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茶|隐逸于琴普庵咒

 知者众乐乐 2015-09-14

古琴曲《普庵咒》,又名《普安咒》或《释谈章》,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公元1592)。据明代《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斯曲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也。」

古代曾有普庵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全曲分:佛头、起咒、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佛尾六部分。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颇有庄严肃穆之感。

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节奏平稳,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除首段的引起之外,每段的后半段都出现了完全相同的曲调,听起来回环反复连绵不绝。

《天琴阁琴谱》说:「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虽然没有了念诵的咒音,但是我们聆听之时,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安定的力量,曲调既祥和又庄严,似「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令人心静如水,有一种化戾气为柔和的慈悲。


  佛教音乐所特有的宗教气氛,古雅、清净、庄严、肃穆,曲调优美且深沉,能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情感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诚如《醒心琴谱》所言:「其音节清静平和,自然安稳,为静虑涤心之妙曲。」

琴曲欣赏-普庵咒 溥雪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