法 1 家中的阳台、窗台应加装栏杆,避免让宝宝接近。 2 家中摆设尽量简单,以免东西太多增加宝宝碰撞到的几率。 3 家具当中有尖角的地方建议加上安全防护胶套,包括桌角、椅角等都可以做一些处理。 脱臼 发生原因 大人单手牵起宝宝或是抱起宝宝时,这个动作会因为单边施力的缘故,容易造成宝宝手脱臼、扭伤或骨折。 可能出现的症状 当发现宝宝两边的手臂不对等、宝宝单边的手臂不动、活动手臂却有疼痛感,或是宝宝自己会避免某部位的肢体动作时,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已经脱臼了。 如何处理 若宝宝的手臂单边不动但没有疼痛感,则可用三角巾或布,将脱臼部位稍做固定,然后立刻送医;但若宝宝活动手臂时会有疼痛感,或手臂无力垂下,则需立即送医急救。 当宝宝脱臼时,别随意移动宝宝患肢,避免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宝宝患部的二度伤害,先固定患部后施以冰敷,尽速到医院治疗即可。 预防方法 大人们在跟宝宝互动时,避免做单边的拉提动作。要特别留意的是,若宝宝一旦发生过脱臼,就会多次反复地发生,所以宝宝有脱臼的病史的话,家长跟宝宝玩耍或是进行身体接触时,都要避免在相同部位用力过大。 骨折 发生原因 宝宝若玩得过头,不小心撞到、跌的太用力,都有可能会造成骨折。 可能出现的症状 若是发现宝宝稍微动作或弯曲一下,或是连轻轻触摸也会因剧烈疼痛而大哭大闹,遭到碰撞的部位有发黑、肿胀的情形,甚至是有变形的现象,宝宝可能就骨折了。 如何处理 1 如果宝宝碰撞的部位有出血的外伤,必须先行止血,若伤口上有铁锈、泥土等脏污则需要立刻到医院打破伤风。 2 将患部用木板固定,尽量避免动到受伤的部位并立刻送医。 3 若怀疑宝宝有骨折现象,建议要到医院照X光。 预防方法 要避免让宝宝一个人或在没有大人的环境中玩,家长随时关注宝宝的行动。 误饮、误食 异物进入呼吸道 异物阻塞呼吸道会引起极大的危险,即便是对大人来说,被异物阻塞住呼吸道也会造成呼吸困难,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使人缺氧死亡。 如何发现 宝宝呼吸困难、嘴唇发黑且无法发出声音时,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已经呛到或气管被堵住,要进行急救处理。 必学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这个方法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包括美国总统里根、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宝宝被异物阻塞呼吸道同样也可以使用这个急救法,对小宝宝来说,该怎么使用方法呢? 5次拍背法 将宝宝的身体扶于抢救者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抢救者用手支撑宝宝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宝宝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 如果拍背的办法无效,可以用五次压胸法。使宝宝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宝宝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用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宝宝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做,直至异物排出。 需要注意控制好合适的力度,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吞下异物进食道 宝宝吞下的异物也有可能会直接通过食道咽到肚子里。 如何发现 如果吞下的物体没有使宝宝出现呼吸困难的话,通常可以判断物体进入了食道。 大部分时候,宝宝吞下的枣核、纽扣等圆钝光滑的东西都会随大便排出,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宝妈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检查宝宝排出的大便中有没有异物。 不要自行催吐 如果异物没有通过大便排出而卡在消化道里,宝宝通常会表现出吞咽困难、流口水、拒绝进食,呕吐等症状。这时宝妈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催吐,避免情况恶化。如果宝宝不适症状不断加重,宝妈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必须注意的事 危险物品要收好,包括骨头、葡萄干、花生、瓜子、纽扣电池、别针、钉子、钥匙、纽扣、硬币、发卡、耳环、戒指、药品等。 不要给宝宝吃各种坚果、果冻等大块食物。 动物咬伤 发生原因 许多家庭都有饲养宠物,虽然狗和猫看起来都很可爱,但有时玩得过头了,宠物的利牙还是会伤到主人的手脚,更何况是无法自我防卫的宝宝呢? 可能出现的症状 如果宝宝有休克症状、呕吐或痉挛的现象,必须立即送医。建议施打破伤风疫苗。 如何处理 1 当宝宝被动物咬伤时,先用水将伤口清洗干净,并且消毒。 2 若有出血现象,则必须先止血,再以干净的纱布盖住伤口并到医院施打破伤风针。 3 如果宝宝身上的伤口还沾有泥土或灰尘等脏污,可视情况给予抗生素;如果伤口太脏的话,用大量生理食盐水冲洗,尽量使伤口保持干净,减少细菌污染,加速伤口愈合。 预防方法 除了担心宝宝被宠物咬伤或抓伤,还要防尘蹒及过敏。 昆虫蛰伤 发生原因 除了夏天发生频率很高的蚊虫叮咬伤,各个季节宝宝都有可能被一些小昆虫叮咬,而且这个过程很难被家长发现。宝宝被叮咬后,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发炎、红肿、出血等症状,这些毒性反应只是局部的发炎现象,很少会持续扩大甚至造成全身的反应。 