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东兴 本文已获微东兴授权 在内吴路一个叫王家庙的地方,有一家31年的老店,招牌菜的名字叫做瓦块鱼。由于味道鲜美,以至于老板一年最多只能休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六七百位客人。 陈明和陈天友两兄弟,是瓦块鱼的发明者。而这家店的创始人,是他们的父亲陈千万(已于1997年去世)。一开始,陈千万只是在公路边摆摊卖油炸粑、豌豆粑、素面,因为交通方便,所以生意一直不错。 而他平时在家就喜欢下厨,经常变着花样做菜给家里人吃,因此陈明和陈天友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做菜。1984年,陈千万在原来的摊位处搭了个棚子,开始卖家常菜,陈明和陈天友便从那时开始帮父亲打下手,也为后来瓦块鱼的发明埋下伏笔。 时光倒流20年,在那时的内江家常菜馆里,坨坨鱼和整条干烧鱼是主流,如今流行的鲜椒片片鱼反而少有人做。1995年,已经出师的陈氏兄弟开始思考究竟哪种种类的鱼和哪种形状的鱼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鲜嫩。 经 过反复实验和对比,他们最终选择的是2斤以上的花鲢,通过娴熟的刀法在1分半钟的时间里将其片成厚薄均匀的鱼片,接着裹一层很薄的的红薯粉跑油锅,跑完再 加豆瓣、花椒、姜蒜、酸姜酸海椒轻轻翻炒,最后加水煮10分钟起锅。通过这样的方法煮出来的鱼,既保持了鲜嫩,又最大程度地浸入了麻辣味,夹一片放入口 中,可谓是爽滑细腻,唇齿留香。 豆凉粉 之所以取名为瓦块鱼,陈氏兄弟的解释是因为鱼片被片得很大,看起来就像房屋上的瓦,客人通过鱼片的形状能够很快记住并传播出去。事实上,在瓦块鱼被发明出来之后,陈千万创立的无名小店才算是有了名字,瓦块鱼不仅是这家店的招牌菜,同时也是店名。 卤鸡脚 陈天友至今还记得,瓦块鱼的名声刚传出去的时候,不少出租车师傅、摩托车师傅晚上跑车饿了都会赶到王家庙一饱口福。就算门关着,师傅们也会用石子砸门把他和哥哥叫醒。为了尽早品尝到美味,出租车和摩托车师傅会把车灯对准他们家的鱼塘,方便他和哥哥网鱼。 家常鳝鱼 如今,王家庙瓦块鱼的辐射半径早已超出了内吴路的范围,内江三县两区、成都、重庆,都有慕名而来的食客。而最让陈氏兄弟骄傲的,是王家庙瓦块鱼还曾接待过中央来的领导。 除了瓦块鱼,这家店的鞭炮黄鳝、家常鲤鱼、金牌大鸡脚、豌豆凉粉、蘸水茄子都 是很多人的心头好。陈氏兄弟说,之所以开店31年来顾客始终络绎不绝,是因为他们对原材料的选择到了“苛求”的地步——鞭炮黄鳝需要的黄鳝都是土黄鳝,配 料用的独蒜都是8元一斤;红薯粉是自己挑选最好的红薯打出来的;油也是自己买最好的菜籽榨;家常鲤鱼所选用的鲤鱼只用田里长的禾花鱼和河鲤鱼;金牌大鸡脚 只要土鸡脚;豌豆凉粉选最好的豌豆粉自制;蘸水茄子的蘸水需要的辣椒一定是本地产的最好的辣椒;花椒一定要买贡椒汉源花椒…… PS:很早以前就有多位网友给小编推荐过这家美食,身边很多朋友也都吃过,第一城资深美食达人@怪兽是这样评价的,他说如果10分的满分话,他打8分,真的好吃,特别是卤鸡脚确实是一绝。 好像忘记了说地址,这家瓦块鱼是在内吴路柳桥乡长桥村(邻田东小学)。开车从汉安大道过去半个小时就到了,其实也并不是很远。 从汉安大道往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到达高桥镇有两条岔路,一条路往田家方向,一条路往吴家、杨柳方向,走往吴家、杨柳方向那条路,路边上有明显的瓦块鱼招牌。 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百度导航,搜“王家庙陈氏瓦块鱼”,肯定能找到。或者打电话问路,0832—2561099。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