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苏睿思 2015-09-14

1976年,高德康成立了一个小缝纫组,8台家用缝纫机是他唯一的固定资产。然而仅靠这8台缝纫机起步竟建成中国最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1978年,高德康改组缝纫小组为加工厂,为了厂子的生存,他集采购、缝纫、销售于一身,靠着辆自行车奔波往返于上海、昆山等地。白天,他去拉面料辅料,晚上,加班加点与职工一起缝纫。那时,几天一次往返于上海和常熟之间拉料送货。吃苦能忍受,难以忍受的是城里人的白眼。暑天,骑上百里路到上海,背着上百斤的货费好大劲挤上公交车,却常常被人赶下车,还要被骂上句“乡下人”!这种被人看不起的经历刺痛了高德康的内心,他发誓要脱贫致富,让乡下人生活得像城里人一样,甚至还要好。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1982年,高德康开始为一些规模大、技术强的国有大企业做配套加工,在给人家做“凤尾”的同时,逐渐丰满自己的羽翼。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连年递增。

1987年,高德康毅然将几年靠加工所得的30万元,投资建造了第一幢厂房,而后的几年,他借助服装加工的优势,在服装市场旺销中,迅速使企业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1990年,高德康又投资150万元,建起了第二幢厂房和办公楼。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摩托车又换成大小汽车。同年,高德康作出重大决策,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波司登。 

高德康不是小富即安的人。1992年,他投入2000万元,兴建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和配套设施,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使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一下子扩大三四倍。一座现代化羽绒服生产基地初露端倪。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从一个小缝纫组到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高德康一心想着超越别人和不被人超越。1993年底,高德康开始在市场上全力以赴地推广自己的品牌,但是面临几个难题:一是面料和款式的潮流如何把握?身在乡村得不到又快又多的信息;二是谁来设计?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没有自己的设计人员只好请人帮忙,翻来覆去,别人不耐烦了,只好草草定夺;三是波司登牌子在市场怎么推广?高德康心中没底。 

时间就是金钱,高德康没时间多想,果断拍板,买来自己认为好的面料原材料,根据自己认为好看的款式投入生产,然后将样品发给昔日的代理商。信息很快反馈回来:面料太超前,款式已过时。高德康立即组织人连夜加班修改款式,可发货之后竟然无人理睬。 

在高德康一个又一个电话的请求下,一些昔日老朋友总算同意试销一下。然而杯水难挡车薪,2000多万元家当眼看变成一仓库一仓库的积压羽绒服,卖不出去就得一次亏光!高德康一夜之间白了头。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那时候差不多急出毛病来,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也突然惊醒,一身大汗。”1994年夏天,无奈中的高德康决定到美国去碰碰运气,所谓死马当活马医。但在中国都显得落后的羽绒服在美国哪能有市场?“绝望之下,差点在美国跳楼,但一想死也得死在家门口,本来预计15天的行程,第10天我就回国了。”高德康一回国就接到王府井百货大楼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准备搞一个羽绒服夏季大甩卖,你们要不要参加?”命运出现转机。 

参加!何不将仓库里所有波司登在全国轰轰烈烈甩卖出去?2000多万元的货经甩卖回笼了800万元资金。 

高德康意识到羽绒服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御寒保暖,追求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他开始实施以设计为导向的创名牌工程,引进设计人员,研究国内外潮流趋势,改变传统设计观念大胆创新。于是,原先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在臃肿的外型上减肥,赋予简洁、贴身和流行的时装风格;使用进口高新技术面料,适应运动、休闲需要。设计创新使波司登脱颖而出,很快风靡全国。

 农村小裁缝白手起家,如今身价86亿,震惊全球

2007年10月,波司登于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高德康身价也飞涨至86亿元。跃升为亿万富豪,福布斯中国排行131位。

了解了就赶紧分享收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