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购狂潮下的区域连锁老板 心态分析

 风吹洋芋皮 2015-09-14




连锁并购狂潮再起是源于2014年一心堂上市后其在贵州等地的几起并购,以及国大2014年并购的再次发力,2015年,随着益丰、老百姓陆续上市完成融资,以及众友、大参林等区域巨头欲争霸一方以上市联盟方式的攻城略地,连锁并购资本似乎一夜之间膨胀了,连锁并购都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心堂、国大的强力并购加速了区域连锁老板们的恐慌心理,似乎“卖”成了唯一的出路。

笔者对区域连锁老板们心态分析如下:

一、盲目恐惧,怕迟了卖不出的心理

不少中小连锁老板,是害怕全国性上市连锁药店不买自己企业,买竞争对手,就急于出手卖掉,大可不必。如今靠自己内生式扩张开店在任何城市都机会不大了,巨头们扩张唯有并购。这家不买那家来买,不用急,做强做大自己才是卖个好价钱的根本。

还有一些老板,害怕电商、网上药店冲击,经营不下去,也是同样急于出手,药品电商是要趁早介入,但是10年内电商超过实体店的可靠性不大,因为治疗性药品是不具备电商基因的产品(也许等8090后到了45岁以上时,药品就具备电商基因了),电商价格战是B2C2VC,即通俗上所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这个猪还真有,就是风投VC,那你还怕个啥子呢??还有,猪不会永远是蠢猪,一旦变成聪明猪,你就to不了VC,电商还有钱烧吗?

中国目前的连锁药店,真正的全国性连锁药店(起码每个省都有分子公司)企业还未形成,区域龙头才是主流。在二级市场,只要你在区域是龙头老大,年销售规模在1-2个亿左右,你就具备了供应商资源获取能力、消费者认可与聚客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内部管理营运升级能力。换句话说,规模够了,你就已经是当地的“土豪”了,你还怕谁呢!

二、背靠大树找靠山心理

一些区域连锁老板,觉得上市连锁公司都是高大上的管理先进、资源充裕、人才富有、产品品类齐全、政府公关能力强公司,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以为有个“李刚”式老爸就万事大吉了,什么也不怕了,其实未必。我告诉各位,上市公司除了有钱,目前阶段是大多数并购后的整合提升都不能给你:如管理无法大力度支持、文化目前基本不能输出、人才自己都不够用,不可能给你外派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产品则更是存在区域性差异和物流成本的诸多问题,甚至钱也不会轻易让你拿到。这种找靠山心理,有些可能是要落空的。

三、经营艰难、甩包袱心理

还有一些连锁老板,草根出身,学习能力差、自己不思进取、以前依靠胆子大,和一些非阳光下的经营手段,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在竞争日激烈,政策监管日益规范,人力成本日趋上涨的今天,加上自己的员工习惯性的对供应商采取压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失道寡助,确实目前阶段经营管理上已是举步维艰,销售每况愈下,于是就想甩包袱,这是正常心理,但是须知,能否卖个好价钱,正好与你的赢利能力正相关,不盈利管理混乱,也许给人家都没人要呢!

四、强强联合,共同进步心理

上市公司,一定有各自优秀的地方,无论在经营还是管理上都有值得学习、模仿、借鉴提升的地方。一些连锁的老总,抱着学习提升自己的心态,让大连锁控股自己的企业,希望自己企业和员工能在大公司管理下发展得更好,或者自己已是区域老大,强强联合提升更快,这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五、积劳成疾,退休休息心理

还有一些老板,长期事无巨细地从事繁重、细致的零售管理,感觉异常疲劳、疲累,却也赚不到多少钱,于是就想不干了,卖掉企业挣笔钱好好休息一下了。

六、从众心里,凑个热闹

还有些老板,看着海南广安堂卖给一心堂、听到石家庄新兴也可能出售,就感觉自己也要卖掉才好,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别人卖的原因不可能了解详细的。医药零售在医药分开后,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没必要凑热闹。

七、不负责任套现心理

如果轻易卖掉一个企业,不需要钱,没有其它投资行为,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套现,就是对自己企业不负责,对企业员工不负责,对消费者不负责的行为。

因为新东家理论上购买企业后,肯定是为了经营的更好,但是实际上如果经营不好,就会出现以上三个情况,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员工待遇不保,失业严重或者被新东家炒鱿鱼;消费者感觉服务和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