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得 刘继文
2015-09-14 | 阅:  转:  |  分享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15年八月十五号,我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调查,就居民幸福幸福感为话题在十堰周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在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八位成员的合作,最后我们完成了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按照影响力排序依次为:物价变动承受能力、个人职业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和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而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指标依次为个人职业满意度、物价变动承受能力、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和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

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发展机遇较多,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读书“充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体验幸福。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获得工作或者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相对较少,一般感觉生活空虚、单调。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在资源分配中占有一定优势,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经济地位、就业机会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较高的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体体验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与职业、经济收入密切相关,收入较高的群体在选择个人理想生活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可抵御经济和个人风险,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何种幸福指数群体,高收入人群的人数比低收入人群的人数少得多。表明十堰城市居民贫富差距依然很大,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呈现“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也是反映人们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能够合理协调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三者关系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50%的居民反映可以处理好,23.4%的居民反映偶尔能够处理好,3%的居民反映完全处理不好。?十堰居民认知权利的意识普遍比较高,但27.6%的十堰城市居民对自身基本权利的行使处于低满意度水平,更有少部分居民表示他们从未行使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一个民主、公平、法制健全的政治环境是居民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只有居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幸福感才会提高。?人际关系也是反映人们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能够合理协调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三者关系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50%的居民反映可以处理好,23.4%的居民反映偶尔能够处理好,3%的居民反映完全处理不好。?武汉居民认知权利的意识普遍比较高,但27.6%的武汉城市居民对自身基本权利的行使处于低满意度水平,更有少部分居民表示他们从未行使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一个民主、公平、法制健全的政治环境是居民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只有居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幸福感才会提高。?

在这三天中,我们在不同位置发放了调查报告,在团队内部明确分工后,我们开始了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途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最后我们克服了这些难题,圆满的完成了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了解到了本地居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幸福感情况,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知道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大,收入越高幸福感强度越大。但我觉得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很富裕的人不一定感到很幸福,他可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可能他的家庭并不圆满,并不快乐,可能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可能??不同年龄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经济方面的影响就很小。在近二十几年里,发达国家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高而提高,个人财富的增长也不能明显导致快乐的增加,强烈渴望金钱和财富的人比不那么渴望的更感到不幸。所以研究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的影响时必须把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纳入综合考虑范畴,这样才能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

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一个全面认可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人们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我们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的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人们幸福最大化。个人认为,从上面的主观生活指标来看,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客观的满意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之处,因为主观的测量要比客观的测量更具有弹性。比如,有人会单单把年薪30万以上,住房面积在一百平以上作为一个幸福的标准,但是如果把这个收入和住房的客观指标转化为主观指标,就可以这样测量:你认为多大面积的住房就可以满足你生活的需求?你认为年薪多少可以使你生活感到满意又不至于太过劳累.....这样比较,二者的不同便显而易见,客观的测量是先设立一个客观的标准,然后强行的,不顾个人感受的将一些人定义为幸福或不幸福;而主观的测量是通过问卷或访谈发现出个人心中的感受,再根据这种主观感受结合客观实际制定一种幸福的标准。

目前国外在构建主观指标时,主要涉及如下5大类生活领域:第一类是生理健康和人身安全;第二类是物质幸福,包括收入、住房、饮食、交通、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公共安全;第三类是社会幸福,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同其家庭的内部关系,以及同亲戚或更一般的朋友、熟人的关系),二是所参与的社会活动;第四类是个体的发展,包括个体所追求的工作、休闲、家庭生活、教育以及创造或贡献等功能性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体能力的发挥及其选择权或控制权的拥有;最后一类是情感幸福,包括感情或情绪、满意度或成就感、自尊、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对全面的生活质量的评价,即个人的总体幸福感就是从生理、物质、社会、情感以及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有目的的活动等方面进行客观衡量和主观评价。

主观测量的局限:

主观指标在测算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主观指标表达的是一个主观的、内省的、以个人体验为基础的概念,因此也难免招致许多疑虑: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个人的态度、观念是经常变化的,而且其变化与实际状况并没有多少关联,因此会引致主观评价的不稳定性;其二是由于参照标准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主观评价也难以相互比较;其三是人们对某一领域进行评价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难以解释,更难以简单地量化;其四是实证研究表明,主观评价与客观事实相脱节,二者的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此外,在收集个人对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报告以对生活质量加以测算时,也会出现正确性与可靠性的问题:一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给出的答复与最初的测算目的相比可能会有出入;二是即使个体正确地理解了被问及的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及个体顺应社会期望而使答复出现系统性的扭曲。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在对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性格、年龄、婚姻等十大因素与幸福的关系上。在此次的调查当中,我们也基本了解到了十堰市居民的幸福感来源以及影响他们幸福感的一些原因。

最后,我们团队在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这为我们以后走入社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时该如何去面对。所以我很感谢我们学院的这一次活动,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像这样锻炼自己。





献花(0)
+1
(本文系脸黑大帝首藏)