如何处理 1 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用消毒过的针或小刀挑出螫刺。避免用钳子取出。 2 在患处涂一些氨水,如患处肿胀,可进行冰敷。不要使用创可贴等包裹伤口。 预防方法 宝宝的身体、衣物要清爽干净,家中整洁干净,空气新鲜。垃圾及时处理以免蚊虫孳生。 跌、坠伤 发生原因 宝宝总是在跌跌撞撞中长大,难免会因为跌倒或坠落而受伤。大家可能认为坠下受的伤最严重,其实有时跌倒造成的伤害远比坠落来得严重,例如在很硬的地板跌倒也可能导致撕裂伤。至于坠落受伤,包括床、椅子、桌子、柜子等许多家具,都是造成宝宝坠落的主要原因。 如何处理 1 跌倒或坠下造成流血时,须先采取压迫止血法,阻止伤口继续流血。 2 头部是最重要的观察重点,若宝宝出现嗜睡、手脚无力、哭闹或头痛情形,应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3 观察身体其它部位,包括四肢是否有肿、痛情形,如果情况严重,最好到医院做X光检查。 4 腹腔内肝、脾脏受伤时,会有疼痛感;肠子受伤除了疼痛外,也会有呕吐情形。 5 发生严重跌、坠伤时,表现出很痛苦,有可能是骨折,应尽量避免搬动,等救护人员到达处理。 预防方法 1 注意所有家具的稳定度,包括婴儿床、学步车、婴儿手推车等以避免意外发生。 2 地面宜铺上软垫,一方面可避免滑倒,另一方面减少受伤的机会。 3 不能让家具引诱出宝宝想攀登的兴趣。 鼻腔进异物 如何发现 宝宝在玩耍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不小心而把瓜子、豆子、钮扣、滚珠等小东西塞入鼻腔,这些小玩意儿在鼻腔里便成为了异物,产生危险。如果没有立即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宝宝会出现鼻腔出血、流鼻涕或脓涕以及鼻臭等症状,如果宝宝无端出现这些情况,宝妈需要提高警惕,立刻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分清情况再处理 异物刚进入鼻腔,大多停留在鼻腔口,成人可自己压住健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听话儿童,也可用此法。但小宝宝不宜采用,否则有可能将异物吸入。 鼻腔异物擤不出或已经进入鼻腔深处,特别是圆形异物,不可用镊子去夹,以免越来越深,应即送医院处理。 尖锐异物刺入,或异物过大,应送医院处理,不要自行解决。 其它急救常识 如何分辨动、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时血的颜色呈鲜红色,出血量会比较大而且快速,也比较危险,这类出血常见于严重的外伤;静脉出血颜色呈暗红,血流较平稳,除非出血量大,否则会比动脉出血容易控制,静脉出血较常见于撕裂伤或切割伤。 压迫止血法的步骤 1 判断是否有大量出血,若压迫后仍无法止血,可绑上止血带 2 用干净的纱布直接贴在伤口上,并用力压迫直到止血。 3 若出血持续,可用三角巾或领带当作止血带使用,千万不可用绳子当止血带,以免导致神经及皮下组织受伤。 4 将止血带折成5cm宽度,缠在伤口离心脏较近的地方,例如小腿流血时,要在大腿处绑止血带,紧缠两次并半打结,然后将短木棒置于半打结处,旋紧并打结。 5 将包上止血带的时间与部位,清楚地写在止血带上。 6 每隔20分钟稍微松开止血带,以免缠得过久,造成血液无法流通,使组织坏死。 急救步骤ABC 家庭急救的原则是:及时、准确、有效。一般的救治步骤有以下四点: 1、应首先除去或避开危害生命的因素。如电击伤者,应立即切断电源;发生火灾时应迅速脱离火灾现场;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开门窗通气和把病人转至空气流通的地方;溺水者应立即从水中救出;等等。 2、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病员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迅速施行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在不间断救治的同时,可呼救医务人员。呼吸心跳复苏后,方可搬动或转送医院。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置。如有出血者,可采用止血法止血。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的处理,需要进行固定的,可就地取材进行固定或包扎。对伤情较重或神志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解开衣扣,检查口腔有无异物,舌头有无后坠,呼吸道是否通畅等。另外还要注意到对伤员的身体保暖,以免引起冻伤。 4、医院治疗。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及时联系医疗单位前来接应,或在严密监视下转送有关医疗单位继续救治,并要详细交待病情和处理经过。 家庭必备药箱物品 水性优碘药水:用在伤口消毒。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 抗生素药膏:具灭菌功效,但不适合用在较深的裂伤处。 绷带、纱布:用来覆盖、包扎伤口。 防水透气贴胶:避免水碰到伤口。 棉花棒:沾取药水。 胶布、纸胶:固定纱布、绷带。 写给家长的话 其实很多危险都是因为大人的一时疏忽造成的,家长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是让宝宝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关键。 有人认为这样会过度保护宝宝,影响勇于冒险的心,事实刚好相反,有安全的环境,宝宝才能放心且尽情去探索、冒险,在安全的环境下长大的宝宝,绝不会丧失勇敢冒险的学习态度。 “妈宝帮帮帮”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组织未经许可的转载、盗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